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東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數字化新媒體的興起,新聞攝影出版業迎來了改革的新局面。本文通過融媒體視閾下對新聞攝影在出版中的轉型研究,發現了新聞攝影應用于出版的特點,拓展出了融媒體視閾對新聞攝影出版的有效意義,見證了融媒體視閾的卓越,見識了科技創新對促進新聞出版業發展的積極作用,使新聞攝影縮短了出版時間,增強了新聞攝影傳播的時效性,提高了新聞攝影的新聞價值和對受眾的感染力。
關鍵詞 媒體融入;新聞攝影;出版;應用;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26-0059-02
時代需要發展,科技需要進步。在科技發展的融媒體視閾下,新聞攝影也實現了新興媒體植入后的攝影技術數字化、新聞攝影傳播網絡化等轉型。新聞攝影轉型中,新媒體的融入和應用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中受眾的參與度,新聞攝影出版中的時效性增強了反復閱覽流通的便利性。透露出融媒體視閾下新聞攝影在出版中的應用及轉型的意義,在于增強新聞攝影傳播的社交性,拉近與新聞受眾的距離,提高新聞攝影對新聞受眾的感染力,便于新聞攝影受眾回顧閱覽。
1 融媒體視閾下新聞攝影在出版中的轉型
融媒體視閾下,新聞攝影出版為了緊隨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科技進步所淘汰,新聞攝影出版的載體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為了拉近與新聞攝影閱覽者間的距離,在出版中植入了社交媒體。為了達到新聞攝影出版的時效性,實現了數字化的技術。為了使新聞攝影出版便于瀏覽,實現了瀏覽的網絡化。
1.1 新聞攝影出版植入社交媒體
一直以來,新聞攝影都是以單一的形式呈現瀏覽的性質,給欣賞者單方面呈現拍攝者的思想和理解。而閱覽者通過欣賞產生的一系列“所感、所想、所悟”的表達卻沒有展現的形式,也沒有和其他欣賞者交流心得的機會。針對這些情況,為了方便新聞攝影的閱覽者之間或閱覽者和拍攝者之間的探討、交流、互動,在融媒體視閾的帶領下,新聞攝影出版植入了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的植入,使得新聞攝影在出版中實現了攝影者與閱覽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加強了新聞攝影欣賞的群眾基礎,從而為出版帶來動力。
1.2 新聞攝影出版技術實現數字化
傳統新聞出版的準備工作比較多,連貫性和速度提不上來。為了達到新聞攝影出版的時效性,實現了出版技術數字化。數字化的實現,使新聞攝影從后期處理到出版都是一氣呵成的,省去了中間更換設備的繁瑣與耽擱,讓操作更便捷、更有效率。同時,出版的數字化會使拍攝過程更有動感,也便于出版者及時對新聞攝影進行編輯和修改,提高了新聞攝影出版的時效性,讓新聞攝影的傳播更具感染力,為新聞攝影出版帶來了更多的“忠實粉絲”。
1.3 新聞攝影實現傳播網絡化
諸如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攝影的傳播載體,由于其性質功能比較單一,給新聞攝影的反復拜讀與典范性對比閱覽帶來了不便。新聞攝影實現傳播網絡化,及時更新新聞攝影,會通過網絡反復播放,便于閱覽者閱覽。如需查找某方面的新聞攝影,通過網絡搜索即可獲得。網絡的新聞攝影儲藏庫“包羅萬象”,會及時檢索出很多關于這一主題的新聞攝影,供欣賞者閱覽,為閱覽者提供選擇符合自己意愿的新聞攝影,為單一查閱和聯系對比查閱都帶來了便捷。新聞攝影傳播的網絡化,也更便于新聞攝影的存儲。如新聞的攝影呈現在報紙上,報紙易破碎、污損,會給閱覽帶來不便,且不利于儲存。而新聞攝影實現網絡化,可以通過云存儲,如果需要查閱,隨時調出來都是“依然如初”。
2 新聞攝影在出版中融入新媒體視閾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工作生活需求的提升,傳統新聞攝影出版需要精進技術的應用,達到閱覽者需求的新聞攝影出版高度,從而幫助新聞攝影出版不被科技進步所淘汰,實現更新換代,走在出版業的前列。
2.1 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中受眾的參與度
融媒體視閾加深了新聞攝影在出版中的應用,特別是新媒體視閾應用于新聞攝影出版,加入了社交媒體的應用,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中受眾意見的參與度。與傳統新聞攝影受載體性能限制、閱覽群眾只能欣賞與閱覽著作者的見解相比,增添了新聞攝影閱覽的欣賞互動與欣賞的隨意性,受眾可以根據新聞攝影內容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增強受眾“自由言論”的發表,從而促進了新聞攝影出版中受眾意見的參與度。
2.2 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中的時效性
