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娜
摘 要: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還應陶冶學生的文化情操。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微課教學方法的運用既豐富了教學形式,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微課;初中語文教學;有效運用
微課是以現代教學手段為基礎,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全面講解,或是針對相對典型的環節予以記錄的過程。從定義上講,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視頻就是開展微課教學的重心內容。微課不僅包含教學內容,也包含學生的反饋及表現等。相比于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微課教學模式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煉等特點,實現了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和發展,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微課
微課也被稱為微課程,是一種新型互聯網教學模式,其有著短小精悍、生動形象、靈活多變、主題明確等特點;微課以動畫、圖片、音像為載體,將理論知識以一種新型方式在學生中傳遞。目前微課在初中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微課的開展使教學工作不再受限,利用信息化科技,隨時隨地地學習,使學生能夠有效控制學習節奏。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微課能夠加深初中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很多經典文章,但初中生的學習能力不高,無法全面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因此很多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進而降低了在語文課堂中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質量。實踐表明,初中生無法理解文章中的內容主要是由于無法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有效加深了文章內容的理解,實現了初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例如: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由于貝多芬是一位國外歷史人物,很多初中生很難理解這個人物,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是增強學生對文章人物的理解,利用微課形式,課前搜集關于貝多芬的介紹,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學生播放,增強了初中生對文章內容的直觀感受,促進了學生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和認知。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一些貝多芬的音樂,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對貝多芬的音樂產生聽覺效應,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2.運用微課做好課前引導
好的課前引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果。教師課前需做好備課,安排好本節課要講的內容,結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的心理特點制作課件,課件需富有吸引力,同時引導課件應展示出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進行討論,這種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尋找答案,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開展。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事先找些相關圖片或視頻,特別是視頻資料,將其剪輯成五分鐘內的內容,這個時間剛好既不會浪費時間,也能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3.拓展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內涵
在新課改的推行背景下,語文教學既要堅持開放,還要重視課堂互動,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果。簡便說初中語文教學應用微課,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學好重點知識,也會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可將文中的場景通過微課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分析微課內容,通過文章內容與微課視頻相結合,學生便可更好地理解文中內涵,實現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
4.微課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也是重點環節,更是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寫作重點,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通過微課將寫作主題全面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真正認識寫作主題,明確習作內容。此外,微課也能夠幫助學生搜集寫作素材,使文章更加生動、鮮活。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既激發了寫作熱情,也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寫作質量,滿足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教師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時,充分利用微課資源將相關知識點與學生特點串聯起來,做好課前引導,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先進教學理念的體現,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微課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實際不斷地探究微課的使用方式,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方式,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作出杰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凌.試論初中語文古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及提升策略[J].魅力中國,2019(21):238-239.
[2]歐陽波.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J].魅力中國,2019(13):147.
[3]張春梅.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初探[J].讀與寫,2019,16(17):24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