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摘 要 項目制片人通常指一個臨時或階段性電視節目制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一個創作集體、一個具體項目運作的負責人,涉及資金籌集、節目制作及節目銷售等各個環節。
關鍵詞 職責;經費籌措;策劃選題;學習意識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26-0155-02
隨著電視制作的發展,項目制片人在電視臺、媒體機構中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如何制作出優秀的電視紀錄片,以期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跟項目制片人直接相關。那么,項目制片人運作時應做哪些準備?工作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
1 項目制片人的定義
制片人源于20世紀20年代,是一種市場化節目制作和商業運營模式[ 1 ]。該模式最早引入中國是在1993年的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此后這種具有市場化操作性質的欄目管理模式在全國推廣開來,并“中國化”誕生了欄目制片人。可以說,電視制片人運作模式是我國電視行業一項變革,有效調動了電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項目運作中的人、財、物等資源配置更趨合理。
項目制片人有別于欄目制片人,通常指一個臨時或階段性電視節目制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既非行政職務,也非專業技術職稱,而是受電視臺委托的一個創作集體、一個具體項目運作的負責人,涉及資金籌集、節目制作及節目銷售等各個環節。
2 項目制片人的主要職責
體制不同,我們不能照搬國外制片人制,只能借鑒、消化和吸收。我國的電視臺屬于事業性質,擔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絕非商業機構,決定了項目制片人也非一個純粹的經營者,而是被賦予重要社會責任的具體管理者和運作者。結合我個人工作實踐,筆者認為項目制片人應承擔以下職能和作用[ 2 ]。
2.1 經費籌措
我國早期電視節目制作經費主要是撥款,隨著電視事業的發展,市場運作機制逐步進入節目制作領域,頻道制播形式發生了改變,籌措經費成為項目制片人一項重要職能。在筆者擔任項目制片人期間,經費籌措大體分以下幾種:一是合作,二是合資,三是較為純粹的贊助。而無論哪種方式,項目制片人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無論哪種贊助,也都需承諾給對方合作空間及項目回報,這對制片人交際能力無疑是一大考驗。
2.2 策劃選題
項目制片人首要職責是抓選題,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把節目定位放在符合當前大環境、大背景和正確輿論導向上。二是構思用什么樣的電視表現手段和敘事方法,最終落實到播出效果上。
2015年,中國黃河電視臺與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合作拍攝了反映推廣傳播中國文化的紀錄片《彼岸花開》。該片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在海外受到熱捧”“有越來越多西方人對中國充滿向往與好奇”的立意和宗旨。考慮到如何將如此抽象的概念用鏡頭、用淺顯易懂的敘述方式、用形象生動的畫面語言表達出來。最終,項目制片人確立了“以點帶面”,從學說中文的小姑娘瑪格達和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劉麗容兩個人物入手,通過兩條平行剪輯的人物線索結構全片,推動故事發展。節目播出后,引起海外觀眾的強烈反響,后獲第二十五屆山西新聞國際傳播類一等獎,2015—2016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提名獎,并入圍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評優單元。
2.3 整體把握與管理
一旦節目選題確立,項目制片人對節目內容、結構以及制作過程中的深化主題,從拍攝之初就要有整體把握,并且盡可能考慮周到與詳細。工作實踐中,即使事前考慮再周全,也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因此,具體拍攝過程中,一方面要掌握攝錄人員、編導及項目組成員的工作進度,檢查拍攝內容和表現手法是否到位,與前期的主題策劃是否相符。同時還要注意拍攝過程中的變化,并依據變化對最初的想法做調整與修正,以更好地反映主題。
2.4 把好初審關
節目完成粗編后,制片人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初審。可以說,初審是對拍攝過程的回顧和對節目質量的鑒定,只有完成了這道工序,片子才可以交出去。依據我的工作經驗,此時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但作為項目制片人,首先應注意把握兩點:一是導向,包括具體環節。二是主題,即預先策劃的內容是否得到了落實。只有達到上述要求,才能做進一步的修改和精細打磨。這一過程中,制片人除需具備基本的專業素質,還要有一定的把控全局的意識和清醒的頭腦。
2.5 宣傳推廣
“好酒也怕巷子深”,電視節目的推銷發行、宣傳推廣,是市場機制賦予項目制片人又一新職能。隨著電視產業化推進和節目制播新形態的出現,如何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尋找市場,采用什么樣的宣傳推廣手段,是項目制片人面臨的新挑戰。
3 制片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電視節目制作平臺上,項目制片人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由于我國電視行業特殊性,節目制作與播出環節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每個電視工作者,無論角色大小,都必須具備相應的責任意識和政治業務素質。
3.1 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質
大家都知道,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3],每部電視作品既是物質產品,也是精神產品,或者說是意識形態產品,擔負著重要的社會宣傳職責。因此,作為項目制片人,起碼要對黨的大政方針有所了解,對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有所把握,要把這種意識反映到所制作的節目中去,保證節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前提下,再去追求經濟效益。不能只重視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放棄輿論導向,那是極大的失職。
3.2 要有一定的業務素質
項目組主要職責是制作電視節目,因此必須具備專業知識,掌握電視節目生產和創作的藝術規律和流程。具體說,不僅要懂策劃,懂攝錄,懂編輯,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要注意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制作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制作出越來越好看的電視節目,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3 要有較強的學習意識
做節目要接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你熟悉,有的不熟悉,有的很不熟悉,這就需要學習。接手拍攝《梆子絕活》的任務時,我對山西晉劇幾乎一點都不了解,感覺無從下手。為此,筆者一面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一面到文化部門請教專家。戲曲專家郭士星老師十分熱誠,詳細為筆者講述了梆子戲、梆子絕活等相關知識。這些都能讓筆者在天書一般的專業術語中找到方向,最終制作完成了《梆子絕活——椅子上的芭蕾》。該片后入選“德國IWFF國際女性電影節”競賽單元,這充分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
3.4 要有一點商品經濟意識
電視臺原本是計劃模式——領取和完成任務,至多涉及臺與臺的節目交換,無需商品經濟意識。隨著市場化發展,節目具備了商品屬性,項目制片人也需具備一定的商品經濟意識。也就是說,在注意導向的前提下,還要有經濟效益,了解市場需求,了解受眾心埋,并把這種意識貫穿到節目制作的方方面面。
3.5 工作中要有帶頭意識
項目制片人的品德素質很重要,工作中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影響并帶動團隊。2017年9月,中國黃河電視臺赴浙江金華拍攝紀錄片《至者如歸》,涉及人物、事件多達幾十人,前后20多天。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攝制組冒著近40℃的酷暑炎熱,夜以繼日地跟拍采訪。項目制片人除主動多承擔工作外,還要關心體貼每個人,帶領團隊同甘共苦,保證如期完成拍攝任務。該片后獲2017年山西廣播影視電視專題類一等獎,第二十七屆山西新聞國際傳播類二等獎。
前面說了,項目制片人在電視制作平臺上,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但作為一個項目,它又是相對獨立的運作平臺,是電視節目制作的基本環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對其職能和作用進行一番探討,還是有意義的。謹以此文就教于領導及各位同仁。
參考文獻
[1]劉立濱,何可可,黃一峰.影視制片管理[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
[2]陸蓓.制片人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作用及其應具備的素[EB/ OL].https://wenku.baidu.com/view/80ce3b414a35eefdc8d 376eeaeaad1f3469311d5.html.
[3]郭超人.喉舌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
[4]孫亞軍.淺談電視節目制片人制[EB/OL].https://www.xzbu. com/2/view-6551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