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本領 王順利 王輝
【關鍵詞】江蘇援疆;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示范校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005-6009(2019)90-0017-04
教育乃民生之要,又是發展之基。在南疆、特別是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教育在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克州發展、蓄積后勁的重要推手,是加快克州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所在。
鑒于此,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把教育援疆工作擺在了突出位置,依據克州實情、歷史傳承,堅持“頂層設計”,實施“組團式”教育援疆,選拔有思想、有情懷、有擔當的江蘇優秀援疆教師擔任校長,在政策、資源、經費、師資等方面給予最大化支持,全力打造8所江蘇重點支援示范校。全體教育援疆工作者在克州教育戰線上歷經千辛萬苦,雖無行云流水之勢,但有抽絲剝繭之行,實事求是,聚焦問題,攻克難關,厚植立德樹人之根脈,成功突破了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使克州教育面貌呈現精彩蝶變。
蘇克兩地教師共同創造的江蘇援疆的成功案例,對于教育支邊工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示范性、創新性和普及性。筆者對克州的教育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從教育援疆的視角,梳理了提升區域教育教學質量的對策與措施,旨在為克州乃至整個南疆地區進一步推動基礎教育健康、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克州位于天山南脈與昆侖山北坡交匯處的帕米爾高原東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克州建州之初,只有1所初級中學、88所小學,文盲率高達90%以上。建州6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點扶持下,在江蘇、江西等援疆省市的鼎力幫助下,目前,全州各級各類學校達到485所,教師人數1.7萬名,在校學生17.2萬人,初步實現了教育基礎設施標準化、師資隊伍均衡化、教育資源共享化的“三化”轉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全面普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但克州作為南疆的深度貧困地區,因受到師資、管理、家庭、基礎等因素制約,時至今日,全州的基礎教育仍然不容樂觀,有許多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解決,如優秀教育管理人員匱乏,教師業務能力水平不高,教師培訓工作的效果亟須提升,學生學習缺乏良好的普通話基礎,部分家長觀念陳舊,且不太重視家庭教育,農村教師工作條件差和工資待遇較低等。克州基礎教育發展正處于攻堅克難的爬坡期,如何在破與立中重拾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的自信?如何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這需要我們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教育大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核心目標,把聚焦核心素養、提升綜合能力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穩步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孜孜追尋美好夢想,多層次、多領域分析研究,找準破解困局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近年來,在克州黨委、政府和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的堅強領導下,在克州黨委教育工委和教育局的直接指導下,江蘇教育援疆科學謀劃、精準發力,創新支援機制,以打造品牌示范校為抓手,以轉變教師觀念為重點,讓先進的“蘇派”教育理念在克州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克州基礎教育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江蘇教育援疆由“輸血”到“造血”,由“資金援疆”到“智慧援疆”,助力克州基礎教育事業發展進入改革開放以來最好最快的上升期,跑出了克州基礎教育事業的加速度。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致力于學校內涵發展
為響應“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2018年8月,江蘇選派450余名教師赴新疆支教,其中150人被派往克州。為釋放“組團式”教育援疆效應,切實推動克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克州教育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努力建設一支心中有情懷、肩上有擔當、執教有水平的高層次教育人才隊伍。2018年,江蘇教育援疆啟動了“一十百千萬”工程,以點帶面構建援疆新格局。“一十百千萬”工程,即搭建一個教師教育和教學教研共享平臺,打造10所克州本地優質特色學校,培養百名克州特級教師后備人才,帶動千名克州學科教學教研骨干教師,落實內地學生與克州萬名學生結成“手拉手”關系。
