李春蓮
(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血透室,江蘇 南京 211200)
腎功能衰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對腎功能衰竭患者常進行血液透析治療[1-2]。但對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若不能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可影響其臨床療效。有資料顯示,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細節護理,可降低其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進行細節護理的效果。
將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間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血透室收治的52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功能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52例患者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13例,女13例;其年齡為39~72歲,平均年齡為(50.5±4.7)歲;其體重為44~69 kg,平均體重為(60.5±6.1)kg。在B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2例;其年齡為38~69歲,平均年齡為(54.8±4.9)歲;其體重為46~70 kg,平均體重為(61.2±6.3)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為: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檢查血液透析機是否運行正常等。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細節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制定護理工作的流程。根據科室的具體情況,參照《血液凈化操作規程》制定出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流程,包括接診的流程、管路沖洗的流程及上機的流程。2)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技能、護理理論知識及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并對其進行階段性考核。3)對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在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及交費的過程中,由護理人員親自對其進行引導和協助,并將其留取的檢驗標本送到檢驗科,然后將報告單及時地交給醫生。護理人員應與醫生進行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為其提供便利的條件。對于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全程監護,避免為其留置的導管發生彎折及脫落。4)對患者進行編號管理。為患者進行編號,并在病例、透析器、儲存罐、治療單及記賬單上填寫上其對應的編號,以避免透析器放錯位置或患者上錯機等護理差錯事件發生。5)完善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前的核查制度。在血液透析記錄單上,增加醫生的簽名。根據醫生的透析計劃對透析機參數進行設置。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前,必須由兩名以上的護理人員對透析機及相關設備進行仔細核查。6)討論對患者進行護理時發生的不良事件及解決方案。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對患者進行護理時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醫療糾紛事件及解決方案,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工作責任感。
接受護理后,觀察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根據調查問卷的評分,將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在B組患者中,發生上機錯誤的患者有1例,其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3.8%(1/26);在A組患者中,發生穿刺針脫落的患者有2例,發生透析機參數設置錯誤的患者有2例,發生上機錯誤的患者有1例,被針刺傷的患者有2例,其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26.9%(7/26)。B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低于A組患者(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
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6.2%,A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73.1%。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較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
血透室是醫院的重要科室。該科室收治患者的病情一般較重。這些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若不能同時接受有效的護理,可提高其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細節護理,可提高對其進行護理的質量,降低其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率[4]。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細節護理,還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及護理理論知識的水平,加強其責任心[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較低,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較高(P<0.05)。本次研究的結果與相關研究的結果具有一致性[5]。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細節護理的效果很好,可降低其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