新聞攝影出版要保持其必要的新聞性,出版的準備時間使用過長,就會減弱新聞出版中的時效性,使其失去了出版的新聞價值,只能保留到一部分新聞攝影出版的作品欣賞價值。新聞攝影出版,如果不能根據新聞拍攝的事實進行及時報道,僅是把圖片處理得很漂亮,對于出版則失去了時效性。觀眾對出版的新聞事實已經有所了解,就失去了觀眾欣賞閱覽的熱情,失去了出版中的新聞特點。新聞攝影出版不僅要保證其出版作品的感染力,還要做到“快、準”,保證新聞攝影出版的及時性與準確性。特別是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有了新媒體的加入,后期處理和出版發布都提高了效率,為出版贏得了時間,增強了新聞出版的時效性。
2.3 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中閱覽流通的便利性
傳統的新聞出版由于受到載體的限制,不便于反復閱覽,給閱覽流通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傳統的新聞攝影出版的承載物為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這些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閱覽者想要觀看今天的新聞攝影,還得去買今天的報紙或雜志,要不就得打開電視,還得保證電視正在播出的正是這檔節目,這些都給新聞攝影出版傳播中的閱覽流通帶來了不便。融媒體視覺下,網絡媒體的加入,“閱覽者觀看新聞攝影,可以隨時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或身邊的工作生活使用的電腦,進行聯網搜索閱讀,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中閱覽流通的便利性。
3 融媒體視閾下新聞攝影在出版中的應用及轉型的意義
經過新興媒體的技術革新與網絡流通,融媒體視閾對新聞攝影出版的應用及轉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具有幫助新聞攝影出版走向數字化、網絡化的意義,并深化了這些意義的內涵,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的社交性,拉近了新聞攝影與新聞受眾的距離,提高了新聞攝影的感染力,便于新聞攝影受眾的參與閱覽。
3.1 增強了新聞攝影出版的社交性,拉近了與新聞受眾的距離
融媒體視閾下,新聞攝影的出版載體不再受到閱覽不便的限制,增強了閱覽者與新聞攝影出版間的社交,拉近了新聞攝影與新聞受眾間的距離。融媒體視閾為新聞攝影出版增添了社交平臺,在出版中的攝影新聞的圖文下面,增添了便于閱覽者發表意見的對話框。通過這個對話框,閱覽者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和意見,發表后不僅自己可以看到,新聞攝影的作者也可以看到,方便二者進行互動交流。同時,其他的閱覽者也可以看到,便于追加意見,深化了新聞攝影出版者與新聞受眾間的距離。
3.2 提高了新聞攝影對新聞受眾的感染力
新聞攝影出版融入新媒體,提高了新聞攝影出版的時效性,促進了新聞攝影的震撼力,加深了攝影者關于欣賞者對自己報道作品的看法,能及時得到精進,提高了新聞攝影對新聞受眾的感染力。例如,新聞攝影者根據自己的審美和對新聞的簡介,及時拍攝并發表了作品,閱覽者看到后,首先被初次見到新聞攝影的震撼內容而感染,再次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對作品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作者看到后虛心接受指導,并進行提煉精進,下次的作品就會更加撼動人心。所以,融媒體視閾下,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新聞攝影出版提供了技術上的更新,保證了新聞攝影出版的及時有效,幫助新聞攝影者見證到了許多受眾的建設性意見,有利于提高新聞攝影者的業務能力,從而提高新聞攝影對新聞受眾的感染力。
3.3 便于新聞攝影出版受眾回顧閱覽
新聞攝影在融媒體視閾的技術帶領下,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提高了新聞攝影閱覽的及時性和便捷性,便于新聞攝影受眾回顧閱覽。例如,閱覽者在觀看今天的新聞攝影時,忽然聯想到前幾天觀看的內容中有一則相關報道,希望比對欣賞,傳統的新聞攝影出版對于這個環節,需要經過大量的翻閱查找和仔細比對才可能找到,這是個復雜的翻找過程,非常容易較弱閱覽者的積極性。但對于融媒體視閾下的新聞攝影來說,只需要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非常方便,給新聞攝影出版的閱覽者帶來了便利。
4 結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進步,新聞攝影出版也正接受著轉型的考驗。在轉型的過程中,通過對融媒體視閾下新聞攝影出版新技術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建榮.手機新聞攝影的SWOT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8(9).
[2]顏家兵.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報業,2017(17).
[3]馬卉.“掌圖”時代的手機新聞攝影研究[J].新聞世界,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