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臨床上常見的肝癌患者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轉移性肝癌,另一種是原發性肝癌[1],這兩種類型的肝癌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2]。對于臨床上肝癌患者的治療一直以來都受到專家的重點關注,伴隨著臨床醫學介入技術以及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3],目前,這兩項技術聯合運用于臨床上肝癌患者的治療,而且技術比較成熟,成為當時治療臨床晚期肝癌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4]。臨床上對于肝癌患者實施介入治療時要配合CT增加掃描技術,以便能夠清楚患者腫瘤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態等,方便后期針對性治療[5]。但是,有部分患者對使用CT增加掃描了解不足,存在較大的疑慮和壓力[6];或者有些患者對所使用的造影劑存在不良反應,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使用該技術對患者的檢測效果,進而影響了治療效果。基于奧馬哈系統的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實際存在和潛在問題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量化改善患者健康狀態,促進護理質量提升。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肝癌介入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肝癌介入手術患者CT增強掃描的不良反應和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肝癌介入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CT增加掃描,均符合原發性肝癌臨床癥狀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均無免疫缺陷;(4)均配合接受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病;(2)年齡 <35歲或 >70歲;(3)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腹部CT增強掃描診斷,患者在進行CT增強檢測前8 h禁食,在檢測前4 h禁水,以便檢測過程中順利以及保證檢測結果[7]。CT機型號選擇64層螺旋型以及ENVISION型,采用高壓注射器。CT增強掃描前期對患者注射非離子型造影劑,選擇靜脈緩慢注射,結束后再對患者的腹部進行CT增強掃描[8]。
1.2.1 對照組 該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案,相關內容如下:告知患者本次檢測采取的是使用CT增強掃描的方式,向患者解釋選擇使用CT增強掃描的原因和要求,并且要求患者注意一些事項,要求患者在進行CT增強檢測前8 h禁食,在檢測前4 h禁水,囑托患者在進行掃描過程中要聽取醫護人員的安排,聽從醫護人員要求的體位,特別在注射非離子造影劑時要規范動作,注射之后注意進行消毒。
1.2.2 觀察組 該組實施奧馬哈護理系統措施方案,相關內容如下:(1)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情況。在對患者實施CT增強掃描檢測之前,必須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情況,防止突然性的不良反應發生。由于在進行CT增強掃描前要向患者注射造影劑,患者容易造成過敏現象,特別是要詢問患者是否有碘過敏的病史,如有此種情況的患者禁止使用CT增強掃描[9]。如果患者沒有碘過敏的既往病史,則需要對患者進行碘過敏的檢驗,只有檢驗合格者才能使用CT增強掃描;并且在使用CT增強掃描時,同樣要做好患者過敏后的緊急急救措施,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10]。(2)防止滲漏。在進行CT正式掃描之前要對患者靜脈緩慢注射造影劑,以便注射的造影劑能夠正常在患者的血液中循環,但依然會對患者的血管壁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容易導致血管破裂,進而引發滲漏。溢流出來的造影劑很容易導致皮下組織引發水腫,如果處理不當,皮下組織有可能壞死,引發其他病變。所以,注射造影劑時要選擇一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能夠很好地選擇合適的靜脈以及控制注射速度,防止出現滲漏的現象[11]。(3)增加患者對CT增強掃描的認識,解除對CT增強掃描的懷疑。由于CT掃描容易發生過敏以及出現滲漏現象,存在一定的臨床醫學風險。因此患者以及家屬對使用CT增強掃描存在一定的擔心,心理承受壓力大,反而影響了診斷的結果。患者及家屬存在懷疑心理,實際上就是對于CT增強掃描的認識不足,懷疑造影劑在體內是否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安全等問題[12]。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和病情的嚴重程度情況以及護理前后的焦慮狀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嘔吐、喉頭水腫、血壓下降及休克、昏迷。患者治療后的病情按嚴重程度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嚴重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死亡即患者失去生命體征;重度即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出休克、昏迷等,并且失去意識,血壓極低;中度即臨床癥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嘔吐、頭暈、發燒等,喉部出現水腫以及支氣管通氣不順;輕度即患者偶爾出現輕微嘔吐、頭暈現象,臉色氣韻泛紅,整體表現有活力[13]。焦慮狀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定,該量表由14個條目組成,分為軀體性和精神性兩大類因素[14]。HAMA評分總分<7分,則無焦慮癥狀;7~14分,可能有焦慮;14~21分,肯定有焦慮;21~29分,肯定有明顯焦慮;總分≥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1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中男30例,女10例;年齡36~69歲,平均(58.2±3.1)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35~70歲,平均(59.2±3.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護理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08,P=0.022),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護理后病情的嚴重程度情況比較 兩組護理后均無死亡現象發生,觀察組僅有2例出現病情重度情況,占比為5.0%,而對照組有4例,占比為10.0%。兩組出現病情中、輕度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病情的嚴重程度情況比較 例(%)
2.4 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狀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HAMA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狀況比較[分,(x-±s)]
臨床上的癌癥患者中肝癌疾病的發病率較高,患有此疾病的患者其生活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16]。對于臨床上肝癌疾病的治療一直都是受到專家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更是提出在臨床上引入影像技術配合進行手術治療,即目前臨床上的介入手術[17]。自從引入了介入性手術,對于臨床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到CT增強掃描診斷,這也是實行介入手術所必須進行的步驟,由于介入CT增強掃描診斷會有一定的臨床醫學風險,加之患者及其家屬對該技術了解不多,對此都存在較多的心理疑慮[18]。針對出現有疑慮的患者,醫護人員有責任和義務把CT增強掃描的詳細情況講解給患者,并且在講解過程中要耐心和細心,可以給出以往CT增強掃描結果的成功率,結合宣教的書籍、視頻等告知患者造影劑在體內不會造成任何危害,在注射之后可以排除人的體內;并且本院的醫護人員對于使用CT增強掃描技術熟練,對于患者在注射過程中體內出現滲漏現象的發生率小之又小,對所有患者在進行CT增強掃描前均進行了碘過敏的檢測,不用擔心過敏性的問題[19]。在降低患者對CT增強掃描疑慮的同時,要告知使用CT增強掃描的好處與效果,增加患者對使用CT增強掃描的信任。基于以上認識,本研究引入奧馬哈護理系統,其在多個國家的醫療機構中應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方式,但是在肝癌介入患者的CT增強掃描中的應用不多,尚未見相關報道[20]。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08,P=0.022)。兩組護理后均無死亡現象發生,觀察組僅有2例出現病情重度情況,占比為5.0%,而對照組有4例,占比為10.0%。兩組出現病情中、輕度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HAMA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患者在實施護理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實施護理工作,即奧馬哈護理系統措施,內容主要包括操作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兩方面,醫護人員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情況,避免患者在注射造影劑時發生過敏;其次是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對CT增強掃描各項設備的操作,熟練各種技術,確保患者在注射過程中不出現滲漏的現象;最后醫護人員實施全面的護理措施,從心理方面下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對CT增強掃描的疑慮,提高對肝癌治療的信心,從而達到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保證患者健康恢復。
綜上所述,采取奧馬哈護理系統能夠有效措施降低患者對CT增強掃描的疑慮,提高對肝癌治療的信心,從而達到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保證患者健康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