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慧英
在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正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核心素養如何落地,如何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擺在每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實問題,作為一位工作在一線的高中政治教師,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一、情境化教學策略
從教學的角度講,“所謂知識的情境化,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把知識轉化為與知識產生或具體運用的情境具有相似性結構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參與、體驗類似知識產生或運用過程的情境,從而直觀地、富有意義地、快樂地理解知識或發現問題乃至創造知識。
高中思想政治以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作為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四個核心素養形成都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關,采用情境化教學策略是落實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情境化教學案例: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情境一 (圖片展示)上個世紀50年代的塞罕壩:草木不見,黃沙彌漫,風起沙涌。(播放視頻)今天的塞罕壩藍天白云,青山碧水,綠樹紅花,牛肥馬壯,雄鷹翱翔。
問題:如果你是56年前的大學畢業生,你是否會選擇到塞罕壩去建功立業?請陳述理由。(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關系以及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情境二 1962年9月,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369名青年,懷揣遠大理想,一路北上,奔赴令這些年青人向往的塞罕壩,開啟了造林防沙的序幕。這此創業者來自全國18個省(市),平均年齡不到24歲。其中,大、中專畢業生140人。
分組討論:56年前沒有選擇到塞罕壩去工作的那些大中專學生的選擇是否是錯誤的?請闡述理由。(設計意圖:圍繞討論議題歸納出衡量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根本標準,明確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情境三: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不僅在于我們的能力,更在于我們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選擇治理沙漠是塞罕壩人的選擇,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
請大家閱讀上述材料思考——“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做出合理的人生選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情境化教學要求創設的情境是基于生活的、體現學科特點的、內含具有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的。情境是學生獲得價值判斷的橋梁、是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橋梁。上述案例中,教師呈現了一組具有視覺沖擊的視頻、圖片和文字材料并分別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通過情境分析學生會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解價值觀的形成與環境和時代密切相關,解析價值觀差異與沖突產生的社會根源,提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得以落實。
二、活動化教學策略
活動就形式而言,包括外在活動(肢體活動)和內在活動(心理);就實質而言,包括感性活動和理性活動。從教學的角度講,學科活動一般包含這樣三層意思:一是強調通過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參與來進行學習,而不是由教師進行直接的講授和傳授。二是強調必須經歷一定的過程和完成一定的任務進行學習并獲得知識,而不是直接從教材上獲得結論。三是體驗和感悟是活動的內涵。本次課程標準修訂把思想政治定位為“活動型學科課程”,即學科課程的內容采取活動的方式呈現,或者說學科課程就是由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組成。
活動化教學案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1.活動目標:
①感受政府的工作,理解政府的性質、宗旨、職能等知識
②通過政治參與,認同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2.活動過程
①活動準備:師生通過調查、觀察等途徑確定需要身邊需要求助政府解決的問題。
②活動實施:在確定學校后門口道路沒有斑馬線,車速過快這一問題后,同學們通過當地政府網站的“市長信箱”提交了要求有關部門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
③學生及時關注網站上政府部門的回復信息,老師接聽并負責錄下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電話反饋。
④學生總結本次參與活動的體會。
3.活動結果
①在師生的共同關注下,政府部門責成有關人員解決了這一問題。
②通過活動,學生了解到了求助政府的途徑,增強了政治參與意識
③通過活動,學生理解了政府的性質、職能等知識,認同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高中政治生活教材知識點沒有太大難度,但在教學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在“政治認同”方面存在不足。學科內容的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是活動型課程的顯著特點。上述案例中學生走出教室,通過調查、親自體驗,感受過程,引發思考,實現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克服了思想上的一些偏見,增強了對我國政府宗旨和政治制度的認同,核心素養提升水到渠成。
三、系統性策略
“系統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元素的綜合體”。 這個定義強調元素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統對元素的整合作用。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教師在一節課上教學設計因為缺乏一定的關聯,導致課堂教學碎片化。同一節課中的知識往往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只有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才能使知識轉化為素養。
在上述兩個案例中都采用了系統化這一策略。《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情境的創設上,采用塞罕壩的今昔對比——塞罕壩人的價值選擇——塞罕壩精神給人們的啟示這一系列相互話聯系的情境完成了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素養目標。“《為人民服務》則通過系統化活動設計,圍繞“校門口道路需要添加斑馬線保障學生上下學安全”這一問題的提出、解決和總結達成了學生公共參與和政治認同等素養的落地。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2017版高中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的標志性變化,但如何落實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地加強自身學習,了解關于核心素養的理論動向,積極付諸實踐,探索出真正適合高中政治教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余文森著)
[2] 《政治課堂教學情境設置的有效性研究》 (孔令啟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