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愛平 金小力
[摘 要] 本文立足于計劃經濟30年和改革開放40 年的整體背景,按照時間序列,回顧浙江省新華書店的發展路徑,總結其發展規律及特征:浙江新華堅守文化責任、扎根市場經濟,堅定主業發展、堅持科技引領,建立先進高效的現代經營運行機制,走了出一條具有時代特色、浙江經驗的發展之路。在此基礎上,展望和研討了新華書店未來主要發展趨向,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揭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新華書店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特征。
[關鍵詞] 新華書店 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 改革發展 文化責任 70年(1949-2019年)
[中圖分類號] G23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9) 06-0074-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all background of 30 years of The Planned Economy and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according to time series, and summarizes its development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While adhering to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and taking root in the market economy,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firmly develops its main business and sticks to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us formed a unique development vein in the industry, out of a development roa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Zhejiang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is expected to give some knowledg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Xinhua Bookstore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Key words] Xinhua Bookstore Zhejiang Xinhua Bookstore Group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70 years(from the year 1949 to 2019)
杭州于1949年5月解放后,第一家浙江省新華書店(以下簡稱浙江新華)在杭州西子湖畔正式營業。在70年的發展歷程中,浙江新華肩負著思想宣傳與文化傳播責任,與時代同頻、與浙江共振,著力改革與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做優主業,在全國新華書店發展隊伍中名列前茅,發展出了一條體現時代特征、具有浙江新華特色的道路。文章將浙江新華的發展置于中國圖書發行業在計劃經濟30年和改革開放40 年的整體背景之下,按照時間序列,回顧發展路徑,總結發展規律及特征,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1 前三十年(1949—1978):計劃經濟年代的新華書店經營發展
1937年4月24日,新華書店在革命圣地延安創建,在抗日戰爭中壯大,到解放戰爭中,跟隨著解放大軍南征北戰,紅旗插到哪里,新華書店就會出現在哪里,從事解放區的出版、印刷、發行工作。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6日,華東新華書店總店(設在山東)隨軍南下中隊的一支分隊進入杭州城。5月16日,浙江新華書店成立,同日,第一個門市部在西子湖畔開業。隨著各市、縣的解放,全國各地陸續建立了新華書店。1950年,國家出版總署《關于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指出,“浙江新華書店”更名為“新華書店浙江分店”,對全省市、縣新華書店行使統—領導和管理職能,建立了全省統一經營管理的發行體系。隨后,根據出版總署1950年10月發布的《關于國營書刊出版、印刷、發行企業分工專業化與調整公私關系的決定》,浙江分店分離了出版、印刷業務,成為單一的圖書發行機構。1952年1月,原浙江分店門市部移交杭州支店,浙江分店成為全省圖書發行管理和浙江版圖書與租型圖書的總發行機構。
