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紅


[摘要] 目的 探討降鈣素原(PCT)聯合C反應蛋白(CRP)檢測在血流感染早期臨床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 便利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98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均采用血培養進行檢查,且檢測PCT、CRP水平,觀察PCT、CRP診斷價值。結果 血培養陽性患者108例,陰性190例;陽性組血清PCT(12.25±1.36)pg/mL、CRP(84.26±2.81)mg/mL均高于陰性組(1.26±0.25)pg/mL、(39.12±1.69)m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513、19.581,P<0.05);PCT+CRP敏感度97.22%、特異度90.53%、陽性預測值85.37%、陰性預測值98.29%。結論 降鈣素原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在血流感染早期臨床診斷的應用價值較高,應用方便,可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血流感染;早期
[中圖分類號] R44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1(c)-01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rocalcitonin (PCT) 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a total of 298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blood culture, and the PCT and CRP levels were examined to observ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PCT and CRP. Results 108 patients with positive blood culture and 190 patients were negative. Serum PCT (12.25±1.36) pg/mL and CRP (84.26±2.81) mg/mL were higher in the 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e negative group (1.26±0.25) pg/mL, (39.12±1.69) mg/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6.513, 19.581, P<0.05); PCT+CRP sensitivity was 97.22%, specificity was 90.53%,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85.37%,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8.29%.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calcitonin 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detection in the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s of high value, convenient to use, and can be used clinically.
[Key words] 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Bloodstream infection; Early
血流感染(BSI)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到血循環內,且大量繁殖、釋放毒素以及代謝產物而導致的全身感染性病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死率[1]。血培養對血流感染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是診斷的金標準,但此方法較為復雜且緩慢,通常經過5~7 d培養才可以得到結果,對于血流感染早期診治造成的不良影響,導致診治周期延長,明顯提高醫療費用,所以尋求更為簡單快捷的診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該文便利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98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降鈣素原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298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52例,女性患者146例;年齡20~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6±2.63)歲。患者個體間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確診為惡性腫瘤史;合并急慢性傳染病;近期采取過免疫抑制藥物進行治療;血液病患者及多種細菌血培養呈現陽性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患者均采取血培養檢查,通過自動化血培養儀進行培養,患者實施抗菌藥物治療前,發熱高于38.5℃時,在其左、右上臂皮膚穿刺點采集2次血液予以雙套血培養,1套血培養有1 瓶厭氧培養、1 瓶需氧培養,采血量在16~20 mL/次,將其分別放置到2個血培養瓶內。
2套血培養在抽取時相間隔時間盡可能低于5 min。血培養陽性株通過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系統予以鑒定。CRP通過全自動分析儀進行檢測,實施乳膠比濁法進行測定。PCT通過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培養陽性組、陰性組患者CRP、PCT值以及CRP、PCT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00%。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血培養結果
298例血培養標本中,陽性108例(36.24%),陰性190例(63.76%)。
2.2? 兩組患者血清指標水平
陽性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血清指標檢測價值
PCT+CRP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純PCT檢測,PCT+CRP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純CRP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流感染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分為敗血癥和菌血癥。敗血癥是指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等侵入人體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產生的毒素和代謝物致使患者全身性感染,引起機體功能受損,嚴重者還會發生臟器功能衰竭。菌血癥是血液內存在微生物,通常是細菌從局部病灶到達血壓內,通常出現于炎癥產生的早期,此時肝脾、骨髓巨噬細胞會形成防線,對細菌進行有效清除。外界細菌通過體表入口或感染入口到達血液系統,會于人體血液中進行繁殖,且會因血流而出現全身播散的情況,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
