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初中美術教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初中美術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培養都起到重要作用。“美術源于生活”,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學往往出現與學生生活實際脫節的情況,教學內容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興趣,教學效果不佳。結合初中美術教學實踐,探索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以期提升教學質量,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
在現代教育實踐指導下,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學生的全方面能力培養,包括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等,初中美術課程深化改革正是朝著這個目標進發,為生活化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及展示舞臺。生活處處存在美,是美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初中美術教學應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實踐,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貼近學生生活之美,更深入學生的心,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并將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形成良好審美觀,鍛煉實踐運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一、生活化情境誘發興趣
興趣是美術創作的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才能熱愛美術繪畫。初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美術生活化教案并展開教學實踐,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暢游,感悟生活、品味藝術的美好。在教案設計時,教師應選取學生能接觸、常見的生活情境為素材進行優化創設,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發現生活處處存在美,感受美感無處不在,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布置理想的家居》一課教學時,可以在教學方案設計時搜集溫馨的家庭布置圖片,在課堂開始時通過多媒體設備投放到大屏幕上,然后通過提問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生活情境:“大家平常除了學校之外,更多的時間就是在家里,你最喜歡家里的哪一個角落布局?為什么呢?如果讓你設計你的家,你會怎樣設計?”通過貼合學生實際的生活化情境創設,學生馬上能展開聯想,結合實際情況有了思考方向,這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結合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講授,引導學生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居室大致平面圖。隨后,教師再進行提問創設情境:“大家通過老師播放的圖片展示,想到什么樣的家庭氛圍?”學生可以回答出溫馨、親切、溫暖等詞語,然后教師再問:“那怎樣才能在你們的家營造這種氛圍呢?”學生可以感受到是室內布置、裝飾、燈光、色調等。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完善自己理想的家庭居室平面圖,包括上色等。在這一課程教學中,可以充分誘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積極參與美術繪畫創作中,激活課堂教學氛圍,并順利完成理想家居室的平面設計及美化,理解美術繪畫技能、居室布置設計原理及步驟,發揮想象力,發散思維能力,在設計中融入創新意識、功能意識與審美意識,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生活化活動激發參與
在初中美術教學開展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配合教師收集課堂教學中需要的素材,教師需要提前安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學情,結合初中生生理及心理特征:思維活躍、有想法、有主見、愛表達、渴望被尊重理解接受,開展多元化、生活化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全程投入參與的過程中掌握美術知識、美術應用技能,塑造美術品質與藝術修養。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獨特的裝扮》一課講授時,可以課前安排學生搜集關于面具的圖片及文字材料,課堂上先播放一段童話劇《馬蘭花》中關于戴面具表演的節目片段視頻,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向全班展示自己搜集的素材,交流對面具文化的理解,包括面具造型在不同民族、地域、國家的不同特點、風格;面具的制作材料等等;隨后在這基礎上教師進行古代面具的由來、作用、意義以及在現代的發展。讓學生思考當代社會中,面具可以運用在哪些方面。接下來,教師可以以舉辦聯歡晚會的形式,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生活中看到的面具和搜集材料時發現感興趣、覺得好看的面具,再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計專屬面具,然后在聯歡晚會上佩戴,表演自己喜歡的節目。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紛紛投入到美術作品的創作中,結合課堂教學知識點展開多樣化美術探索。最后在舉辦的聯歡晚會上,讓學生間互相展示并進行討論評價,深化學生對面具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形式各異的生活化美術教學活動,能充分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并投射到自己的作品創作中,不僅學到美術知識,還能內化吸收,表達創作。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學實踐,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健全美術藝術修養,最終達成全面素質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連霞.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8).
[2]夏藝銘.生活,美術教學的源泉:小學美術特色教學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