1956年1月,浙江分店歸屬省文化局領導,原由浙江分店統管的支店人事權轉由各市、縣政府管理,1958年7月又將支店的財、物管理權全部下放給當地政府,浙江分店改稱浙江省新華書店,各支店改稱市、縣新華書店。1958年,浙江省新華書店同浙江人民出版社合署辦公。1962年,浙江省新華書店單獨建制,市、縣新華書店改由浙江省店與當地文化行政部門雙重領導,業務、財務由浙江省店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間,浙江省新華書店系統體制、機構受到沖擊。1970年9月,省出版事業管理局成立,浙江省新華書店與省文化局脫鉤,成為省出版事業管理局的一部分。1971年1月,市、縣新華書店財權下放給各地地方政府。1978年1月,浙江省店恢復單獨建制。
在計劃經濟的三十年中,浙江新華跟全國新華書店一樣,管理體制幾經變更,但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直作為黨和國家思想宣傳和文化傳播陣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建立了計劃經濟下的經營體系,在浙江發行事業中發揮著一家獨大的重要作用。
1.1 以門市網點為陣地,堅守文化傳播社會責任
浙江省新華書店第一個門市部開業時,陳列銷售的主要品種是《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論工商政策》《小二黑結婚》等解放區革命書籍和刊物。《浙江日報》報道說:“很久沒有見過這么偉大動人的場面,有這么多熱衷求知的男女們擁塞在新開張的新華書店里進行大規模搶購書籍的活動”。自此,浙江新華書店成為向浙江人民宣傳黨的政策,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科學知識的重要場所。
1950年11月,浙江分店在《改進和開展書刊發行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中明確新華書店系統實行統籌統支方案,確保全省建立網點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新華書店在當地城市中心位置及部分大鄉鎮建設門市部,新華書店與百貨商店、供銷社一起構成當地商品供應的“三足鼎立”之勢,成為人民群眾守望精神家園、享受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
1.2 送書上門,廣泛開展流動供應與單位團購
一個縣域僅有一個新華書店門市部,顯然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圖書和知識的需求。在1950年11月,浙江分店認為流動供應對開展業務有決定性的意義,要求各店必須做好這一重點工作。書店員工不辭辛苦上山下鄉、送書上門,廣泛開展流動供應。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代銷處,協助建立農村、城市圖書室;在機關、團體、學校、居委會組織寄銷,并在失業貧苦知識分子、店員、小商販、租書攤中發展推銷員。此外,還依靠黨政機關,通過行政力量組織發動銷書、購書運動,如在發行《婚姻法圖解通俗本》時,浙江分店根據省委宣傳部關于普及婚姻法宣傳的要求,給各地黨委宣傳部發出信件申請協助發行工作,要求做到每戶一冊、干部人手一冊。期間也有地方出現了攤派購書的現象。全省新華書店業務迅速發展,1951年上半年的銷售量比上年全年增加3倍。
1.3 聯合農村供銷社,做大農村圖書發行
1951年7月,根據新華書店總店、中國圖書發行公司總管理處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聯合總社共同簽訂的《關于書刊發行工作的協議》,各地新華書店和供銷社共同努力,基層供銷社開始普遍開展書刊代銷業務,全國范圍內的農村圖書發行雙軌制逐步形成。至1977年底,浙江新華擁有供銷社及商業部門網點3188個,成為農村圖書發行的主要力量。
1.4 全力以赴做好教材發行,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
1949年7月,建店后的浙江新華書店立即著手解決解放后第一個新學年中小學課本的供應工作。遵循中共中央宣傳部對私營書店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浙江新華聯合杭州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等成立了浙江省教科書聯合發行所,委托上海印制供應教科書,在部分尚無新華書店網點的市、縣則由教科文部門負責發行課本,滿足了全省秋季中小學課本的需要,保證了準時開學,為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新政權做出了貢獻。
1951年3月,新華書店總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召開第一次全國教科書出版工作與課本發行會議。為保證課前到書、及時供應,會議明確了社、店職責,并決定分區域印制中小學課本,實行“先遠后近、先山區后平原”的發貨原則。按照全國中小學教科書發行的這一體系,浙江新華始終高度重視教材發行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征訂、進發貨、配送到校,確保每學期完成“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政治任務,保障了全省中小學新學期的教學秩序。
