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教學目標】
1. 認讀德、扁等生字,書寫扁、師等字。借助圖片和生活實際了解斗笠、不料等詞語的意思。
2. 通讀課文,領會領袖以身作則、同甘共苦之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佩。
3. 學習動賓短語的搭配并積累運用。
4. 初步培養學生懂得抓關鍵詞進行復述故事的能力。
【教學重點】
感悟革命精神,體會偉人的高尚情懷。
【教學難點】
1. 引導學生感悟革命精神,體會偉人胸懷。
2. 學習抓關鍵詞進行復述故事的能力。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搖?搖?搖復習導入
1. 導入。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很多生字,你們還記得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
2. 認讀詞語。課件依次出示詞語,全班齊讀:朱德、扁擔、同志、隊伍、毛澤東、敵人、抽出、紅軍、會師、帶領、戰士、山高路陡、難走、打仗、心疼、不料、敬愛。
3. 詞語分類鞏固。
(1)課件出示:朱德、毛澤東、同志、戰士、敵人、紅軍;陡、難、疼、敬。
(2)師:第一組的詞語都是表示什么?(人物)那第二組呢?(感覺)
4. 看圖猜詞語。
(1)課件出示:斗笠圖、扁擔圖片。
(2)讓學生猜。
5. 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
(1)課件出示:電子課本全文。
(2)師:第一自然段重點講了什么?(會師)第二自然段呢?(儲糧)第三自然段呢?(挑糧)
設計意圖:分類識記、圖片猜詞等分散識字的方法,使字不離詞,音、形、義緊密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快速、牢固地記好詞語,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利用“會師”“儲糧”“挑糧”等詞語,提高學生運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提煉段意的能力。
板塊二?搖?搖?搖以“藏”為引,體會“藏”中的愛戴
1. 過渡:在挑糧的過程中,故事又是怎樣發展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段。
2.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課件出示:想一想,在挑糧的過程中圍繞著“扁擔”又發生了什么故事呢。
3. 體會“藏”中的愛戴。
(1)課件出示: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板書:藏扁擔)
(2)學生說原因。(辛苦)
(3)師:那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朱德爺爺很辛苦?(指名回答,課件出示:1~3句)
①學習第三自然段的1~3句。(指名讀)
②課件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這句話寫朱德的什么?(穿戴)寫穿戴怎么就體現他的辛苦呢?(學生交流)
③師:讓我們帶著這份辛苦的語氣再來讀讀這三句。指導朗讀(可以齊讀或指名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既調動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給予了學生一個拓展思維的平臺,既掌握了語言點,又進行了拓展的訓練。通過分析,進而讓學生理解戰士們藏扁擔的良苦用心。使學生明白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
板塊三?搖?搖?搖聚焦動賓短語
1. 師:可作為軍長,他沒有與眾不同,穿戴和戰士們一樣。
課件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①師:老師把描寫朱德同志怎樣去挑糧的詞語進行了排排隊,你們會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朋友嗎?請大家完成75頁的選一選,連一連。
②學生交流,師適時評價。
2. 師:請大家看第一行,這些詞語都是表示什么樣的詞呢?(課件出示:動作)那第二行呢?(課件出示:名稱)
3. 師:像這些動作的詞,除了搭配文中的這些名稱以外,還可以跟哪些詞交朋友呢?(引導學生說)
課件出示:穿著(?搖?搖?搖?搖?搖?搖) 戴著(?搖?搖?搖?搖?搖?搖) 挑著(?搖?搖?搖?搖?搖?搖)
①師:現在請大家也試著用這種“做著什么”來說說這些畫面。(課件出示:背著書包、提著籃子、打籃球、洗衣服的圖)
②小結:這類就是動作+名稱的詞。
4. 師:同學們,像這樣的詞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如:我們前面學過的內容(請學生看板書:會師?搖、儲糧、挑糧)都是這類的詞語。那么,接下來,你們是否也能根據這樣的結構,試著說一說呢?
課件出示:(?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搖? ?搖)
動作?搖?搖? ??搖名稱
5. 小結:我們學會這類詞語,不僅能把句子表達得更清楚,還可以用來概括課文的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讓學生先觀察朱德同志挑糧的情景,然后采用“扶”—“半放”—“放”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聚焦動賓短語。其目的就是授之以漁,提供學習的拐杖,讓學生慢慢學會運用自己的方法去把握文章的內容,感受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板塊四?搖?搖?搖體會“不料”中的偉人胸懷
1. 師:同學們,戰士們以為朱德同志沒有了扁擔,就不會再和他們爭著去挑糧了,可事實上是這樣嗎?(不是)那又是怎樣的呢?
(1)課件出示: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板書:找扁擔)
(2)師:戰士們想的與朱德同志不一樣,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將上下兩部分的內容銜接起來的呢?(課件出示:“不料”)
2. 理解“不料”。
(1)師:那這里的“不料”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曾經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課件出示:①借助圖片;②聯系生活;③聯系上下文;④查字典。
(2)師:你們猜猜“不料”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學生交流)
3. 小結:是呀,朱德同志這樣做是大家沒有想到的。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藏扁擔的行為擋不住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糧、共渡難關的決心。
4. 根據關鍵詞說說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一個“不料”,層層深入文本,在言語練習中感悟“大家為什么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了”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
板塊五?搖?搖?搖升華主題,體會“敬”
1. 師: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軍長就越發受人愛戴了。
課件出示: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①理解“越發”。
②指導朗讀。學生交流。
2. 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后受人尊敬、愛戴的精神。(板書:敬愛)
設計意圖:與文本對話,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學生感受戰士們被朱德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對朱德同志越發的愛戴,把對他的心疼、對他的熱愛化為戰勝困難的勇氣與決心,以及打倒敵人的力量。
板塊六?搖?搖?搖回讀全文,憶過程,悟學法
1.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
2. 教師幫助學生提煉每段的關鍵詞,練習講述。第一自然段:會師;第二自然段:儲糧;第三自然段:挑糧;第四自然段:敬愛。
設計意圖:回憶學習的過程,總結學習提煉關鍵詞、復述課文內容的方法,使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板塊七?搖?搖?搖歸類比較,指導書寫
1. 學寫:士、志。
(1)寫“士”時注意這個字應寫在田字格中間。
(2)“志”由“士”和“心”組成的。“士”變成這個字其中的一個部件,只能占田字格的一半。“士”寫在上半格,“心”寫在下半格。
2. 學寫:“師”“扁”。師:請大家觀察這兩個字,看看這兩個字有哪個相同的筆畫(丿)。寫“師”時,應注意要寫成“? ”(豎撇),給左邊的“〡”騰出位置。寫“扁”時,應注意要寫“? ?”(長撇),給“冂”騰出位置。(示范寫“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讓學生體會發現的快樂,同時滲透抓關鍵筆畫將漢字寫端正的方法。力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規范的意識。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清縣池園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搖?搖?搖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