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偉,龔子順,朱東波,李長飛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骨科,北京 102488
在臨床常見骨折類型中,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十分常見,由于該骨折部位具有較低的覆蓋率,且血供不足,易導致骨折愈合時間延長[1]。目前臨床上對于該類骨折通常采取手術治療,而不同手術方式可產生不同療效[2-3]。該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間對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的價值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該院收治的115例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根據“電腦隨機法”作為分組原則,分為2組(觀察組58例與對照組57例)。納入標準:①所以患者均同意參與研究,并自愿。②符合我國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的診斷標準。③臨床資料完善,符合研究需求。排除標準:①伴有語言和智力障礙,無法配合完成研究。②臨床癥狀觀察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齡范圍在21~72歲,中位年齡為(46.52±1.31)歲。對照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齡范圍在 22~72 歲,中位年齡為(47.22±1.54)歲。2 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的各項基線資料 (性別、年齡等內容)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實施對比。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該本組患者選擇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治療內容:先實施閉合復位處理,并于患者三角肌筋膜部位做一道切口,切口大小需適宜,并明確大結節部位;于大結節頂內側處行小彎椎頂卡,并根據X線片結果明確中央入點部位,同時將大小適宜的髓內釘置入患者骨折近端部位,并采用瞄準器將髓內釘鎖入骨折近端,與此同時對骨折部位進行加壓操作,最后固定好遠端鎖[4-5]。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 該組患者行采取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治療內容:手術前操作與對照組一致,需根據鋼板大小將患者骨膜進行局部剝離,并在骨折后方部位置入固定器,并于骨面放置鋼板,對骨折端進行適當加壓操作,擰緊骨折固定器;在固定骨折端時,應將鋼板孔充分暴露出來,由此確保鉆孔質量;于鋼板兩端分別鉆一小孔,同時測量骨直徑,并根據鋼板厚度選擇大小適宜的螺釘進行固定[6-7]。若患者伴有短斜面骨折現象,應對其采取加壓螺釘固定操作,若患者伴有骨折難愈合,應在采取內固定治療的同時給予其骨移植處理,繼而達到促進患者骨折早期愈合的目的合[8]。
對比且分析兩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臨床療效、各項臨床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效果判定:①患者經治療后,骨折愈合情況良好,且關節活動恢復正常,未出現畸形,被認定為優;②患者經治療后,骨折愈合較好,未發生畸形,伴有輕微的關節活動受限,被認定為良;③患者經治療后,骨折基本愈合,關節部位伴有輕度的活動受限,且伴有輕度畸形,被認定為可;④患者經治療后,骨折情況相比治療前無改善或加重,被認定為差。
數據采取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總有效率98.28%,相比對照組總有效率更高(χ2=11.95;P<0.05)。 見表 1。

表1 115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臨床療效
觀察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手術時長 (59.32±1.02)min、骨折愈合時間(3.02±1.03)個月、住院時間(5.34±1.67)d,與對照組相比更具有優勢,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2.61、18.94、13.69;P<0.05)。 見表 2。
表2 115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各項臨床指標(±s)

表2 115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各項臨床指標(±s)
組別 手術時間(min)骨折愈合時間(月)住院時間(d)觀察組(n=58)對照組(n=57)t值P值59.32±1.02 79.68±1.57 82.61<0.05 3.02±1.03 7.64±1.54 18.94<0.05 5.34±1.67 9.77±1.80 13.69<0.05
觀察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 1.72%,與對照組相比較低(χ2=10.71;P<0.05)。 見表 3。

表3 115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不良反應
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其具有發生率高和致殘率高等特點,給臨床治療增加了困難[9-10]。由于我國建筑行業以及交通事業的持續發展,使我國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發生人數不斷增加,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易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日常生活。早期給予患者有效、安全的治療措施尤為重要[11]。
臨床對于該疾病主要以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方案,其治療目的在于恢復患者骨功能和骨連續性。內固定術是臨床應用率較高的一類手術,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即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和鋼板螺釘內固定,后者治療效果優于前者[12]。鋼板螺釘具有較多優點,如機械強度、金屬抗疲勞性能和韌性較好等,將其應用于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中具有十分好的效果。鋼板螺釘內固定能夠有效保護患者骨折部位,能夠降低患者骨折部位再次受傷概率,能夠利于骨折組織的再生以及修復。且鋼板置入具有較好的韌性,同時具備較強的抗張力,能夠顯著減輕患者骨折位置的負荷能力,從而促進患者骨折早期愈合。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對鋼板固定力過分依賴和固定時間較短,易形成鋼板彎曲和鋼板斷裂等現象。除此之外,螺釘螺頭凹槽被損壞易對旋鑿效果造成一定影響,且會發生鋼板取出困難等現象。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在鋼板置入治療時,應合理選擇螺釘數量,使鋼板對骨膜形成的壓力減輕,與此同時還能使螺釘內固定結構彈性得到提高。除此之外,還需確保鋼板能夠與患者骨折端進行吻合,保證患者骨間血運充分,使患者骨折盡快愈合。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總有效率98.28%,相比對照組總有效率更高(χ2=11.95;P<0.05)。觀察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手術時間(59.32±1.02)min、骨折愈合時間(3.02±1.03)個月、住院時間 (5.34±1.67)d, 與對照組相比更具有優勢,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2.61、18.94、13.69;P<0.05)。 觀察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1.72%,與對照組相比較低(χ2=10.71;P<0.05)。
在張頡鋒等[13]學者研究的“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的臨床有效性”一文中,其將68例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分為2組,分別實施不同的治療措施,其中觀察組實施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對照組實施帶鎖髓內針固定治療,在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手術時間(56.32±1.32)min、骨折愈合時間(3.12±0.32)個月、住院時間(5.33±1.30)d,與該文研究結果十分相似,即觀察組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患者手術時間(59.32±1.02)min、骨折愈合時間(3.02±1.03)個月、住院時間(5.34±1.67)d,由此說明,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效果十分顯著,且能夠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促進患者骨折早期愈合。
綜上所述,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四肢長管骨創傷骨折效果顯著,術后不良反應較低,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