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合意 彭朝暉 唐志英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教師產學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辦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產學研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當前民辦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產學研能力
一、高職教師的產學研能力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保證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技術型人才既要求具備技術理論知識、創新意識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要求具備特定崗位的操作能力,能在工作現場將工程技術人員的設計、規劃、決策加以實施或實現。技能型人才強調的是特定崗位上的操作能力,主要靠操作技能進行工作。實踐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是高職畢業學生應具備的三項職業崗位能力。要培養學生這三項能力,就要求高職教育教學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要求,緊密聯系企業生產實際,深化產教研融合、校企合作,以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為載體,更好地服務企業生產、產品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等;要培養學生這三項崗位能力,實踐工作崗位的真實性、復雜性和綜合性,也就是準“職業人”的頂崗實踐鍛煉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企業真實工作崗位,使學生頂崗實踐,在“做中學”,“做中體會與領悟”,熟練掌握各項生產技能,及時解決生產與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與工作能力。教師是教學之本,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首先要求教師有很強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高度重視“理實研一體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讓教師參與校內外企業特別是校內工廠的運營與管理,通過完成生產任務的項目實踐,培養教師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產學研素質,以確保育人質量,彰顯辦學特色,順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高職教師的產學研能力,既是高職教師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保證。
二、民辦高職教師產學研能力是提升教師執教能力的必然要求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與企業緊密聯系,實施產學研結合,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把教學、生產、科研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產實踐與體驗中獲得有益知識,并能體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而有準備地、主動地適應企業工作環境。教師要能指導學生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讓學生在“做中學”,自己必須具備執教能力,即產學研能力。學校應重點培養教師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理論知識能夠指導生產實踐,生產實踐又能為教學積累工程經驗。研究課題來自生產能力的提升,研發能力源于產與學的有機結合。生產過程中各類信息數據多而復雜,高職教師的工程研發活動需要較強的信息收集、分析、處理、應用能力,化繁為簡,提煉有用信息,這是產學研的基礎,更是工程教育的必備條件。
規劃設計能力:高職院校的產學研必須通過項目實踐來實現。項目實踐與課堂案例講授不同,案例是別人已做過的,項目研發設計卻是全新的,項目設計要有創新、有突破,項目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未知的困難。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學習與行動的對象,而教師是主導者,要指導學生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現有條件選擇課題、確定目標,估測實施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評審學生提出的實施方案并最終指導學生達成目標,因此,教師的項目規劃設計能力顯得特別重要。善于規劃設計是衡量高職教師產學研能力的重要指標。
溝通協調能力:項目開發與實踐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的支持,項目開發與實施過程會涉及到組織內部的多個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以及團隊成員間的思想統一精誠團結,直接關系到項目開發的成功與否。協調各方資源幫助學生順利開展課題研究,是指導教師的基本職責,這就要求高職教師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
實踐運作能力:項目化教學制度設計雖然主要是讓學生在項目策劃、設計、實施過程中培養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的品質以及構思設計、組織領導、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及其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等多方面能力,并不強調一定要有結果,但是,教學項目的成功物化,能有效促進學生項目化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項目實踐運作能力,對項目化教學效果尤為重要。
三、民辦高職教師產學研能力提升是教師自我完善的需要
民辦高職院校教師主要由兩類人員組成:文化課與專業基礎課教師主要來自高校畢業生,專業課教師主要來自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大部分為改制企業的技術人員,少部分兼職教師為在職技術員。高校畢業生類教師因是從學校到學校,缺少企業工作經歷與行業背景,對崗位真實工作內容了解不多,擅長理論講授,工程實踐經驗較少,項目開發能力較弱,動手能力較差,不能根據企業工序能力,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不能勝任具有崗位針對性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開發。來自企業生產一線的專業課教師,實踐操作經驗豐富,項目開發與動手能力較強,但他們缺少職業化的教育背景,沒有接受過規范化的教育教學培訓,對教育教學規律了解不夠,在項目實踐教學中擅長采用師傅帶徒弟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依葫蘆畫瓢,讓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根據項目實踐教學內容巧妙設計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情境,也難以將理論知識與項目實踐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并加以總結提升。因此,民辦高校迫切需要通過項目實踐教學來培養和提升專業教師的產學研能力,教師也迫切希望通過校企融合,創造一個產學研一體化項目實踐的教學環境,以提升執教能力與教學水平。
四、民辦高職教師產學研能力提升途徑
鼓勵教師創新發明,培養教師創新能力:創新發明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資金,民辦高職教師承擔教學課時較多,用于科技創新的時間相對較少,科研經費更是比較緊張。因此,民辦高校要從頂層設計科技獎勵機制,設置專項經費,激發教師創新熱情,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投身發明創造,立足專業開發實踐教學項目,通過實戰提升創新能力。
引導教師企業實踐,重視橫向課題研究:項目教學效果好、難度大,教師要想勝任項目教學,除了必須廣泛學習,積累深厚的理論知識,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培養創新思維方式,還必須深入企業生產一線,積累項目設計經驗。因此,學校應鼓勵有一技之長的教師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到企業兼職,了解專業發展最前沿知識與技術,教師在為企業排憂解難的同時,不斷吸收企業的精髓,提高產學研能力。同時學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加入企業課題的開發,參與橫向課題的研究,為企業解決難題,增加學校與教師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功能,提升教師價值。
健全實踐教學考評體系,正確引導教師產學研實踐:學校“教學質量保證體系”除了必須規范理論教學與科研評價,還必須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評價納入其中,明確實踐教學水平與創新能力要求,將教師的實踐時間、實踐內容、實踐經歷納入考評體系,積極引導教師立足專業開展項目實踐,提升產學研能力。
完善企業實踐待遇,提升教師產學研積極性:教師企業實踐期間,享受在校工作同等待遇;對積極開展產學研實踐活動的教師,在評優、評先及職稱晉升時優先考慮;對成績突出的,給予一定獎勵。
教師產學研能力是民辦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教師產學研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有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辦學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壽斌.高職院校教師產學研能力的培養[J].教育評論,2012(5):45-47.
[2] 王琦.我國商科專業教師產學研實踐能力的提升途徑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6):135-139.
[3] 徐年富,李彩虹,孫勇震.產學研結合對提升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能力的作用[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