2 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1979—1988):試水市場經濟,大膽探索出典型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市場經濟體制第一階段。1979年1月,財政部、國家出版局發出《關于恢復縣(市)新華書店財務由省、市、自治區統一管理的聯合通知》。同年,省出版局、省財政廳聯合發出《關于浙江省新華書店系統利潤留成試行辦法》,明確各地新華書店必須對企業經營成果負責并試行企業利潤留成50%,至1983年財政部對企業實行利改稅,將企業的財權進一步擴展,幫助企業提升自我發展和自我改造的能力,推進了新華書店系統的改革和發展。針對日益突出的出書難、買書難、賣書難的“三難”問題,1982年7月,根據文化部《關于圖書發行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建立以新華書店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多條流通渠道、多種購銷形式、少流轉環節(簡稱“一主三多一少”)的圖書發行網絡為主要內容的發行體制改革目標。1988年5月,中宣部、新聞出版署發出《關于當前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將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確定為建立和發展開放式的、效益高的、充滿活力的圖書發行體制,提出了“三放一聯”的改革思路,即:放權承包,搞活國營書店;放開批發渠道,搞活圖書市場;放開購銷形式和發行折扣,搞活購銷機制;推行橫向經濟聯合和發展聯合經營活動。
浙江新華在這十年間,身處圖書發行改革初期,特別是在浙江市場經濟大潮中,敢為人先,做了諸多探索,積累了不少成功案例和先進經驗。
2.1 經歷《飄》的出版風波,在書業改革初期打頭陣
1979年春,省店業務負責人去上海發行所組織貨源,手抄了古舊書版本目錄部分品種清單,回來向省出版局匯報。省局決定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飄》。《飄》上冊于1979年10月開始印制。全國書店和廣大讀者皆因此書出版而興奮不已,十多個省級新華書店派人來要貨,全國訂貨數一路飆升到60萬冊。然而就在緊接著準備印制中下冊的時候,引發了一場“《飄》到哪里去?”的全國性批判與爭議,并停止了該書的出版印制發行。鄧小平同志在1980年6月會見美國代表團,在談到《飄》時對《飄》在中國出版給予肯定,一場批判風潮終于得以平息,《飄》的發行量大幅上升。浙江新華此后又在出版或重版其他精品種類圖書領域不斷探索并最終取得成功。通過出版發行暢銷圖書,浙江新華與各省新華書店將進貨圖書加以交換,浙江省的“書荒”現象因此得到有效緩解,浙江出版發行改革的影響也在全國出版發行界迅速擴大。
2.2 試行社店聯合寄銷制,實現圖書購銷形式新突破
新中國成立以來,圖書經銷模式只實行一種包銷制,銷售不完的存書損失全部由基層新華書店負擔,導致新華書店不敢進貨、出版社發不出書、讀者買不到需要的書。針對這一瓶頸,1982年,浙江新華開始試點浙江版圖書社店聯合寄銷制,凡浙江出版社出的圖書,對基層新華書店全部實行寄銷;同時要求基層新華書店預測市場需求、足量備貨,積極宣傳推銷;如有賣不完的圖書,可以全部退還給省店,并由省店與出版社對半共同負擔。浙江社店聯合寄銷制在海寧、衢州兩店試點后,圖書銷售迅速上升,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對緩解當時社會上的“買書難”問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6月份文化部召開的全國發行體制改革座談會上,浙江新華介紹的這一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引起震動,被譽為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圖書購銷形式的第一次新突破,為行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經銷模式。同年7月10日,根據文化部的《關于圖書發行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建立“一主三多一少”的圖書發行網,其中的多種購銷形式即推廣寄銷和試銷。
2.3 探索多種聯合出版發行機制,嘗試重點品種社店共同投資
改革開放后,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結合了歷書記事與年畫藝術的掛歷開始普及,市場購買需求急遽上升。1983年4月,浙江新華與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西泠印社等出版社聯合,首開展樣宣傳訂貨會之先河,在杭州召開第一次浙版年畫掛歷全國展樣宣傳訂貨會。在此后的幾年中,由于浙版年畫掛歷品種、選題不斷翻新,浙江新華發貨質量可靠,社店聯合推銷得力,浙版年畫的聲譽及市場占有率迅速上升,在全國名列前茅。
1988年,浙江省新華書店與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以“共同投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為原則,嘗試社店共同策劃、共同投資、合作出版大型連環畫叢書《世界童話名著》,出版后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聯合舉行首發儀式。這一合作模式立足挖掘市場需求、降低經營風險,充分激發了出版、發行環節的積極性,叢書總印數達到21萬套、168萬冊,被評為1988年“中國圖書獎”,成為浙江版“雙效統一”的最佳優秀暢銷圖書之一。此后,浙江新華繼續發揮貼近市場、貼近需求的優勢,靈活開展《孫子兵法》連環畫獨家發行、生活類圖書總代理等多種社店合作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效益,在當時全國新華書店批發業務中占據了較高的份額,并有了較大的影響力。浙江成為當時圖書出版發行走向市場經濟的排頭兵。
