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珂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護理部,廣東 廣州 510655)
ICU是集中救治急危重癥患者的場所[1]。有研究表明,在ICU接受治療的神志清醒的患者常因ICU特殊的環境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2]。呼吸衰竭是指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肺通氣或換氣功能障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機械通氣療法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患者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期間,預防其發生非計劃性拔管和提高其對治護服務的依從性一直是ICU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3]。個案管理是北美護理協會(ANA)推薦的一種標準化護理方法,其既是一種服務理念,也是一種服務過程[4-5]。本文主要探討對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個案管理護理的臨床效果。
將2017年1月5日至12月31日期間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3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這38例患者均神志清醒,且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1例,女8例;其年齡為38~76歲,平均年齡為(56±4.3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7例;其年齡為39~78歲,平均年齡為(58±6.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對其進行機械通氣監測、固定人工氣道、痰液引流、氣道濕化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個案管理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建立個案管理手冊。護理人員應用Omaha系統,以時間為橫軸,以生理狀態、心理狀態、健康狀態等為縱軸,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建立個案管理手冊。2)實施個案管理護理。⑴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呼吸衰竭的相關知識、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注意事項及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方法等,增加其對疾病的了解,從而提高其對治護服務的依從性[6]。⑵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①護理人員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向患者介紹其病情及治療的方案,從而消除其沮喪、消極等不良情緒。②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兩種護理方案,并向其分別介紹這兩種護理方案的優勢、詳細的護理方法等,并請其在兩種護理方案中選擇一種護理方案,從而消除其焦慮、疑惑等不良情緒,使其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治護中來。③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行為表現,使用畫板、圖文卡片等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其不良情緒,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7]。④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可使其形象受損的護理操作時,應向其詳細解釋進行該護理操作的必要性,消除其焦慮、羞愧等不良情緒,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護[8]。⑶對患者進行運動護理?;颊叩牟∏榉€定后,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如呼吸肌訓練、咳痰訓練等),從而促進其機體功能的恢復[9]。⑷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①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選擇適合的口腔護理溶液進行口腔護理,避免其發生口咽部感染。②護理人員每隔2 h為患者進行一次拍背,促進其排痰。在進行拍背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避開患者的心臟、脊柱等部位,同時注意觀察其面色、呼吸等。每分鐘拍背的次數為120~180次。③患者主訴痰多時,護理人員及時為其吸痰,避免其口腔分泌物或痰液過多而導致其氣道阻塞。④護理人員使用濕化器對呼吸機的管路進行氣道濕化,并將濕化器的溫度控制在32~36℃,從而避免其發生排痰不暢。⑸對患者進行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若其出現呼吸機相關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并遵醫囑對其進行對癥處理。3)執行個案管理反饋。由護士長組織每日的晨會。在晨會上,護理人員對患者前一天的護理情況進行總結,同時,指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
觀察兩組患者對治護服務的依從率、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住ICU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將患者對治護服務的依從性分為以下三個等級:1)完全依從:治護期間,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10]。2)部分依從:治護期間,患者偶爾出現未按照醫囑用藥的行為。3)不依從:治護期間,患者需在護理人員的監督下按照醫囑用藥或拒絕用藥。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期間,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治護服務的依從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治護服務的依從率
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住ICU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的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的比較(d,)
組別 例數 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 住ICU的時間 住院的時間觀察組 19 4.72±1.08 8.34±2.19 12.54±3.25對照組 19 6.84±2.06 12.43±3.37 16.03±2.94
ICU收治的患者主要包括進行大手術后的危重患者、心跳驟停后復蘇的危重患者、電擊的患者、中毒的患者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11]。進行封閉式管理、對患者進行搶救時的緊張情景及患者因搶救無效而死亡等,均可使在ICU住院的神志清醒的患者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有研究表明,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梢驓夤懿骞芏a生較為強烈的不適感,在其不良情緒的催化下,可導致其發生自行拔管的行為[12]。大量的研究表明,對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個案管理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其預后[13-14]。嚴文文[15]的研究表明,對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個案管理護理,可避免其發生痰液粘稠,從而預防其發生呼吸道感染。個案護理是基于Omaha系統衍生而來的新型護理方法。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旨在向患者詳細介紹呼吸衰竭的相關知識,增加其對疾病的了解,從而提高其對治護服務的依從性。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旨在幫助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護,并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治護中來。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對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個案管理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對治護服務的依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