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要】目的 分析與研究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方式進行分組,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30例,常規組采取針刺進行治療,實驗組采取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進行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0.00%,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促進患者身體康復,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社區康復訓練;針刺;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腦卒中是臨床醫學中比較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該疾病發病率、致殘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高,肢體功能障礙是臨床主要表現癥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采取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方式進行治療,分析臨床治療療效,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方式進行分組,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57~85歲,平均年齡(68.3±3.5)歲,實驗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5~84歲,平均年齡(67.2±4.1)歲,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采取針刺進行治療,治療過程:針刺包括常規頭針和體針,對于病灶側運動區采取頭針,得氣后留針1 h,每隔一天針刺一次;對于患肢則采取體針,針刺穴位為百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得氣后留針20 min,一天針刺一次,治療一個月[2]。
實驗組采取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進行治療,治療過程:針刺過程與常規組一致,在此基礎上加強社區康復訓練,上肢:讓患者處于坐位或者站立,緊握雙手外展拇指,然后用健側手拉動患側上肢,與此同時,醫護人員對患者關節進行按摩;下肢:讓患者處于仰臥體位,醫護人員協助其依靠床架抬起患側肢體,使患肢離開床面,膝關節以90度方式進行屈曲,盡量向上抬高腰部;翻身:向左翻身時指導患者將左下肢處于上方,向右翻身時指導其將右下肢處于上方;吞咽:指導其進行伸縮舌頭、張口閉口等訓練;然后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指導其逐步進行步行、上下樓梯、以及日常生活等訓練,每天三次,治療一個月[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腦卒中的康復評定與治療》為參照依據,顯效:肢體活動不受限制,生活能力得到恢復;有效:肢體活動受限情況得到改善,生活能力有所緩解;無效:肢體活動受限嚴重,生活能力無恢復跡象??傊委熡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研究,治療效果為計數資料表示為(%),用x2進行檢驗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常規組與實驗組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近年來,腦卒中發病率不斷上升,發病以后患者中樞神經功能受到嚴重損害,造成肢體能力不斷下降,甚至會出現肢體殘疾或者偏癱等嚴重后果,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帶來沉重的壓力與負擔,因此,科學有效的臨床治療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施了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進行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治療兩者之間能夠有效有效互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加快其康復進程,治療效果比較顯著。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促進患者身體康復,值得在腦卒中臨床治療中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閔 ? 婕,唐 ? 巍.三級康復體系下卒中偏癱的針刺治療臨床思路探討[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7,18(06):72-75.
[2] 竇莉莉,張金泰,王金陵.社區康復訓練聯合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7,31(05):68-71.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