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晗
摘 要: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同時也是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學科,語文當中富含的內容和思想對于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人格品質的完善發揮著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主要探究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幫助學生提升道德修養,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語文課堂;德育;策略分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教學工作始終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同時也是全球各地學校教育都相對重視的教學內容。語文因其自身的情感性和思想性,無疑在滲透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具有無法取代的優越性。換句話說,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教學過程。將德育滲透在語文課堂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能夠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品質,這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融入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滲透與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不僅符合我國新課改的理念和需求,同時還對學生身心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能夠凸顯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我國新課標曾明確指出,語文教學階段除了要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之外,還要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與完善。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還有利于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與理解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從而有效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另一方面,滲透德育還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眾所周知,我國的歷史文明十分悠久,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無一不彰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積淀,這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寶貴材料。比如,古典詩詞中滲透的奉獻精神、愛國主義情懷都向學生展現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真實體現。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的過程當中牢記我國的優良傳統,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除此之外,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1.創設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德育滲透的方式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只有豐富、新穎的教學方式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從而使德育滲透體現實效性。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和灌輸德育內容,還要適當地創設課外活動,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學生。
學生在多種教學方式的影響和熏陶下就會自然地接受德育,這種方式往往更加奏效。比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辯論會、朗誦大賽或者讀書交流會等,通過鼓勵學生自主組織、親自參與,加深學生的德育體驗。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和洗禮,是一舉多得的教學策略。
2.結合課本教材,陶冶學生情操
通常而言,語文課本當中的每篇文章都值得讀者細細品味,文章中蘊含豐富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價值。由于部分學生自身的閱歷有限,往往不能夠快速、準確地掌握文章主旨和大意。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進行德育的目標,引導學生深刻學習課文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將課文中的美展現給學生,并且引導學生懂得欣賞美。語文課本當中塑造的眾多仁人志士以及民族英雄都是學生值得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以榜樣為目標就會將我國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也會將新時期的道德品質弘揚下去。
3.挖掘資源優勢,培養愛國精神
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滲透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唐詩詞,可以學習宋詞的優美,還可以感受元曲的魅力以及明清世俗小說的諷刺和辛辣。
學生在學習這些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民族自豪感和個人自信心,將愛國之心融入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結合社會中存在的愛國熱點話題進行發言和討論,讓學生深入分析了解愛國主義含義。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愛國主義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總而言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德育教學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語文教師要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因材施教,向學生滲透德育內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未來健康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J].速讀學術場,2017(5):21-22.
[2]劉美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5(2):34-35.
[3]蘭增強.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J].學周刊·教學研究,2013(5):23-24.
注:本文系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的策略研究》(編號:BY[2019]G058)研究成果。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