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林 許玲
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壞死,多為冠狀動脈不穩定斑塊破裂、糜爛、內皮損傷繼發血栓形成導致冠脈急性持續完全閉塞,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從而導致心肌細胞缺血、損傷和壞死過程的綜合征[1-4]。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治需要爭分奪秒,其目的一是救命,盡可能不要浪費時間,做PCI植入支架;其二有效的診治可以減少其后心力衰竭發生率。診治心梗不僅僅依靠支架、藥品,記得強調“時間是心肌細胞”老話。不僅要救命,還得減少心衰才是診治目的,各個地區醫院建立胸痛中心的初衷也在于這里。2011年開始微信成了最基本的社交媒體,搜索數據庫,發現不少關于微信用于診治心梗爭取時間的案例,故做了前人的成果匯總Meta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納入文獻 檢索2011年1月-2018年1月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主題檢索“微信、心電圖、心肌梗死”,下載論文閱讀后,分別納入微信組和對照組,以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臟驟停、死亡)、進入醫院到首次球囊擴張(door to balloon,D-to-B)時間、首次醫療接觸至球囊擴張(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時間為結局指標。
1.2 排除文獻 排除重復發表的文獻、病例報告、綜述、評論或講座。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制作森林圖,匯總納入文獻,進行異質性檢驗,若I2>50%,P≤0.1,說明納入研究間存在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反之研究具有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最終納入6篇文獻[1-6],共1 345例急性心肌梗死做了急診PCI(部分心梗患者未做PCI,給予溶栓處理),其中微信組840例,見表1。以心血管事件為結局指標納入4篇[1-2,5-6],采用固定效應模型(I2=46%,P>0.05),微信組心血管事件少于對照組 [OR=0.50,95%CI(0.35,0.70),P<0.000 1],見圖1;以D-to-B時間為結局指標納入4篇[2-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I2=97%,P<0.05),微信組D-to-B時間少 于對照組 [SMD=-37.89,95%CI(-61.98,-13.79),P=0.002], 見 圖 2; 以 FMC-to-B 時 間為結局指標納入3篇[2,4,6],采用隨機效應模型(I2=97%,P<0.05),微信組 FMC-to-B時間小于對 照 組 [SMD=-44.92,95%CI(-69.96,-19.88),P=0.000 4],見圖 3。

表1 納入一般情況

圖1 心血管事件Meta分析森林圖

圖2 D-to-B時間Meta分析森林圖

圖3 FMC-to-B時間Meta分析森林圖
我國二級醫院住院患者心肌梗死女性死亡率為 13.2%,男性為 5.9%(P<0.05)[7-8]。冠狀動脈閉塞20 min后自心內膜向心外膜呈進行性損害直至壞死,閉塞40 min后壞死面積約為總面積的30%,3 h約為 50%,6 h約為 70%,24 h約為 80%,如于冠狀動脈閉塞3 h內恢復有效再灌注可使50%以上的心肌免于壞死[9]。目前我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指南均強調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模式為“急診-心內科-導管室”。綠色通道繞開CCU,由急診搶救室直接轉運至導管室,簡化了院內流程。D-to-B 時間從 90 min縮短至 60 min,患者死亡率降低0.8%,縮短至30 min時死亡率可在原基礎上再降低0.4%[4]。基層醫院通過微信激活導管室將STEMI患者直接轉運至導管室可明顯縮短首次醫療接觸至器械(FMC2D)時間和門器械(D2D)時間,提高FMC2D達標率[9]。相對于投入百萬元建設區域心電圖遠程實時傳輸系統,應用微信群傳輸心電圖,無須額外設備、資源投入,無須專人檢測,簡單可行[5]。而且微信已經成為在中國最廣泛、最經常使用的社交媒體,融入了許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各種與健康有關的信息可以在微信發現[10]。繞行急診行急診PCI治療有利于縮短FMC-to-B、D-to-B時間,改善預后,同時安全,風險可控[11-14]。本研究結果顯示,微信組的心血管事件、FMC-to-B、D-to-B時間均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研究結果一致。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應重點減少對高齡、患有糖尿病、居住在農村患者的搶救流程,同時積極認證胸痛中心,減少需PCI手術的患者轉運時間[14]。
藥物方面,替羅非班成績顯著。研究發現,替羅非班聯合介入治療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BNP水平,降低心肌損傷程度,促進心功能的恢復[11]。李冀等[12]研究發現,與PCI術前靜脈注射相比,PCI術中冠脈內注射鹽酸替非羅,可提高術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效果,有助于患者術后心功能恢復。李景隆[13]研究PCI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梗死冠狀動脈血流,減少患者術后的不良事件、并發癥發生率。
心梗后即使命保住了,未能及時挽救更多心肌細胞,心力衰竭隨之而生,治療計劃由心梗診治向心衰診治。年齡、糖尿病、前降支、梗死血管閉塞時間、側支循環不良、邊支血管閉塞和損傷,造影劑、血容量增加、再灌注損傷、緩血流、無再流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15]。
綜上所述,微信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轉診急診PCI中節約了時間,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又一次印證了“時間就是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