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甲艷
在學校里,學生學習、生活的具體環境就是班集體。而這個集體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則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但要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優秀的道德品質、廣博的文化知識以及豐富的教書育人經驗,而且要懂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辯證地看待學生,顧及學生的年齡、生理、個性心理特征;才能了解每位學生相互之間的差別;才能對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要求;才能做到既不傷學生的自尊,又能觸到痛處。從某種意義上說,班主任工作就是要讓學生的心靈要有所撞擊,要有所觸動,才能去塑造學生的內心世界。目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管得了學生的“身”,顧不了學生的“心”的現象。那么面對一個班集體幾十個層次不同的孩子,怎樣讓心靈有所撞擊、有所觸動呢?
一、要樹立威信,不斷完善人格魅力
班主任,首先是教師,而后才是班主任,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是搞好教學,而優秀的班主任往往是在業務上比較優秀的教師,是得到學生愛戴的教師。因此,只有不斷完善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所謂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即班主任的性格、氣質、思想、品德、學識、才能、情感等個人綜合素質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獨特的感染力、影響力、吸引力、號召力的總和。
眾所周知,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會產生強大的感召力,能凝聚全班同學向著共同目標邁進;具有巨大的鼓舞力,能激勵學生努力向上;更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使全體同學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做好每一件事。所以,班主任必須在業務上,學習鉆研專業知識,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觀念,成為教育教學的權威;必須尊重、理解學生,使學生逐漸對班主任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必須有意識地培養興趣,拓展愛好,提高素養,使自己多才多藝、能文能武。
二、傾注愛心,觸動學生的心靈
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力量之所在。要用愛激勵學生,使他們信服你,愿意把你當作朋友,愿意與你多方面交流思想;要用愛溫暖學生,關心學生成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悟”出做一個高尚的人需要具有的良好品德,教育學生學會做人;要用愛鞭策學生,對學生的要求要適度,合乎情理,嚴格要求學生,應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基礎。
在平時具體的管理班級的工作中,班主任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偏愛學習和品德優異的學生,不關心一些學習困難、品德差的學生,而這些學生恰好是管理班級的難點,因為他們每天要面對的是老師、家長的指責,同學們的奚落,進而不遵守各項規定,不完成各項任務。所以班主任更要對這些學生關心和理解,才能使學生團結起來,搞好班級工作。例如:有一次自習課,我到教室查看,發現一個學生趴在課桌上睡著了。睡得很香,口水都流出來了,我想逗逗他,就捏住他的鼻子,停了一會兒,他哼哼了幾聲,擺擺頭掙脫了我的手還繼續睡。我又捏住了。沒想到他生氣地大吼了一聲“滾!”,同學們愕然了,驚恐地看著我。我笑著對其他同學說:“你們看,他讓我滾,我不滾好嗎?”教室里發出一陣哄笑,那個學生不好意思了,紅著臉站起來道歉說:“對不起,老師,我還以為他們和我亂玩呢。”一件小事,輕松而過,但學生會從心里感激我對他的理解。
三、以換位思考的心態理解學生,接納學生
能把學生做朋友的班主任,有哪個學生不喜歡呢?當然,朋友關系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要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嚴而不兇、寬而不松,嚴在當嚴處、寬在當寬處,一份嚴格之水,再摻上九份感情之蜜,才能釀成教育甘露。
班主任與學生畢竟不是同一時代人,班主任只有放下“架子”,洗去臉上的“古板”,與他們一起迎接歡笑,一同承受苦惱。這樣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班主任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對待學生的弱點、缺點以及錯誤,要給予真誠、嚴肅的批評、教育和幫助。班主任應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要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級各項活動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做。聽取學生意見,使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尤其是在學生遇到失敗、受到挫折時,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這時班主任若能及時地表示關切、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必然會獲得比平時更難以獲得的良好效應——學生首先對班主任感激,進而是尊敬,師生間的情感會更加貼近。
四、班會課由“問責式”變成“提問式”
很多時候,班會課上總是班主任問責這位學生的過錯、那位學生的不是,或者從衛生、學習、紀律、出操等方面進行“嘮叨”,或者干脆讓學生學習自己所代學科的知識。不論何種方式,結果是學生犯過的錯誤照樣犯,講過的道理沒有多少進入學生的腦海。為了讓班會課能達到目的,讓學生行動起來,我采取問學生的方式。問學生:“你最近怎么樣?”讓學生自己說出近期的表現,然后引導學生談以后怎樣改進差的方面,加強鞏固好的方面。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自我教育中發展。例如:有一次大課間,我去教室檢查衛生,一位學生在教室里陰陽怪氣地大聲喊著,別的學生跟著起哄,被我碰到,當時我也沒有說什么,裝著什么都沒有發生。在后來班會課上,我就問這位學生:“你感覺我們班的紀律最近怎么樣?怎樣加強管理?”這位學生的臉一下就紅了,緊張得不知說什么,在我不斷的鼓勵下,最后說出:“老師,我錯了。”我相信他受到教育了。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