3 改革開放第二個十年(1989—1998):清醒認識能力危機,自練內功打基礎
改革開放前十年的發行體制改革,沖破了計劃經濟體制,搞活了圖書流通,更好滿足了讀者需求。但新華書店長期以來一統天下的流通格局被打破,民營書店崛起、參與市場競爭,出版社自辦發行興起、產銷見面。在實行放權承包后,有的新華書店的經營面積、門市出租面積出現縮小現象,隨之而來出現經營短期行為,直接導致了新華書店社會形象受到損害,主業經營能力被削弱。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浙江新華敏銳地領悟到這一新理論,提出組建現代企業集團是省級新華書店改革的方向與前進的道路,重點是省級新華書店經營機制的轉換和服務功能的升級。
3.1 啟動“引渠、筑池、建網”工程,爭取產品,提高能力,拓寬市場
1996年1 月,浙江新華舉辦首屆“名社好書”浙江代理訂貨會,創新圖書產品“引渠”進浙江、基層書店看樣訂貨的模式,取得了出版社的全品種區域代理,將上游產品與下游市場同時加以整合,從而成功將發行中盤主導的信息平臺搭建完畢。浙江新華于1995年3月開始設立圖書批銷中心與分發中心,“筑池”引進全國圖書產品、常年開展現貨批發業務,圖書征訂方式由期貨征訂、看樣征訂、現貨批發的多軌并行方式代替原先的單一的期貨征訂模式,切實增強了為基層銷貨店服務、為出版社服務的能力。從1995年開始到1997年,浙江新華將全省新華書店服務水平比賽連續開展了三年,基本收回全省基層書店出租門面,貫徹執行了“新、改、擴”政策,最終達到了營業面積不斷擴大的效果,通過全省新華書店銷售網點的“建網”工程拓寬市場,連續三年的店面零售營業額的增速分別為45%、54%、26%。
3.2 啟動信息化建設工程,從電腦單機應用率先轉向信息化管理
1980年代末,新華書店相繼開始應用單機電腦進行數據錄入、開制單據。為了以科技手段管理日益增多的經營品種,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經營能力,浙江新華同步啟動信息化建設工程,于1994年開始研發發行管理信息系統,用一年多的時間,相繼在省店物流、業務、財務環節上線,從而使圖書流通從批發到零售,從業務流程到物流運轉再到財務核算,最終實現基于全流程的計算機管理與操作,從單機應用走上信息化管理,現代經營方式在多方要素的作用下最終代替了傳統經營方式。浙江新華首次應用了信息管理系統,此系統也是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管理系統。
3.3 建設物流中心,從傳統儲運管理開始轉向物流管理
1995年9月,浙江新華動工建設占地30畝、建筑面積2.45萬平方米勾莊物流中心。此物流中心與1997年5月建成,并且迅速投入使用。此物流中心的面積在當時華東各省新華書店的面積中排名第一,并配有電腦網絡、通訊設施、消防聯動系統等當時先進的物流設備,同時改變了傳統圖書儲運管理的方式,在浙江新華第一代信息管理系統中統籌實施了先進物流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在物流建設中的應用。物流中心有力保障了全省新華書店的教材發行、因自身經營所需引進的全國圖書產品的物流配送,并于次年全面承接了浙江省出版總社下屬出版社的圖書代儲代運服務,開始向書業現代物流配送管理轉型。
通過以上一系列改造工程,浙江省新華書店徹底改變了之前“一無產品,二無市場,三無能力”的狀況,主業經營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從管理層向經營層轉變,按照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兩個“根本性轉變”精神,即“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堅定地朝著組建現代企業集團的改革方向自練內功,做好扎實的基礎準備。
4 改革開放第三個十年(1999—2008):集團化、連鎖化、網絡化發展
1999年9月,十五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于同年11月制定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經過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浙江新華緊緊跟上整個社會經濟改革的步伐,根據浙江省省屬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批復精神,迅速于1999年12月28日組建了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各個縣、市的新華書店都是分散、弱小、獨立的,而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以資產為紐帶,以人、財、物關系的梳理為基本手段,最終成功整合了市、縣新華書店的資本和經營。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上于2003年6月召開,會議將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之一。浙江新華實現了“事業單位轉向企業單位”的整體改制。2008年,在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四家單位的評選下,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
