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育紅
學校的品質就是學校的品牌和質量。作為學校管理者,如何辦一所有品質的學校?如何從實際出發,立足校情,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科學設計,大膽創新,讓學校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筆者認為要做到“實踐”“嘗試”“特色”“管理”四輪驅動。
一、實踐,涵養“四尚文化”
學校以“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為辦學宗旨,校訓是“尚德、篤學、思奮、創新”,校風是“尚行、尚學、尚思、尚進”,弘揚“執著堅韌、勤奮好學、治學嚴謹、追求真理”的“尚思精神”。無論是校名,還是校訓、校風,“尚思”都是關鍵詞,是貫穿其中的主線。
1. 抓好“四尚教育”,增強自主管理。一是以“四尚”為主線,構建樓層文化。開辟七彩長廊、陶藝長廊、科技長廊、書畫長廊、尚思長廊。建設蔡尚思勵志館,由“初出茅廬”“求教名師”“三進復旦”“民主進步”等12個部分組成,還展出了蔡老生前的手稿原件以及當時他所在的復旦大學宿舍的實物擺件。二是評選“四尚班級”。以少先隊組織為陣地,積極開展“四尚班級”評選活動,促進良好“三風”的形成。三是評選“四尚之星”。每學年末評選出“四尚之星”各100名,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學生不斷良性發展。
2. 推進“四項教育”,養成良好習慣。一是每天跳繩500下,培養手腦協調性,增強健康體質。二是每天閱讀課外書1小時,通過大力推動課外閱讀,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讀書欲望,養成讀書習慣。三是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責任感。四是每天布置預習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開展“四節活動”,注重德育體驗。一是春季校園陶藝節。積極開展“知瓷史”“誦瓷詩”“繪瓷畫”“寫瓷文”等活動。二是夏季文化藝術節,讓學生表演小品、唱歌、樂器、課本劇等節目。三是秋季讀書節,開展創意書簽設計比賽、迎新年誦讀比賽、評選師生優秀讀書筆記、作文競賽等。四是冬季體育節,舉行各類體育比賽及趣味體育活動。學校還開展了進瓷廠游學活動,了解瓷廠瓷器的生產流程,探究千年瓷都文化。
4. 開設“四尚”課程,培養學生特長。學生社團活動積極開展“四尚”課程,“尚行”課程(誦讀、小記者、夢想、課外閱讀),“尚學”課程(演唱、彩繪、舞蹈、古箏),“尚思”課程(陶藝、手拉坯、科技、計算機),“尚進”課程(乒乓球、籃球、足球、擊劍),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培養多元能力,讓“四尚”課程成為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陣地、文化活動的平臺、健康成長的樂園。
二、嘗試,打造高效課堂
1. 開展技能競賽,提升教學素養。學校積極開展片段教學、教學比武、微課、課件制作、白板使用、試卷出題等比賽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自身才華的平臺。同時,通過外派學習、教學觀摩、教師論壇等活動,打造一支教學藝術精湛、教研基礎扎實的教師隊伍。
2. 搭建多元平臺,打造名師團隊。結合校際研討交流、名師展示引領、教學視導等活動的開展,定期組織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開設示范課、觀摩課或研討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片區品牌名師團隊。
3. 深入課題實驗,推動科研興校。認真做好省級結題課題“‘自主管理,嘗試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的后續研究與成功經驗的推廣應用,繼續開展“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嘗試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導學案的作用,努力建構嘗試學習、自主學習教學新模式。
三、特色,彰顯辦學品牌
特色課程,是突破校園文化建設瓶頸的一個有效切入點,更是培植校園特色文化的陽光、水分和土壤。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我校開設書畫、古箏等20個興趣班,還著力打造陶藝、擊劍、足球特色品牌項目,既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保證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 推廣陶瓷特色,傳承非遺文化。一是將《陶藝》列入校本課程。學校在操場地下室建設了700多平方米的陶吧,編寫了《陶瓷》校本教材,從一年級開始,每兩周上1次課,每次2課時。二是編創快樂陶瓷操,創作《快樂陶瓷》歌曲,并已舉辦八屆校園陶瓷節。三是創新陶瓷教育活動,以“倡導移風易俗,弘揚美麗非遺文化”為主題,選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總書記講話、蔡尚思名言等題材,舉行瓷盤書畫、創作泥塑比賽,并在圖書館展覽,激發學生的愛瓷、愛家、愛國情懷。
2. 發展擊劍特色,倡導高雅運動。學校組隊參加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省青少年擊劍錦標賽、市擊劍協會杯公開賽、英菲尼迪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總決賽等比賽,共獲得金牌43塊、銀牌58塊、銅牌39塊。我校還被縣文體新局確定為“少體校擊劍隊訓練基地”。
3. 培育足球特色,增強健康體質。一是制定《尚思小學創建足球特色的實施方案》,將足球列入校本課程,保證課時,并納入課間活動。二是組織體育教師參加足球培訓的同時,聘請校外足球教練進行強化訓練。三是設立校園足球工作專項經費,保障校園足球活動所需的設施、場地和器材。四是以班級為單位,每月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校園足球聯賽。
四、管理,推動品質發展
科學管理,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智慧管理,才能推動學校品質發展。學校抓好“生命線”,以“教學質量”為中心,落實教學常規,重點解決薄弱班級、薄弱學科的教學質量問題,并完善“普賢”“建坤”獎教、獎學方案,對照標準,兌現獎懲,讓名師優師脫穎而出。抓好“安全線”,樹立“隱患即是事故”的理念,定期排查隱患;每個崗位都是安全員,安全工作人人有責,認真落實課前點名、安全日志、習慣養成等制度。抓好“底線紅線”,抓緊抓好師德教育,守住師德底線,塑造教師群體形象;重視學生品德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塑造學生群體形象;加強廉潔自律教育,把紀律放在前面,塑造個人美好形象。抓好師生閱讀,深入開展“悅讀點亮人生”讀書活動,培養師生終身學習理念。班級落實縣教育局指定閱讀書目的輔導;學校定期開展讀書交流、尚思論壇,組織開展誦讀展示、親子閱讀比賽活動,評選“閱讀之星”“優秀讀書筆記”“書香班級”,與此同時,課外閱讀成績以10%的比例納入期末語文成績進行綜合評定。
總之,“實踐”“嘗試”“特色”“管理”之間相互獨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校管理者只有認真做好每一環節,才能使日常工作落到實處,素質教育真正得到體現,一句話,四輪驅動,讓學校發展步入快車道。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尚思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