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談鵬
摘 要:綜合性學習能力的訓練,體現的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職能上的轉型與優化,其對學生個人成長以及中國語言文學藝術、漢語言文化發展傳承都有重要的意義。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專業和經驗優勢,運用問題引導、信息技術、合作學習、師生有效互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綜合性;學習能力;策略
從國家層面來講,語文教學是傳承中國語言文化并提高民眾文化素質素養的重要途徑;從個人層面來講,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創業等各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理應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水平而努力。所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非常值得探討。
一、問題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提到學習能力,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并牢固記背,而是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主動去認知、主動去運用。綜合性學習能力則是在這種能力上的升華,是學生在語文聽、說、讀、寫以及文學藝術審美、語言文化傳承等各個方面的學習能力的進步。需要我們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讓其自發投入到學習中去。
結合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心態特征,老師可以采取問題引導模式。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問題的設置引發興趣,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思維,通過問題的設置挖掘重點。比如在課文《白楊禮贊》的教學中,老師設置的問題是:茅盾筆下的白楊放在今天的話可以用來形容哪些人?這個問題其實體現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的挖掘,同時也是對課文主題思想的擴散和延伸。針對這個問題,學生既要充分研究茅盾筆下白楊樹的寓意,閱讀了解茅盾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這篇文章的注釋,同時還要發揮想象力去和現實生活相關聯。這樣的問題既和課文內容緊密相關,又結合現實生活給學生帶來新的思路、新的視角,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綜合學習熱情。
二、融入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綜合性學習鍛煉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也是考驗學生對課文、教輔資料、課后題、作業題、老師的講課內容、課堂筆記、字典詞典等資源資料進行綜合思考、綜合運用的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如果不查字典,也不問同學、老師,對課文的理解就可能存在盲點,這就是綜合學習能力欠缺的表現。
為了保證學生擁有充分的資源資料去進行綜合學習探索,老師會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支持。以九年級語文課文《孔乙己》為例,為了幫助同學們真實感受孔乙己這個人物角色及其所處的時代環境,老師專門從網上搜集整理了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圖文資料。這里面既有來自權威機構的文獻資料,也有關于《孔乙己》這篇文章的分析賞鑒、文學評論文章,還有以往舞臺表演、影視劇領域中演繹《孔乙己》的劇照視頻,關于魯迅先生的生平和研究資料等。根據這些充實的信息資料,讓同學們去進行關于孔乙己人物角色的探究思考,這就彌補了初中生在文學素養、語言文學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透徹地研究文學作品,感受文學創作的魅力和意義。
三、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和傳統的語文課堂中學生自習式的學習不同,綜合性學習能力考驗的是學生對各方面綜合運用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也包括同學之間的相互借鑒、交流和學習成果心得的共享。“我們不僅要向課本學,向筆記學,還要向同學學,向老師學!”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法的運用,以提升學生互助學習、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在這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是通過相互交流對話來完成對課題的研究的。有的同學指出,我們要做到以景寓情,就要保證情感的融入和景物的描寫具有良好的契合度。比如陽光晴好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會開朗和舒暢;陰云密布的天氣,人們的心情會煩躁和沉悶;以景寓情的景物描寫一定要和心境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做到深入人心。還有的同學指出,以景寓情的寫作需要根據心理活動進行簡略或者細膩的勾畫。
就像在《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中,文章末尾當大家知道了那個乞丐就是他們朝夕盼望的于勒叔叔的時候,一家人的好心情瞬間就沒有了:“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塞島了”。這里面作者根本沒有進行大段的景物描寫,但只是這一句話就已經將人物角色的心情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明明是一家人熱切期盼的游島之行,現在卻還沒登上小島就已經有了陰影,其心情之差可想而知。
四、師生有效互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綜合性的學習能力是建立在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度去進行探究、思考、討論的基礎上來進行的。但在教學中也不能忽視老師的課堂引領作用,不能放棄對學生的指導。因為每個人的理解能力、文學素養、學科水平各不相同,看待事物的體會、心得也會不同。
老師要及時通過師生互動溝通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果,并能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和指導。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出現的爭論,或者一些學生表現不積極的情況,老師也要通過師生互動來提供幫助,以保證班級總體的良好發展。老師要擺脫以往過度強調教師權威的做法,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而不是被動等候同學們提出問題。比如同學們進行分組討論,老師也可以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而不是坐在講桌旁邊冷眼旁觀。通過師生有效互動,可以更好地凝聚班級的智慧,實現學習成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潘靜.基于實效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初探[J].江浙教育科學,2008(1).
[2]王水法.初中語文綜合性學中教師角色重構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