在這十年中,浙江新華肩負著文化傳播使命和文化產業發展責任,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建設優越的技術平臺和高速有效的現代經營運行機制,與此同時,不斷提升與改進新華書店門市的經營與運轉方式,在文化體制改革領域成為的先驅,走上集約化、連鎖化、網絡化的規模經營途徑,駛入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快車道。
4.1 研發第二代信息管理系統,從單店管理走向集團化ERP
浙江新華于1999年下半年開始,啟動程序開發、需求調研和架構設計等項目,主要針對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統的集團化、網絡化、連鎖化的發展與應用狀況,與此同時,企業自身的書目信息標準化建設也就此拉開序幕,書業行業產品信息資源得到整合,字段豐富、信息完整的標準書目庫最終實現建立,以解決因出版業書目信息不統一給經營管理和信息交互帶來的難題。2001年3月,新一代的集團總部中盤信息管理系統,在教材圖書批發與零售、物流運轉、財務結算等各環節同時上線,隨后,新一代基層店POS銷售信息管理系統也開始上線運行。由此,浙江新華的第二代信息管理系統,從單店管理走向集團ERP,集團總部與基層書店的所有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通過網絡化全部整合到一個計算機信息管理平臺上,確保了信息共享和有效地對稱流動,整個集團庫存一體化、市場一體化、信息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得以實現,從而為接下來的連鎖經營機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4.2 建成書業首條自動化物流流水線,建設新一代采供配送中心
2002年5月,經浙江省財政廳同意,浙江新華無償得到了位于杭州市翠柏路7號的原書刊印刷廠廠房。從此以后,4萬多平方米的批銷中心和采供配送中心被浙江新華收入麾下。全國新華書店于2003年在浙江新華建成第一條物流自動化流水線,這條流水線成為全國書業現代物流的開端。浙江新華采供中心以強有力的物流保障為基礎,大大提升了其采購供應能力,總部備貨品種規模已經達到20萬種,并且目標向著30萬種快速逼近和超越。
4.3 創新連鎖經營機制,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我國在此階段已經處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連鎖經營機制被引進中國并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強有力的技術、業務和物流的支持與保障下,浙江新華在圖書連鎖經營方面迅速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浙江新華于2002年5月,開始分批次地實施連鎖策略,利用新系統切換基層書店計算機的舊系統,此后全面展開浙江省全省的新華書店連鎖經營。從2002年5月到2003年,隸屬于浙江新華的子公司全部完成了連鎖實施,計劃單列市寧波的各新華書店也全部自愿加盟連鎖,在全國書業中率先實現了全省新華書店的連鎖經營。憑借省內連鎖經營成功運行的影響力,2003年11月,浙江新華與民營合作開出了全國書業第一家跨省連鎖書店——徐州博庫書城,并不斷總結和完善跨省連鎖合作模式,此后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合作伙伴,開設省外連鎖網點。通過市場經濟的方式,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與優勢,使社會資本能夠容易地在低成本與低風險的前提與保障下進入圖書零售行業,最終將行業優勢與資本優勢相互補充,共同將市場做大,從而實現雙贏。
有了先進的信息系統、強大的采購供應和物流配送能力,浙江新華建立起了高效率的連鎖運行機制,提高了生產力,支撐了規模經營,確保了全集團經營業務的健康、順暢、高效運轉。與此同時,浙江新華進一步整合資本,圍繞主業加大投入,集團總部建成浙江圖書大廈(后變更為博庫書城)、在上海購置物業并開設上海博庫書城,各下屬公司也紛紛投資于賣場網點和倉儲等文化物業建設,為圖書主業經營和多元文化服務提供了堅實的賣場基礎,全集團連鎖經營后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銷售增長。
5 改革開放第四個十年(2009—2019):步入產業化提升發展
這十年,是改革開放以來變化最大的十年。一方面,中央提出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部署和要求,給出版發行業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同時大集團的組建、資本市場的介入使得圖書行業的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另一方面,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閱讀習慣,網絡銷售、數字出版和知識服務等使傳統出版發行業面臨著技術革命的危機。在這個傳統與現代接軌、市場與技術沖擊、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文化產業大融合時代,新華書店提出了轉型升級。自“十二五”開始到“十三五”期間,浙江新華繼續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企業發展為第一要務,以調整和優化結構為主線,堅定主業發展,堅持科技引領,實施和深化“三走一提升”經營戰略,以創新求突破、做增量求規模、抓落實求效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5.1 實施和深化“三走一提升”經營戰略,加快市場領域開拓