為優化150名江蘇援疆教師資源配置,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與克州政府協調,安排7名江蘇援疆教師擔任校長,抓住學校管理、教學、教研等核心要素,促進學校辦學質量提升。自身優勢是學校發展的看家本領,各位校長以打造品牌示范學校為抓手,將工作重點從教育硬件的投入,逐步轉向促進學校的內涵建設和文化發展。他們迎難而上,創新舉措,對重點支持示范校的傳統經驗進行漏斗式歸納,層層提煉,理出了各自的發展思路,明確了辦學方向,開啟學校優質發展、內涵發展的新路徑。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致力于教師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培養造就一支帶不走的骨干教師隊伍,對于帶動克州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此,江蘇援疆工作者從“鑄師魂”“修師德”“提師能”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大膽改革。
1.修煉高尚師德,保持純真童心。
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要從“立德樹人”的高度加強師德教育。一是組織學習,抓好落實。深入開展“鑄師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黨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蘇克兩地教師明確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認識,形成師德師風建設新常態。進一步完善各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建立師德師風管理機制。二是發揮榜樣作用,引領師德自覺。跟著蜜蜂走,到處是花香。例如: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學組織學習“全國優秀教師———劉豐采、王運幫老師先進事跡”,引導廣大教師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阿圖什市昆山育才學校積極開展“我是最美育才人”主題師德演講活動,全方位調動教師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爭先意識。
2.堅持內外修煉,提升專業品質。
教育援疆把克州各學校教師的專業化建設作為重點,注重發現教師、培養教師,引領克州廣大教師走教科研成長道路。
(1)精品閱讀,提升教育理論素養
為了拓寬克州教師的閱讀視野,讓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實現專業成長,讓每位教師突破專業提升的“瓶頸”,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驗小學組建了“青年教師陽光讀書班”,克州二中成立了“學習共同體”,阿圖什市昆山育才學校創辦了“名師研修班”,阿圖什市昆山第二小學則開展了“雪蓮師徒結對”。各學校都為教師制定了詳細的讀書學習計劃,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為各學校贈送了《江蘇教育》《小學教學參考》《江蘇教育報》等報刊,購買了《幸福比優秀更重要》《給教師的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等教育書籍供教師閱讀學習。
要求教師重點研讀統編教材教學理論、新課程標準、有效教學理論和教師必讀書目,每星期撰寫教學反思、讀書體會,及時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書面形式呈現,相互交流。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活動近年開始向克州廣大教師敞開大門,全州教師積極參與,2019年推薦了160篇論文參加競賽,取得了一等獎8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2名的好成績,克州教育局獲得先進集體獎。
(2)精準教研,夯實校本主題活動
依托各學校校本主題研究活動,通過多種策略,為教師專業成長創造機會、搭建平臺、提供保障,從而促進了克州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提高。阿圖什昆山二小圍繞“推進課程改革,打造雪蓮課堂”主題積極開展“相約星期六·援疆教師講堂”活動,每周星期六舉辦一次,由一名援疆教師上示范課,并進行相關專題講座,引領全校老師在具體的示范和理論研修中不斷進步,提升教研品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8年10月和2019年10月,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驗小學熊玲、陳延霞兩位老師先后在“全國名師聯盟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2019年3月,克州二中教師溫瑞娟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化學數字化實驗教學應用及創新設計比賽”,經過層層比拼,她的課例獲一等獎。2019年5月,克州中小學教師參加自治區小課題申報成功立項17項,先后有8人參加自治區課堂競賽獲得一二等獎,論文獲獎率達31.6%。
(3)精致培訓,增進教師業務交流
借力江蘇“組團教育援疆”優勢,克州教育局加大了對師資培訓的支持力度,在州直、市直學校設立24個學科基地,并從150名江蘇援疆教師團隊中聘請了30位教師擔任學科兼職教研員。先后組織開展了全覆蓋的學科教學培訓,教師受訓達2萬人次。以初中化學學科教學研究基地為例,僅一個學年,江蘇援疆教師根據克州本地教師實際需求,采取了訂單式培訓16次,從教學規范到建模塑型,旨在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江蘇援疆教師在克州二中設立了“蘇老師工作室”、教師發展中心,認真開展教師基本功和教師說課培訓。克州二中教師在克州首屆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得9個一等獎,在13個學科的教師說課比賽中,有12名教師獲得一等獎第一名。
