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摘 要 自從我國步入互聯網時代過后,社會大眾的信息接收模式便產生系統性的變化,即由傳統的報紙、雜志閱讀,開始轉化成為手機、微信接收。在此類背景下,作為一名優秀的媒體從業人員,須盡快適應潮流,竭盡全力推動傳統媒體的合理轉型。而文章則是在客觀闡述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基礎上,探討日后電視臺基于新媒體微信公眾號運維、推廣來促進新聞工作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電視臺;微信公眾號;運維推廣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26-0099-02
微信屬于我國創新型的信息傳播模式,其時刻彰顯出傳播速率較快、受眾對象廣泛、應用方便快捷、可以全面強化電視臺活力的優勢特征。須知電視臺時刻承擔著各地新聞的傳播職責,為了更好地引導區域輿論、豐富社會大眾的文化生活,選擇利用微信公眾號這類新媒體來推動新聞工作的改革發展進度,顯得勢在必行。
1 微信公眾號運維和推廣的效果
1.1 確保傳播信息的內容豐富性
傳統媒體報道存在流程繁雜、信息滯后等弊端狀況,相比之下,作為新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則能夠將信息體積維持在最小范疇以內,確保在不影響其質量的前提下,彰顯出較為可觀的操作性和利用率。如其主張在摒棄單一的筆墨文字基礎上,將圖文、音頻等內容轉變成為一類相對簡易的信息圖表,并配合生動的視頻動畫或是虛擬場景等形式來呈現精品,并且同步搭配層次分明的音效,使得受眾群體能夠收獲豐富和強烈的感官體驗。
1.2 延展出較多新穎的傳播載體
如今我國大部分媒體部門都習慣于先利用紙媒優勢來獲取讀者信任,確保自身的關注度達標之后,再配合微信公眾號等傳播載體,進行自身的新聞信息流通渠道拓寬,確保隨后實時性增加受眾閱讀量、提升互動性。就好比是人民日報,自從經過其微信公眾號開發并運營之后,包括門戶網站等平臺就開始大力相融,至此涉及媒體彼此間的壁壘被全面打破。
1.3 內容生產不再過度中心化
微信公眾號的出現,不單單打破各類媒體之間的壁壘,同時也逐步消除內容生產和消費群體彼此間的隔膜,至此之后,涉及去中心化思想開始滲透到新聞部門和媒體受眾的大腦當中。在此類背景下,愈來愈多的電視臺紛紛放下身段,主動開通微信公眾號,進而令受眾的主體性地位全面凸顯。也就是說,如今新聞話語權已然轉交到受眾群體手中,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以往單純的盈利模式被全然顛覆,而涉及多元化的合作生產模式則得以普及。
2 電視臺憑借微信公眾號推進新聞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創建一批素質卓越的微信管理隊伍
想要更好地利用微信公眾號來推進電視臺新聞工作,第一要務就是創建素質高超的微信運營團隊。而在組建運營團隊時,最為關鍵的就是投入更多的成本費用來選拔優秀的人力資源。通常來講,微信運營團隊的成員都是青年群體,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更能夠跟隨時代腳步,及時迎接一系列挑戰并適當的予以創新。細致來講,微信運營的人力資源務必要具備以下素養。
首先,完善性掌握微信后臺操作技巧,在微信運營模式方面有著獨特性的見解。
其次,擁有媒體人員最為基礎的素養,即時刻維持敏感的新聞觀察力。
最后,保留高水準的編輯思維和技能,能夠妥善性策劃并贏得更多人群的關注。
歸結來講,微信運營隊伍的創建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作用,作為電視臺要抓緊處理好這方面工作。
2.2 凸顯本地新聞節目特色
結合微信公眾號進行電視臺新聞推廣傳播,既可以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又能夠充分強化新聞節目的影響效應,帶動電視臺整體性蓬勃發展。須知電視臺始終是接觸百姓的首要媒介,因此必須努力做好自身的定位工作,凸顯本土新聞節目的優勢,至此令傳統和新媒體得以有機融合。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聞節目,令手中群體可以從中欣賞符合自身品味的圖文信息,將微信的輿論宣傳功能予以妥善性發揮,既保證增加電視臺人氣,又可以擴大地方文化的影響范疇。
2.3 優化微信公眾號推廣的新聞內容,做好和受眾的互動
電視臺想要更加高效率和高水平的運營微信公眾平臺,做好各類新聞的傳播工作,就必須提供更加新穎且意義深刻的內容,這樣才有助于持續擴張電視臺的影響力。而在進行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內容優化調整時,應該靈活把握微信的功能特征和不同用戶的偏好,隨后與受眾群體進行深入性的互動交流。如電視臺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設置全新的新聞欄目,利用投票等活動帶動用戶進行彼此心得交流,創建和更多廣告主的合作關系并在平等互惠中達成雙贏目標。