浙江新華實施“三出”策略,即“出店、出省、出境”。與此同時隨著“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浪潮,著力發展“走出去”。首先,圖書要走出店堂,開拓店外銷售,讀物發行、館配業務等店外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其次,圖書要走出浙江,省外合作形態需要不斷繼續創新,省外連鎖經營仍需穩步推進,例如浙江新華于2011年9月開始,與河南新華發行集團等外省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省級發行集團在全面戰略合作特別是在業務、物流和技術等方面合作的新模式得以開創;走到境外合作實施連鎖書店和網絡書店項目,建立常態化圖書出口業務模式,加強對臺對外文化交流。浙江新華加速整合市場渠道,加快打造全域性的出版物中盤。
實施“走上去”,發展電子商務。2006年,浙江新華建設了博庫書城網,這是一家電子商務網站,從此以后,浙江新華開始搭建線上銷售平臺,突破傳統書店經營方式。博庫網絡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成立并實行獨立運營,其發展十分迅速,至2016年其銷售已達15億元,在全國圖書電商營業額排行中名列前茅,成為2017年博庫網絡傳媒集團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單獨組建的強有力的基礎。同時,浙江新華為基層書店開設網絡書店和移動書城,為基層書店開展網絡銷售服務提供統一的技術支持。
實施“走下去”,發展城鄉基層網點。在農村,圖書發行渠道面臨著急劇萎縮問題,圖書受眾又面臨著群眾文化需求難以滿足等一系列問題,浙江新華具有創新性地開設了“小連鎖”書店,此類書店的特點是遍布社區、鄉鎮、商超、校園等地,具有當地特色、充滿活力并且可以持續經營,此類書店至目前已達到近600個,營業面積5萬多平方米,吸納就業人口1000多人,年銷售額近2億元,在浙江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小連鎖”書店先后被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工程,被中宣部寫入加強農村發行網點建設文件并在全國推廣。
從此以后,浙江新華的銷售體系實現了線上線下常互動、直營與加盟共并舉、省內與省外相合作、零售與團購相結合,從而將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將出版物中盤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據統計,浙江新華總部備貨品種已經到達70萬,而年流轉品種則已經到達130萬,在行業整體大環境疲軟的前提下,多年的年銷售額增幅連續實現10%以上。浙江省人口數占全國總人口數不足5%,但是其一般圖書零售市場的份額占到了全國一般圖書零售市場的100%。
5.2 加速信息系統迭代,實現信息管理行業化、云端化和大數據化
2009年,浙江新華14萬平方米的下沙物流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此為契機,浙江新華引入了現代物流管理理念,配備了世界一流的物流設備,同時研發了WMS倉儲管理系統,將集團ERP系統升級為涵蓋七大子系統的第三代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此信息平臺最突出的更新特色是實現了從企業到產業的管理,即從單一企業管理應用層面提升到打通出版業產業鏈信息流的層面,出版行業的產業鏈信息管理的協同化、行業化和標準化水平得以極大提升。隨著移動互聯、云技術的應用,浙江新華又實現了信息管理系統和大數據采集、交換的云端化,加速信息系統迭代,在企業經營發展中發揮出更多的技術引領作用。
浙江新華自主研發并歷經單店信息化、集團化、行業化、云端化四代更新、持續升級的ERP信息管理系統,經過20年積累建成的“全、多、快、好”的中國書業標準書目信息資源庫,不僅提升了企業自身的生產力、經營力和服務力,信息化建設始終處于全國行業領先地位,為多家省市發行集團、購書網站、圖書館等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2017年,面對新時代新技術對圖書出版發行業的變革,浙江新華合資成立了中金易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前瞻性布局建設中金易云出版行業大數據服務平臺,以集成資源、協同產業鏈、聚合大數據、精準服務用戶為目標,致力于為出版商、發行商、銷售店等產業鏈提供專業的大數據分析和決策服務,發展信息經濟,為行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5.3 全面實施門店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新時代文化地標
