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朋朋 劉佳
摘 要: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手段,給傳統教育帶來巨大影響,改變了傳統教學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為教師的繁重工作減輕了負擔。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恰當引入多媒體,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使學生真正地快樂學習,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同時,優化課堂結構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模式,加大課改的力度,幫助教育教學不斷向更為健康、更為適應時代的方向發展。因此,多媒體技術也要扮演連接所有學科的橋梁,讓其他學科也得到充分的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傳統教學;信息素養;橋梁
現代教育所基于的載體、所用的工具已經不同往日,呈現出非常豐富的狀態。其中多媒體技術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都有哪些應用呢?結合我的教育實踐做具體的分析。我們以往的教學中,基本上是書本、教案、粉筆,再加一些簡單的教具,教學顯得單調,但現在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跟不上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此時“互聯網+教育”以及多媒體技術就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選擇途徑。目前在大多數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普及了多媒體設備,它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課堂結構,減輕了教師繁重的勞動;也使得學生受益匪淺,可使學生手、眼、耳并用,從而使學生產生新穎感、直觀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媒體方面的應用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多媒體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能動會變,讓學生感覺形象直觀、聲像并舉,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喜歡看、喜歡學,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突破現狀限制,實現不同的時間感和空間感,讓學生從內心充滿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與好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校使用moodle平臺的信息技術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集體備課之后將所有資源上傳至moodle,師生可以共享資源。學習每一節課的時候,豐富的媒體資源,讓學生耳目一新,輕松地將學生引入課堂主題,這與以往的講知識、教技能的傳統課堂相比較,高效而新穎,能夠發揮媒體技術的作用,節省教師的時間。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結合自己的能力和平臺資源,通過教師簡單的講解就能輕松掌握知識、技能,并快速完成課題任務,而剩下的時間學生則可以涉獵其他媒體資源,或者學習其他學科,進行交互學習,實現課題的擴展。
二、信息技術課堂質量在多媒體技術支撐下得到大力提升
想要在課堂上發揮多媒體技術重大的輔助作用,就不能因循守舊,而要遵循課程標準和因材施教原則,讓學生最大化發展,這才是多媒體融入教學最本質的價值,以達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目標,我認為教師應注意如下幾點:
1.注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的取舍
在學習高一信息技術的理論級階段,此時通過形象化的、視覺化的題材多引導學生通過計算機觀察實物、模型,并將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很容易進入信息技術的世界,提高信息素養。在高一信息技術的操作實踐方面,用多媒體來演示說明可收到較好的效果。高二信息技術的深入階段。例如,認識當前最流行的媒體、流媒體,了解當前尖端媒體技術,老師要收集一些資訊新聞、講座以及圖片等資料幫助同學們去認識。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模型來消除學生的錯覺,也可以找視頻輔助學生操作。比如在photoshop學習過程中,每一節課在moodle上添加簡短視頻和操作步驟的圖文說明。
2.要適時合理選擇多媒體
并不是用了多媒體,就是一節好課,而是要看多媒體有沒有起到關鍵的作用,是否達到了最好的效果。對媒體資源要適時而取,適量而用,不要讓多媒體成了課堂的主體,使課堂華而不實。比如電腦的使用替代了教師的講解,整節課從頭到尾都使用課件,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因此備課時,教師要多加思索,什么環節和內容需要多媒體的表現才最有效。我認為,教材中很難用言語表達的,或者學生比較陌生的、難以領悟且缺少感性認識的、現場表現有限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來輔助教學,以激發學生的思維。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個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養,它不僅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大量地節省時間,讓學生思考與練習,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保證了教學中教師的精講時間,也保證了學生多說、多練的充足時間,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從各方面提升了學生的素養。因此,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是每一位老師應該具備的教學能力和技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國鈞,陳紹業,王鳳翥.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