須知以往電視新聞節目傳播期間,受眾群體始終處于被動接收的境遇狀態,無法和新聞傳播者反饋有關意見。而自從微信公眾號產生和普及之后,便一改這類消極狀況,作為電視臺新聞傳播者,完全可以基于微信公眾號來吸收龐大規模的受眾資源,確保定期向各類用戶推送其關心的新聞內容,而受眾群體也可以透過點贊和評論等功能來反饋推送內容,這便是微信公眾平臺和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相比,最大的優勢之所在。
需要額外進行強調的是,微信公眾號屬于現代新聞內容推送和發布的重要渠道,在運營環節中不單單要維持內容因素的全面性和新穎性,同時還要保障公眾號本身的服務性。雖然說現階段有較多微信公眾號都會在固定時間內單次集中性的發布新聞信息,且推送過程簡易便利、容錯率較高,可以確保用戶一次性瀏覽批量化的信息,不過壞在時效性和靈活性難以保障,尤其面對一些突發性的新聞事件,往往難以作出靈敏性的反應。
基于此,電視臺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過程中,應當從推送時間和推送頻率兩方面入手,合理調整推送方式,增強平臺內容的時效性。如可以考慮在微信公眾號首頁當中設置爆料臺和新聞熱線等入口,方便用戶借助公眾號與電視臺進行深入性的互動交流之余,保證實時性進行受眾的評論和反饋意見跟蹤分析,進一步提供富有針對性的新聞內容;又如結合電視臺頻道資源的時間特征,設置早讀、午后輕讀、晚讀等欄目,并且依照內容屬性,順勢延展出時政、社會、財政等不同類型的新聞板塊,令讀者能夠隨時清楚把握不同推送內容的類型,進而有選擇性地進行深入瀏覽閱讀。
2.4 和更多知名的平臺合作,提升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
就是要求電視臺積極的和觸電新聞客戶端、報業傳媒集團客戶端開展合作,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平臺仿若一個個格子鋪,每日都會推送各地最新新聞內容來填充自身的空間。單純拿觸電新聞客戶端為例,其每當發現一些關鍵性的新聞節點,都會聯合當地電視臺進行聯合報道亦或是直播,特別是在助殘日前期,電視臺便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有關土特產實現電商夢主題的推文,在各類合作平臺強力宣傳和推廣作用下,使得該微信公眾號拿下一周10萬次點擊量的理想成績,而最為重要的是,為該類電視臺和新聞欄目贏得更大規模的受眾人群。
不過在大平臺上發布內容,還存在許多要關注的細節。一方面要保證新媒體推文內容符合本地實際狀況且主題內涵深刻,能夠做到小角度大立意;另一方面則須及時設置熱門搜索標簽,即由發布者在推文公布前期確認一些關鍵詞,方便后續受眾個體配合搜索引擎予以優先識別;再有一方面則是要樹立起較強的版權意識,要求在推文內的顯眼位置上標明信息來源,針對圖片打上專門的水印,令視頻前后有幾秒片花并注明視頻出處,這樣即可避免被他人隨意盜用,方便微信運營人員時刻利用各類合作媒體版面進行自我宣傳。
3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進步,電視臺既迎來了全新的改革發展機遇,又要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基于此,其須基于自身發展狀況來有針對性的運維和推廣微信公眾號。具體就是預先創建素質卓越的微信運營管理隊伍,確保微信公眾平臺運維、新聞內容推廣等工作得以高效率布置拓展;聯合地方文化和生態環境特色設置特別的新聞欄目;實時性革新調整微信上的新聞內容,令新聞節目和電視臺的綜合影響力全面提升。相信經過上述策略長期落實之后,勢必有助于帶動電視臺微信公眾號運維、新聞推廣傳播等事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瓊.電視新聞的“新媒體”化——從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看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的影響[J].學習月刊,2014,18(7):126-133.
[2]張志剛.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編輯策略[J].新聞傳播,2016,26(19):90-94.
[3]李大欣.試論微信公眾號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J].傳播力研究,2017,30(11):71-78.
[4]茍永強,丁雪健.微信用戶媒介使用行為及心理需求探究——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角度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28(24):155-159.
[5]李鷺,李婉君,蔡茜,等.微信公眾號火爆背后的隱憂與出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7,22(20):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