“十三五”開始,浙江新華全面啟動 “三年門店改造提升工程”,按照“美、實、新”的實體書店標準,至目前,已新建或改造賣場100余個、20余萬平方米,從大城市到小縣城,從山區到海島,從社區到鄉鎮,打造了一個個“一店一景、一店一品、一店一韻”的最美書店,在提高書店顏值的同時,做優圖書主業、提升書店內涵,投放自助購書、導購機器人等智能設備,轉變新理念、應用新技術,構建美好文化生活新空間,提升書店文化力和生命力,從外到內真正實現轉型升級、打造文化地標。
6 發展的路徑特征與未來展望: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新階段
6.1 浙江新華發展的路徑特征
浙江新華,是全國新華書店的一個部分,也是中國出版發行業的一個環節。回望浙江新華70年的建設、改革與發展,可以看到中國出版發行業的建設、改革與發展的縮影。浙江新華堅守文化責任、扎根市場經濟,堅定主業發展、堅持科技引領,建立先進高效的現代經營運行機制,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色、浙江經驗的發展之路。我們總結其發展路徑、經驗及特征,以期得出一些對中國新華書店乃至出版發行行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和啟示。
6.1.1 踐行初心,始終擔負著文化傳播主陣地的使命
從誕生伊始,浙江新華一路不忘初心,始終踐行文化傳播使命。作為黨和國家重要的思想文化宣傳陣地和窗口,浙江新華高度重視領袖著作、政治讀物和教學用書等發行工作。作為傳播知識文明的重要場所,浙江新華給讀者帶去了無數的知識讀物,成為浙江人守望精神家園、知識改變命運的向往之地。
70年來,浙江新華始終堅守陣地初心,將發行網點作為文化陣地。浙江新華自改革開放以來,以賣場規模擴大陣地規模,以資本規模整合賣場規模,書店網點數達到800個,賣場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此成績在全國各省市的新華書店中名列前茅。以網點為陣地,浙江新華堅定做大做強做優主業,經營規模持續擴大,圖書銷售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全省新華書店賣場“天天有活動,處處有推廣”,主題推薦、閱讀活動系列化、品質化、常態化,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助力全民閱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協調推進發展。
6.1.2 緊跟整個社會經濟改革的步伐,建立有中國書業特色的企業經營管理體制
新華書店及整個出版發行業,不管是在計劃經濟年代的文化事業體制下,還是改革開放后逐步建立的文化產業發展機制下,對國家政策和制度環境有很高的依賴性和附屬性。特別是在40年改革發展中,浙江新華不論是在以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為標志的改革初期階段,還是以組建出版發行集團為標志的改革推進階段,到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上市融資為標志的深化改革階段,能夠在一方面順應國家政策變革,在另一方面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做出理性選擇,在“漸變”中求“突變”,正確處理了改革、穩定、發展三者的關系,保持了與整個社會經濟與文化體制改革的同步,成為書業市場經濟的探索者、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者。
6.1.3 市場機制、信息技術、現代物流,三重動力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后,浙江新華在堅守文化責任的同時,扎根市場經濟,通過不斷的改革與創新,轉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營管理和市場服務理念,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全面提升經營能力、服務能力和管控能力,引入連鎖經營這一先進商業組織形式,充分發揮集團的龍頭作用和整體合力,整合產品資源和市場資源、再造業務流程,迅速建立起全集團的現代企業經營運行機制,實現了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也帶動了行業經營機制和業務管理的創新。作為科技創新的先覺者,深刻認識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在企業發展中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推動企業的技術能力提升和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建設設備一流、管理到位、運轉高效的大型書業物流配送基地,構建全省新華書店三級倉儲物業和物流通路,同時加快信息技術在現代物流建設中的應用,自主開發國內領先的WMS倉儲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打造了集文化物流和商業物流、供應鏈物流和電子商務物流、企業物流和社會物流于一體、年通量在全國書業物流中名列前茅的現代化物流中心,為浙江新華的主業發展和多元文化服務夯實了基礎。市場機制、信息技術、現代物流,三重動力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進入互聯網時代后,浙江新華繼續發揮先發優勢,不斷強化文化產業發展新理念,引入新商業模式,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運行機制,強化科技引領產業發展,以大數據分析技術引領企業發展信息經濟。
