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摘 要:財政部以及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對此文件進行了解讀,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解讀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01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0 ?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為了落實中央發展農業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各省(市、自治區)組織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項目,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托管模式,加快速度促使農業多樣化的發展,支持多元化的農業農村服務項目,重點開闊小農戶的眼界,把農業農村引向大格局,提高農民的收入,推動農村農業的經濟發展。在落實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過程中,部分地區對具體的現代化科技學技術操作不熟練。對此,財政部以及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
1? 深刻了解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
《通知》要求,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服務重點對象是小農戶。這與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思想相貼合。印發的《通知》強調了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要對小農戶實行生產托管,把現代科學技術引入到小農戶農業發展中,促使小農戶走向現代化農業發展軌道。
2? 貫徹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服務方式
《通知》要求,在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項目任務的地區,要貫徹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服務方式,重點推廣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并且加大推進力度,以農戶為主的經營方在保證土地經營權完整的條件下,把農業生產中的某部分環節或全部環節,包括種、耕、防、收等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組織,讓他們以專業的知識進行生產,這就是農業生產托管。在《通知》里重點強調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規模的經營形式,例如統一播種、統一深松耕地、統一育秧、統一防治、統一收割、統一烘干倉儲等農業生產作業服務,大力推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項目,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全力推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3? 提升資金的使用率,重點實施項目
3.1? 大力支持農產品的生產
農產品的生產關系到國計民生。《通知》規定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項目優先支持農產品的生產性服務,特別是糧、棉、油、糖等大宗的農產品,給重要農產品提供有效的供給,保證糧食質量,提高農業經濟的綜合效益,提升農業競爭力。例如,2019年通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支持,黃淮地區大豆、玉米的種植面積擴大。《通知》中還鼓勵各地政府尋求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林產品生產社會化服務財政支持方式,拓寬農業經濟的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積累農業經濟的市場經驗,開辟更多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道路。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農業生產的管理,保證政策能有效實施,促使農村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取得具體的實效。
3.2? 明確資金的補助方向
《通知》強調了資金的補助方向為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的重點環節。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項目的資金主要是針對小農戶無法辦理、辦不好或辦了之后虧本的農業生產方面的。資金也可以是用于當地農業生產過程中一直存在的、無法突破的薄弱環節,或者是農業提高產量上所遇到的短板問題等。對于資金的分配方向,政府機構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區分輕重緩急,把重點放在一定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上,集中選擇1~3個環節進行資金補助。
3.3? 重點突出的服務對象是小農戶
《通知》要求重點突出的服務對象是小農戶。在項目任務實施中,小農戶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無論是補助面積還是資金,其占比高達60%。在《通知》里還特意規定了接受服務的單個規模經營主體每年所享受的資金補助是有上限的。這一規定是為了保障小農戶的利益,防止出現政策保護大戶的現象。
3.4? 確定資金補助的方式和標準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項目的實施地,要根據當地的農業生產具體情況確定服務資金的補助方式和補助標準。服務資金的補助方式和標準在《通知》中有詳細的規定說明。各地政府要根據實際農業生產情況來確定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例如根據農業生產的不同環節、不同對象、不同領域甚至是關于市場的發育成熟度等情況來判斷。雖說財政資金補助標準不一樣,但是原則上是一致的,財政補助的形式占服務價格的比例不會超過30%。對丘陵山區和貧困地區又有所不同,其占比會大一些,但不會超過40%。《通知》中還對單季作物的補助金額作了相關規定。對于資金的補助形式,政府沒有強制性的規定,比較靈活,鼓勵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項目的受益對象和農村集體或社會機構一起集資。
