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壽
摘 要: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切感受,是一種精神上的浸透與撫慰,也是一種對學生的尊重與寬容,更是一種賞識與莫大的鼓勵。
關鍵詞:管理藝術;愛的誠心;愛的體驗;愛的責任
近幾年來,班級管理中出現了這樣一些問題:上課玩手機、睡覺、不交作業、曠課等現象時有發生,面對這種現狀,我們的大部分老師唉聲嘆氣,覺得束手無策;也有一少部分老師用粗暴的手段批評學生,想要糾正其行為,可結果適得其反。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是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的,缺乏生活的磨煉;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愛,脾氣怪異;也有部分孩子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中,叛逆性很強,隨時都存在著一種反抗意識。不管怎樣,這給班主任管理帶來了困難。作為班主任,如果平時管理中不注重方式方法,恐怕難以管理班級。
在班級管理中,我發現部分老師平時都用愛的勇氣去管理學生,但就是不會用愛的技巧和方法去管理班級,致使班中出現了各色人物。此時如果我們用愛的方式去管理學生,將會收到與眾不同的效果。這是因為愛本身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切感受,是一種精神上的浸透與撫慰,也是一種對學生的尊重理解與寬容,更是一種賞識與莫大的鼓勵。
下面我就根據個人多年來在班主任管理中如何用愛管理的方法,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我認為做班主任就一定要做一個有愛心的班主任,因為我們都知道愛心是一個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首要條件。正如有人所說的“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一個有責任心的班主任必須全面地關心學生的成長,讓每個學生感覺到師愛的無私與偉大。那么在管理中如何灌輸呢?
一、用一顆“愛”的真心去關愛學生
目前我班有八名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這些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甚至還有的把孩子寄托在鄰居家中,長期以來,這些孩子與父母間的感情顯得非常淡化,換句話說,就是從小沒有享受到父母愛的呵護。導致的結果是這些孩子性格孤僻、內向、不善交際。還有三名學生的父母是離異的,這些孩子性格更顯古怪,讓你摸不著頭腦。另外班中還有一少部分發展不平衡的學生。所以班上什么樣的學生都有,愛學習的,不愛學習的等,管理起來就非常頭疼。此時,班主任就應該主動關心班上有問題的學生,可以用愛的真心進行言傳身教,也可以從生活上、學習上、家庭方面等去關心和支持這些學生,讓他們在班中真正感受到愛的存在,以此來感化其心靈,得到最大的慰藉。
二、用“愛”的體驗去賞識、鼓勵學生
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只要對班級、對同學們有利,都可以得到賞識與鼓勵。在班上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為他們安排相應的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與快樂,以此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在一次主題班會中我給學生觀看了一段關于“賞識教育”的視頻,看后同學們議論紛紛,尤其是那些問題學生,可以說受益頗深。一個班級中各種角色的學生都有。因此,賞識鼓勵要因人而異,不可一刀切,盡量做到在平凡中搜尋閃光點,看到自己的長處的同時,也要看到自身短處,以達到平衡發展,讓其在挫折中尋找利于自己的因素。
三、要用“愛”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一句短短的問候,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上周五早上第四節課,我班學生張××突然在教室內暈倒了,情急之下,我背著她跑往醫院,及時診治,病情得到了控制。全班同學深受感動,尤其張××同學的父母寫信表示感謝,絕大部分同學在周記中提及此事。此時此刻,我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僅影響了學生,更重要的是用心靈感化了他們。
四、要用“愛”的責任去“矯正”學生
學校是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地方,也是凈化心靈、播種希望的地方,更是一片凈土。我們一定要秉承“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的宗旨時刻教育學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常抓學生的行為習慣,及時有效地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讓他們朝著陽光、健康的方向發展。此時,切忌用粗暴的手段或粗俗的語言來責罰學生,別讓一時的創傷留下永久的遺憾。
總之,愛是發自內心的真切感受,也是才智綻放的美麗花朵,我敢肯定地說:沒有心靈美感的愛是粗疏的,沒有才智的愛是平淡的!讓班級管理中的愛在時間和汗水的澆灌下與自己的思維和才智共舞,來年定會開出漂亮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