6.2 浙江新華發展的未來趨勢
6.2.1 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新華書店,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鮮明的“紅色基因”,是黨和國家思想宣傳的重要陣地,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陣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無論是在哪個時期,新華書店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始終立足于服務人民群眾,攻堅克難、全力以赴做好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教材教輔和圖書發行工作,源源不斷地把優秀出版物輸送到人民群眾手中,在我國圖書發行和文化建設中擔當中流砥柱,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新華書店”這個品牌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承載著黨和人民的重托,凝聚著濃厚的文化情感,意味著光榮和使命。風雨兼程七十載,不忘初心百年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站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浙江新華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望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追求。轉變新理念、適應新需求,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構建美好文化生活新空間,提升書店文化力和服務力,打造新時代文化地標,為人民群眾提供貼近生活、豐富多彩、健康樂觀、享受美好的閱讀與文化服務。
6.2.2 積極應對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實現轉型升級融合發展
科技正在改變生活和消費,網絡加速沖擊著閱讀和服務。面臨新技術變革的挑戰,浙江新華正在建設以新技術為手段、以用戶為中心、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智慧書城平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線上和線下聯通,以新零售和用戶側建設為方向,按照“書店場景化、消費體驗化、讀者用戶化、服務智能化、渠道融合化、產業關聯化”的目標,重塑人、貨、場,致力形成“書店+”文化生態圈,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美好、更精準的閱讀體驗和文化消費服務。構建以書業為核心,以教育服務、文化消費、信息經濟、書業物流等為基礎的產業群,從而實現從傳統出版發行企業向以新技術為基礎以美好生活為目標的圖書教育服務企業的融合轉型。
參考文獻
[1]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新華書店發展大系·浙江卷(1949-2017)[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4,24-25,99
[2]周立偉.省級新華書店改革的方向:組建現代企業集團[J].出版發行研究,1994(3):29-33
[3]季愛平,吳赟,孫夢如.立足市場做改革創新發展強主業:對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改革與創新發展之路的歷史考察[J].中國出版史研究,2017(1): 38-49
[4]王忠義.守正創新做主業、融合發展謀新篇[N].國際出版周報,2019-09-23
[5]方卿,李松.近五年我國圖書營銷管理戰略研究綜述[J].出版科學,2006(6):38-44
[6]方卿,許潔.近五年來我國出版營銷戰術研究進展[J].出版科學,2010,18(5):44-51
[7]李春成,方卿.我國圖書營銷研究綜述[J].出版科學,2002(S1):46-54
[8]張美娟,何國軍,蔡姍.我國出版物流和供應鏈實踐與理論發展研究述評:兼述出版物流“產學研”結合的意義[J].出版科學,2012,20(3):72-75
[9]張美娟,劉芳明.數媒時代的內容營銷研究[J].出版科學,2017,25(2):8-13,28
[10]張美娟等.近五年出版電子商務研究進展[M]//出版學研究進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453-508
[10]周一葦口述;金長生,季愛平整理.我的新華歲月:一個浙江省店老“新華人”的歷史記憶[J]. 中國出版史研究,2017 ? (4):168-180
(收稿日期: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