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近日,中國移動跨界賣咖啡成為一大市場熱點。11月14日,中國移動公布了4款5G咖啡,它們將在不久后,被投入到中國移動咖啡店、手機營業廳等渠道,然后帶著多種5G業務體驗、會員權益,最終推向消費者。打頭陣的則是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中國移動跨界賣咖啡,是沖著擴大5G客戶來的,其商業模式是:一位90后、00后年輕人,通過店堂的一些優惠手段,比如關注微信公眾號,可低價買一杯咖啡,從而成為中國移動的會員,可以當場體驗5G內容,若此消費者持有5G手機,還可直接下載中國移動5G應用的App,成為付費會員。這樣就把這位咖啡消費者綁定為中國移動5G客戶。
其實游戲規則非常簡單,就是通過線下咖啡把消費者引導到5G線上,用一杯廉價咖啡把消費者搞定。表面上看,這是一樁虧本生意,新用戶可9.9元領取一杯咖啡。在廣州,為期3天的中國移動國際合作伙伴博覽會上,公司甚至將原價26元的咖啡優惠到0.99元。新近推出的四款5G咖啡,又在花式咖啡的基礎上加入了燕麥、奶茶等元素。雖然運營商本質上的盈利點不是咖啡,在5G信號覆蓋、手機尚未成熟的條件下,將5G手機業務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通過咖啡來引流。
喝咖啡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慢慢”品嘗,這樣就在時間上把消費者“拖”住,一邊細品咖啡的味道,一邊在5G世界里遨游,當咖啡滋潤著味蕾,5G刺激著神經,消費者如癡如狂之時,咖啡就完成了俘獲5G客戶的任務。咖啡就像一張充滿溫情的門票,讓商家獲得接近用戶的機會。當喝咖啡的年輕人從咖啡店走出來的時候,就多了一種5G客戶的身份。
中國移動用心良苦,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5G建設是高資本投入,相比4G,5G基站建設成本更高,資本支出要高于4G基站投入的1.2-1.5倍,用戶達到一定規模才有收回成本并盈利的可能。
而目前的狀況是,一方面,中國移動在財報中稱,目前收入和盈利承受較大壓力。今年上半年,這家市值萬億級、營收千億級的上市公司,出現了多年來首次營收、凈利潤的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各大運營商都在通過各種方法搶奪5G客戶,誰奪得客戶,誰就贏得未來。
不過,一個值得關注的現實是,時下5G商用宣傳的調子很高,5G牌照也發了,但5G基礎設施建設卻未能同步跟上,5G信號未能普及,5G智能手機價格不菲,5G套餐費用也不怎么便宜。
據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統計,目前北京市5G用戶數已超過4萬戶。但有北京5G手機用戶反映,使用中存在網絡信號不穩定、流量消耗太快等問題。
在網絡基站方面,目前中國移動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開展5G網絡建設。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4G基站有271萬個,但目前5G基站建設不足5萬個,其覆蓋面可以相像得到。
在終端方面,盡管5G手機價格已降到3000多元,但4G到5G的手機切換速度會比3G到4G稍慢,現在一兩千元的4G手機在市場還是很搶手。
流量資費方面,在套餐內資費尚能接受,可是超出部分,就不怎么客氣了,超套流量前3GB按5元/GB,以后按3元/GB收取。
在此情勢下,期望消費者貿然全身心地投入5G消費,只是一廂情愿,無論搞什么體驗也只是一種拉攏手段。而日常實際使用的5G效果與在店堂里體驗的又有很大差別。這就好比買商品房先前看樣板房一樣,真正入住的商品房能與樣板房一樣嗎?
其實,中國移動跨界賣咖啡也不是什么發明創造,早有書店、文創產品等與咖啡結合的案例。咖啡業務準入門檻在餐飲中相對較低,確實容易被跨界,以咖啡引流為正宗業務發展客戶,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但要讓一杯咖啡體驗出5G的神奇并綁定客戶,確實需要花費很大功夫,還要有巨額資金投入彌補有可能的虧損。與星巴克、瑞幸咖啡不同的是,中國移動咖啡店更注重咖啡的體驗,本質上不通過咖啡盈利,而是為5G內容引流,最終通過會員權益來營收。中國移動讓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擔當此重任,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系財經媒體專欄作家,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