血流感染患者往往會出現全身性炎癥反應,有可能造成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等。血流感染在進行診斷時,血培養是其“金標準”,在臨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此種方法進行診斷時需要耗費較長時間,而且若是一些患者已經采取抗感染治療,會對病原菌陽性檢出率造成一定的影響,即便檢測到陽性,患者也有可能發生了嚴重感染,導致患者病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極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在一定程度上,G-菌血流感染對比G+菌血流感染,其發生的病理變化更加嚴重,特別是因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而發生的細菌性血流感染,若血培養檢測到陽性結果的時間比較早,那么對比得到結果較晚的患者,其病死率明顯降低。所以對血流感染進行早期診斷利于疾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對于患者疾病發展具有明顯控制作用[3-4]。
經研究可知,陽性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CT+CRP敏感度97.22%、特異度90.53%、陽性預測值85.37%、陰性預測值98.29%。湯瑾等[6]研究結果顯示,PCT+CRP敏感性為67.6%、特異性為88.6%、陽性預測值為82.1%、陰性預測值為78.0%,特異性、陽性預測值與該文結果基本一致,但聯合診斷敏感性、陰性預測值較低,考慮可能與樣本選取不典型及樣本選取量存在差異相關。
CRP是感染患者血清中形成的急性反應期蛋白,對于評估感染程度具有重要作用。PCT是降鈣素(PC)的前體物質,在正常情況下,甲狀腺細胞可產生PCT,當出現細菌感染時,因內毒素誘導會使得實質組織細胞產生較多PCT,而且進入到血液內,如感染嚴重,往往導致血清PCT濃度在24 h內達到正常值的1 000倍[6],因此可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而且可以評估病情進展。由研究結果可知,PCT+CRP聯合使用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異性,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該研究結果顯示:298例血培養標本中,陽性108例,陰性190例,且陽性組血清PCT、CRP水平分別為(12.25±1.36)pg/mL、(84.26±2.81)mg/mL,均高于陰性組(1.26±0.25)pg/mL、(39.12±1.69)m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健康人群相比,血流感染患者炎性因子表達水平明顯較高,提示PCT、CRP在血流感染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朱愛英等[7]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其研究中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分別為(4.32±1.32)pg/mL、(116.58±5.91)mg/mL,均明顯高于非血流感染患者(0.12±0.15)pg/mL、(57.52±6.05)mg/mL,認為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處于異常升高狀態。在健康者機體內,血清PCT含量非常低,通常會低于0.05 μg/L。PCT在分泌時不會因體內激素、腎功能而受到的影響。通常PCT會在甲狀腺、肺部神經-內分泌細胞表達,且發生裂解而產生降鈣素;若患者出現血流感染,促炎細胞因子會導致機體組織細胞出現PCT的表達。也有研究認為,血清PCT陽性率與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相比較顯著上升,而且伴隨PCT含量上升,其微生物培養陽性率會隨之而提高[8]。當患者出現病毒感染、過敏反應時,通常不會造成PCT水平的提高,當患者出現局部感染時,其PCT會有輕度提高的情況,當患者出現全身嚴重細菌感染時,往往導致PCT含量顯著提高[9]。而且細菌感染導致的 PCT水平提高通常是源自各器官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采取血清PCT、CRP等炎癥因子對患者進行體外檢測時,操作較為簡便,在采取血培養方法進行檢測時,需要較長時間,導致結果獲取比較滯后,而且容易出現污染。雖然PCT、CRP等炎癥因子能夠對患者是否出現血流感染進行有效診斷,但是通常無法確定病原菌類型,因此難以通常此結果來確定選取合作抗菌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所以血培養、藥敏試驗是無法被PCT、CRP等炎癥因子檢測所替代的。所以在對血流感染患者進行檢測時,通常會采取與血培養動態檢測進行有效結合,由此可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而且能夠縮短檢測試劑,使得患者更早地得到治理。
綜上所述,降鈣素原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在血流感染早期臨床診斷的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潘亞萍,沈繼錄,徐元宏,等.不同感染性指標在血流感染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6,16(5):571-577.
[2]? 徐遠久,魯小龍,溫曉崢,等.降鈣素原和超敏C一反應蛋白在早期血流感染患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重慶醫學,2017,46(34):4836-4838.
[3]? 丁爽,蔣清清,馬萍,等.血清PCT、CRP、IL-6聯合檢測對細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8):3075-3077.
[4]? 陳煒,牛素平,臧學峰,等.早期聯合測定炎癥因子對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5,24(4):369-373.
[5]? 湯瑾,許靜,王堅鏹,等.降鈣素原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在血流感染早期臨床診斷的應用[J].檢驗醫學,2013,28(8):662-665.
[6]? 譚文濤.降鈣素原檢測對細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的價值[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2): 144-146.
[7]? 朱愛英, 許珺, 閆偉. 降鈣素原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在血流感染早期臨床診斷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18(50):168-168.
[8]? 王春,顏彪.降鈣素原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在血流感染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10(11):50-51.
[9]? 于宏偉,程闊,馬偉立,等.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在鑒別血流感染菌屬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8, 34(2):243-246.
(收稿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