4? 增強管理機制,做好項目任務的規劃管理
4.1? 服務主體的選擇要公平規范
《通知》中明確了服務主體的選擇范圍,服務主體的選擇要公平、規范。在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時,要杜絕出現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對服務項目主體的選擇要采取公平的競爭方式,不能單憑個人意愿或某個單位組織的意愿選擇,而是要按照規則進行選擇,要保證服務主體選擇方式的專業化、規范化及社會化。其中,在《通知》里明確規定了服務主體選擇的4個基本條件,以及至少要有4家參與競選服務主體。
4.2? 管理機制的名錄要公開明確
對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實施,要建立服務主體的名錄庫,相關部門要做好服務主體資格審查、資料信息錄入和資料更新等工作,保障管理機制名錄公開化、透明化。除了建立公開明確的管理機制名錄外,還要及時上報給上級部門備案。其中,對直接納入名錄庫的服務主體是有要求的,例如有較強服務能力、比較高的社會認可度、服務優質上乘、運營管理規范、連續幾年都取得了承擔項目任務資格的服務主體。對于下級上報備案的名錄,上級部門則需要進行跟蹤和改進,把農民多次投訴、弄虛作假、質量不達標的服務主體列入名錄庫的黑名單,并取消其5年內的服務主體資格。
4.3? 加強監督和檢查服務的力度
《通知》明確要求各地方政府機構要加強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監督和檢查力度。研究并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服務標準和規范等,監測服務質量,指導服務價格,以此保持服務市場的穩定。監管服務合同的履行情況,用法制手段引導服務主體的服務行為,提高服務的質量,保障小農戶和服務主體雙方的合法權益。
5? 規范組織領導,保證落實政策的實施
5.1? 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方案編報
《通知》中要求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方案編報,各省(市、自治區)政府機構、地方政府機構等部門通常是在1月31日之前向財政部門和農業農村部門遞交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初步方案。財政部門和農業農村部門要根據各省(市、自治區)政府機構、地方政府機構等部門遞交的項目年度任務總目標和初步方案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分解下達各省(市、自治區)政府機構、地方政府機構等部門相關的績效任務目標。接著各下級政府會根據自身的績效任務目標來制定更加詳細的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在6月底之前向財政部門和農業農村部門進行備案。《通知》中規定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實施周期一般是2~3年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服務項目的穩定性、連續性,保障服務項目實施效果的質量。
5.2? 落實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要履行主體責任,明確項目任務的實施目標、實施內容、重點實施環節和運行機制等,制定好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確定項目的經費,保障項目正常運作,確保農業生產托管的主體地位,大力推進農業經濟的新發展方向,不斷提高小農戶對此的認知程度,積極探索農村農業的發展之路,把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推進到小農戶中,特別是發展貧困地區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在農村的覆蓋率,這樣有助于提高農作物的種植率,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
5.3? 對組織領導要進行規范,建立績效考核
在《通知》中,為了規范組織領導,避免貪污受賄行為的出現,需開展績效評價制度。各省(市、自治區)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執行情況會受到農業農村部以及財政部的年度績效考核評價。《通知》里規定的原則是誰安排項目任務,誰就要負責績效評價,對小農戶的服務模式、服務效果、服務環節,以及服務項目的完成進度、資金的使用情況等相關內容進行績效考核。基于績效考核的重要性,農業農村部以及財政部要詳細制定績效考核的評價標準和方案,對項目任務開展合理的績效考核模式,而最終的考核結果則是項目任務實施范圍以及資金分配的重要判斷根據。
5.4? 注重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成果的展示
要注重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成果的展示和宣傳。各地方政府機構要大力宣傳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工作內容,及時向農民總結成功模式和成果經驗,在進行服務項目工作時,要多留意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完善工作措施,把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情況及時上報給上級機構。每年年度報告要及時上報給農業農村部,這樣有利于及時對下一年度的計劃作出相應的調整,有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把成功模式和收益成效展示給小農戶,增加小農戶對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好感度,有利于農業生產托管形式的推廣,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模式的進程,提升對小農戶的覆蓋率,幫助農民科學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增加農作物的產量,能更加快速高效地發展農村農業經濟。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