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慧 縱偉



摘 要:青錢柳是我國一種特有的藥食同源珍稀植物,具有降血糖、降血壓等功能作用,開發青錢柳資源具有重要意義。該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2009—2018年的數據為檢索對象,從年度分布、研究機構、學科分類、期刊來源等方面分析青錢柳研究文獻,并對進一步開發青錢柳資源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青錢柳;文獻;計量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 S66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4-0034-02
Abstract:Cyclocarya paliurus is a Chinese unique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ous rare plants. It has the function of ?hyperglycemic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So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the resources of Cyclocarya paliurus.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during 2014-2018,the dint of documents statistic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statistically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mulberry leaves from the aspects of annual distribu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subject classification,and journal sources.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yclocarya paliurus resource.
Key words: Cyclocarya paliurus; Literatur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uggestion
青錢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一種我國特有的藥食同源珍稀植物,含有豐富的黃酮、三萜和多糖[1-2]等成分,具有降血糖[3-4]、抗氧化[5-6]等作用,因此,近年來被廣泛用于生產代用茶[7]和飲料[8]等產品中,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為了解青錢柳研究的進展情況,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科學計量分析和比較[9-10],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的數據為檢索對象,篩選出版年為2009—2018年的數據,從年度分布、研究機構、學科分類、期刊來源對國內青錢柳研究的特點和熱點方向進行分析,為青錢柳研究應用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選用CNKI數據庫,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國內8200多種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哲學、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的重要期刊,是目前國內公認內容較為豐富的動態更新的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
1.2 研究方法 在CNKI中用檢索詞主題為“青錢柳”和發表時間“2009—2018年”檢索所有文獻,對年度分布、研究機構、學科分類、期刊來源進行研究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年度分布 對2009—2018年發表的青錢柳研究文獻進行檢索,共檢出363篇,其不同年度發表的文獻數量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2014年前,青錢柳研究的論文每年數量變化不大,基本在20余篇,2014年后,青錢柳研究數量快速增加,這可能是由于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青錢柳為新食品原料,相關研究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視。2014年后,每年報道數量在35~60篇之間。
2.2 研究機構 對發表文獻前10名的相關研究機構進行統計,結果見圖2。從圖中可見,除了南京林業大學和江西農業大學分別發表了74和50篇論文外,其他青錢柳研究論文排名前10的單位發表研究論文數量差別不大,為7~11篇。同時可以看到,論文發表數量與研究機構所處的地域有關,南京、江西省發表單位較多,此外,與研究機構的性質也有關,從事青錢柳種植的科研單位和從事藥物研究的機構較多。
2.3 學科分類 對發表文獻涉及的相關學科進行統計,結果見圖3。由圖可見,已發表論文涉及的學科包括林學、中藥與方劑、食品、化學、化學工程、農業經濟、基礎醫學、藥學、觀賞園藝與園林和作物,其中林學方面涉及的最多,為19篇,中藥與方劑為15篇,表明青錢柳研究熱點是種植研究和傳統中藥與方劑。同時,食品相關研究也開始增加,表明隨著青錢柳成為新食品原料,食品領域的應用將得到發展。
2.4 期刊來源分布 對發表文獻涉及的期刊來源進行統計,結果如圖4。如圖4可見,刊文量位列前10的期刊分別是《南京林業大學學報》、《江西農業大學》、《現代食品科技》、《食品工業科技》、《食品科技》、《東北林大學報》、《林業科技開發》、《蠶桑通報》、《北方園藝》和《食品科學》,其中《南京林業大學學報》發文數量第1,達到30篇,表明南京林業大學在該領域研究較多,同時,論文發表在食品期刊和中藥學相關期刊也較多,表明青錢柳的加工利用也開始受到關注。
3 討論與結論
3.1 研究的文獻分布 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青錢柳為新食品原料后,相關研究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視,但進行青錢柳研究的科研人員,多是高校研究人員。
3.2 研究的熱點方向 除了傳統的青錢柳種植研究以外,近年來,對青錢柳的加工利用方面研究論文呈現上升趨勢。
3.3 今后研究應用的建議 目前,相關基礎研究較多,但工業化開發青錢柳資源的文獻還較少。今后,還需要加強高校、科研單位與企業、農民的合作,加快產業化開發,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通過精深加工提升青錢柳產品的附加值。
參考文獻
[1]鄧佑林,彭繼升,李芳,等.青錢柳中黃酮成分提取工藝的優化及微量元素分析[J].化工技術與開發,2016,45(4):1-4.
[2]楊勇,范羅嫡,胡明華,等.青錢柳葉總黃酮、總三萜及粗多糖的快速檢測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2018,43(3):272-277.
[3]盛雪萍,趙夢鴿,蔣翠花,等.青錢柳和桑葉配伍組方的降血糖作用[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8,49(4):463-469.
[4]姜霞,羅丹,譚開祥,等.富硒青錢柳多糖對糖尿病模型小鼠降血糖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8,24(17):66-69.
[5]吳菲菲,李化強,趙良忠,等.青錢柳多糖的體外抗氧化活性評價[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8):3044-3049.
[6]陳瑋玲,鐘培培,王遠興.青錢柳葉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UPLC-QTOF-MS/MS分析[J].食品科學,2017,38(8):122-128.
[7]張黛,張運雄,李國民.殺青方法對青錢柳茶品質的影響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7,38(10):1969-1973.
[8]魯青,張超鳳,嚴美婷,等.青錢柳-葛根復合發酵型飲料發酵工藝優化[J].中國釀造,2019,38(7):189-193.
[9]曹亞龍,揭波,王磊,等.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核桃研究動態分析[J].果樹學報,2018,35(9):1128-1140.
[10]周付科,張愛欣.基于專利分析研究香料香精行業的發展現狀[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9.(6):157-165.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