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11月2日~3日,教育部科技司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組織召開“利用高通量寬帶衛星實現學校(教學點)網絡全覆蓋試點項目”現場驗收會。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標準所、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四川省教育廳、甘肅省教育廳、云南省教育廳、中國衛通公司、國發天元等單位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團隊,以及涼山州教育局和雷波縣委縣人民政府、縣教科局領導和項目試點學校校長和教師代表參加了驗收會。
項目專家驗收組現場考察了試點學校及教學點,聽取了執行單位中央電化教育館作的項目結題報告和中國衛通公司衛星聯網報告、專家團隊執行報告、試點縣典型案例報告,審閱了項目相關材料,在質詢的基礎上,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
據悉,“利用高通量寬帶衛星實現學校(教學點)網絡全覆蓋試點項目”于2017年9月正式啟動,選取了甘肅舟曲、云南彝良、四川雷波作為項目試點縣。通過接入高通量寬帶衛星,為試點縣學校和教學點建設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開展基于衛星網絡的專遞課堂和同步課堂、網絡教研、學生自主學習等的教學教研實踐。
項目驗收期間,專家團隊現場觀摩了雷波縣城關小學和帕哈鄉簸箕村小學這兩所試點學校通過高通量寬帶衛星網上課的情景。在城關小學,英語老師通過高通量寬帶衛星為麻柳村小的三年級學生上課。據悉,這樣的專遞課堂主要用于英語和數學教學,每周都會進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通過高通量寬帶衛星網,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學院的老師還和雷波縣城關小學的老師們開展了跨區域的數學研討。在雷波縣帕哈鄉簸箕村小學,項目專家驗收組還體驗了由上海市嘉定區桃李園實驗學校為簸箕村小學生上的音樂專遞課堂。
驗收會上,專家驗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采用建設成本低、部署靈活快捷、易于維護的高通量寬帶衛星傳輸技術,是補償地面固網無法到達地區的有效技術方案,是實現2020年全國校校通網絡的重要保障;采用的具有矢量傳播技術的全景學習平臺,能夠在低帶寬、低成本環境下提供優質清晰的音視頻,并以大數據支撐的專遞課堂為抓手,以“同步教研+示范課堂”推進縣級專遞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模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應用效果;提出的分層扶貧扶智新機制有效可行。
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指出,一是要從政治高度認識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脫貧攻堅,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黨政機構首要任務;二是要從實踐角度推進網絡聯校和教育信息化,貧困地區實施教育信息化要特別注意提高教師能力,要在應用中不斷總結成功經驗,進而形成模式,將成功的經驗進行大規模的推廣,從而促進國家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擴大;三是要從本質深度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要面向未來,發展教育要關注本質。

《高通量衛星實現學校網絡全覆蓋試點項目》課堂展示

項目專家驗收組現場
試點的成功,實現了規模化提升邊遠地區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保證邊遠地區農村學校開齊課、教師上好課,為優質教育資源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成功案例,有助于實現促進邊遠地區教育教學均衡發展的目標,對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資源的差距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