每周開設兩次“江蘇援疆教育大講堂”,依托遠程教育直播平臺等公共服務載體,把先進的教學方法同步送達克州各縣市及鄉村學校,讓全州教師實現研修常態化。鄉村教師在家門口就能參加高質量的培訓,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靈活的授課方法。信息技術革命也對推進克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4)精心研究,增強課題研究能力
以課題為抓手,圍繞州課題研究規劃,引領廣大教師“面對真問題、開展真研究、獲得真發展”的行動研究,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小課題研究。
重視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課堂實施。制定課題研究管理體制,將課題研究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扎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與教研緊密結合,定期進行課題研究匯報課、經驗交流活動,注重研究過程資料的積累。加強課堂教學研討與交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重點改變教與學方式,善于激活課堂,變解決問題為發現探究問題。
為了提高教師小課題研究“過程的可知性”,確保其實效性,克州二中設計“教師年度小課題研究手冊”,每學期進行課題研究成果展評,期中舉行課題研究課教學展評。教師年度小課題研究手冊,為每一位青年教師留下專業發展的足跡。
三、“萬紫千紅總是春”:致力于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綜合素質和智力水平的全面提高,是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最終表現。如何培養每一個孩子的中國心?江蘇援疆教師堅持“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1.育心與體驗,創塑良好品德習慣。
聚焦養成教育。克州實小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推行崗位責任制,創新班主任月工作例會形式,研究新形勢下適應學生的德育方法,探索德育新途徑,提高育人水平。每月都舉辦“陽光班主任工作藝術”沙龍。著力規范學生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推行“下課四個一”:一向老師表示辛苦了,二收拾自己的課桌,三撿地上的紙屑,四擺正桌椅。在言行舉止上,強化“八禮四儀”教育。
聚焦紅領巾陣地。阿圖什昆山二小通過“競選、輪值、培訓、實踐”四個途徑實現對學生干部培養。召開紅領巾監督崗會議,明確工作目標和崗位職責。實施“雪蓮娃在行動”,設立“文明禮儀監督崗”,專門成立班級、年級、校級“三清三管”小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
聚焦月主題活動。克州二中以德育管理項目為抓手,緊緊圍繞“愛黨愛國”“八禮四儀”等德育主題扎實開展系列活動,培養“美德少年”。
2.緊抓教學質量,聚焦學生核心素養。
聚焦教學行為,實施動態教學管理。“聚精會神抓教學,一心一意抓質量”成為援疆校長和教師的共識和行動。克州二中通過“巡”課、“考”課、“問”課方式,多管齊下,保證開齊、上足、教好各類課程。精細的管理必然帶來教學成績提升,克州二中在2019年中考中,75人被“內高班”錄取,高考本科上線率提升11%。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為了讓經驗之根扎得更深一些,更有效一些,在江蘇援疆教師引領下,阿圖什昆山二小在克州“走紅”。學校利用課余時間開設了書法、戲曲、茶藝、刺繡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興趣班,并讓學生們選擇感興趣的特長班自主學習。
3.特色與特長,全力綻放精彩個性。
探尋優質資源,著力花香彼岸。阿圖什昆山二小開設了聲樂、航模、戲劇等16個校級社團和48個班級社團,聘請了家長志愿者和專家,走進課堂參與校本課程的建設,每周星期三下午正常活動,學校正常督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昆山二小積極打造“雪蓮校本文化”,不僅讓學生喜歡上了校園生活,也激發了他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當下可為,未來可期,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克州基礎教育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克州黨委政府的正確引領下,克州教育人將攜手江蘇教育援疆人,進一步明晰辦學思路,謀劃發展舉措,積極踐行品牌建設工程,扎實推進特色項目,拓展克州基礎教育的新視野。為邊疆的各民族子弟架起走出荒山大漠的棧道,沐浴玉門關內的文化春風,融入祖國建設的洪流。
(作者簡介:1.江蘇省教育廳援疆干部,克州黨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克州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本刊特約通訊員,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干部人才組副組長;2.江蘇援疆支教教師,克州第二中學教師;3.江蘇省援疆支教教師,克州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