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姿 陳璐 鮑思旭
摘 要:徐州實體經濟總體發展穩中向好,以裝備與智能制造為代表的四大戰略新興產業正在加速崛起。在闡述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并指出了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戰略新興產業;實體經濟;徐州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037-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戰略性新興產業[1]代表著實體經濟發展方向,推動經濟發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2]。發展地區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創新驅動和結構優化的關鍵,就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期間,我國提出經濟結構調整、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的重要任務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蘇省圍繞建設“一中心一基地”,提出“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的發展目標[3]。徐州將諸多發展要素匯聚到發展實體經濟上,推動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快車道”[4-5]。
1? 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2019年徐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落實裝備與智能制造業、新能源產業、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四大新興主導產業實施方案。與此同時,做大做強新興產業,以培育四大新興主導產業為重點,排定2019年工作要點、重點項目及企業培育庫,達到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2%、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的目標[6]。
1.1? 裝備與智能制造產業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主體。響應《中國制造2025》,裝備制造業是徐州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制造業重點領域包括工程機械、特種車輛、安全產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五大領域,而工程機械是徐州裝備制造業的核心[7]。
截至2019年上半年,徐州裝備與智能制造產業實現產值1 040億元,同比增幅18%。徐州17種裝備列入2018年中央財政首臺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名單,累計達64臺,為全省領先。
1.2? 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產業是徐州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導產業。2019年徐州共安排新能源重大產業項目13個、總投資269億元。目前,徐州光伏制造行業上游優勢明顯,匯聚了中能硅業、協鑫硅材料等世界級企業,多晶硅產能7.5萬t/年,占全國的1/4[8]。
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行業方面,徐州成功引進行業頂尖學者,例如國家標準起草者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聚焦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在電力裝備行業方面,徐州已匯聚了新電高科、華辰變壓器等40余家電力設備制造企業,不僅在配電變壓器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更為下一步發展智能電網設備打下了堅實基礎。
1.3? 集成電路和ICT產業
截至2019年上半年,徐州集成電路材料與設備、集成電路產業封裝與測試已經基本齊全和完成,同時形成了以云計算、大數據、軟件與服務外包等為主的信息技術服務業。
徐州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和ICT產業。鑫華半導體級多晶硅打破國際壟斷,博康193 μm、248 μm光刻膠填補了國內空白,鑫晶半導體大尺寸硅片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大硅片生產基地。光刻機、刻蝕機等半導體設備實現量產,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018年,徐州規模以上的集成電路和ICT產業企業近200余家,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352億元。
1.4? 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
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方面,據彭城晚報報道,截至2019年6月底,徐州規模以上的生物醫藥企業100余家、產值同比增長了14.5%。其中,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36家,產值同比增長30.94%。
從領軍企業來看,徐州生物醫藥產業領軍企業主要有萬邦生化、思華藥業等上市企業,在胰島素、神經藥研制領域處于領先位。從地區分布來看,徐州開發區、邳州市、銅山區、新沂市4個地區為產業發展主導區,產值占全市比重超過60%。
2? 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徐州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徐州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活力,但在壯大實體經濟和發展新興產業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一是徐州新興產業未形成規模發展,對徐州經濟發展的貢獻不足。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力。三是產業集聚度不夠高,發展環境仍然需要提高優化。四是人才偏少,尤其缺乏高層次創業創新領軍人物。
徐州裝備制造業發展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徐州經濟發展方式相對傳統和落后[9],導致徐州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從徐州整體來看,徐州并沒有擺脫粗獷型、外延式的發展模式。二是徐州企業數量整體較少,呈現多而不強的狀況。同時,融資能力較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發展。
新能源產業方面,直接產生能源供給徐州發展的產業雖有建樹,但占總體比例還很低,“十二五”最后一年(2015年)總占比7%、平均占比4%,發電占比為6.45%。煤炭是徐州能源消耗的資源供給主力軍,在“十二五”期間乃至“十三五”期間仍占比很高。2012年煤炭占徐州能源消耗的90%左右,2018年下降到85.7%。雖然消耗量在持續下降,但所占比例非常可觀,“以煤為主”的用能格局改變不大[10]。
目前引進的關聯企業、龍頭企業和互補企業[11]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聚合發展格局。ICT產業要素資源仍未形成逐漸集中、上下游配套的良好局面。徐州需要大力投資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配套企業和服務機構。
徐州醫療[12]問題主要體現在硬件環境建設(醫院床位和醫療設備等)成果顯著,但信息化、醫療水平和藥品研發等軟件環境建設需進一步加強,鄉鎮醫療服務依舊薄弱[13]。
3? 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策
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極大推動了實體經濟發展。因為實體經濟振興,徐州已為華東地區重要門戶城市和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為促進徐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提出以下對策。
首先,堅持改革開放,加快老工業振興和資源城市轉型。徐州一直緊跟國家政策,近幾年來關閉井礦、拆除鋼爐、減稅降費等一系列舉動都在促進徐州轉型升級。徐州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達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目標的同時,將資源整合[14]到有利于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力的建設上,打造出一座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
其次,掌握時機,推動產業和城市轉型發展。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揚長補短,不折騰、不懈怠、不動搖。將戰略機遇轉變為發展紅利[15]和競爭優勢,促進產業及城市進一步轉型。
再次,發揮好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做好城鎮化與工業化互動,融合創新驅動與投資拉動,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夯實全面小康的建設基礎。
最后,打造符合徐州實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徐州要把實體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城市,打造符合徐州實際的現代化實體經濟。
徐州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著力點,筑牢實體經濟根基[16]。讓4大產業引領實體經濟發展,壯大新動能,振興徐州實體經濟。
4? 徐州四大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2018年底到2019年5月,江蘇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專項行動方案[17],明確提出徐州要高標準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徐州發改委經過充分調研和考察,形成了《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重點節點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設[18],盡快把徐州建成產業集聚區和經貿合作區。在四大戰略新興產業上,徐州分別作出了不同的未來規劃和探索。
在裝備和智能制造產業,徐州進一步推動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化、數字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提高全市裝備制造發展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努力成為以工程機械為重點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世界級高端裝備制造的產業中心。
在新能源產業,開展“補鏈”工程。集中精力完善“晶硅—電池組件”“環鍛鑄件—風機零部件—大功率風機”和“新材料—節能變壓器—儲能裝備”制造鏈條。進一步推動分布式光伏、生物質能高效應用等應用鏈條的發展。重點推進與新能源產業相關的服務外包、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服務鏈條[19],促進不同領域用戶做好能源和儲能資源的綜合高效使用。
圍繞集成電路和ICT產業,徐州在產業基地集中人才、資金等要素,強化賈汪區等鄰近區域的配套、服務作用,打造區域協同、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的集成電路和ICT的格局。計劃到2020年,徐州將建成布局優化、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圍繞徐州細分優勢企業,綜合創新資源,構建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構建生物醫藥有關的創新中心,建設新型的研發機構,創辦生物醫藥技術聯盟,形成創新合力,加快培育競爭力強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進一步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園區,加速生物醫用材料、生物技術藥物與醫療器械等領域的特色產業創新集群的產生[20]。加強在生物技術和藥物新產品方面的招商引資,大力支持發展新型疫苗和改造傳統疫苗。加強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治療技術的引進,著力引進抗體藥物[21]和蛋白質藥物等生物技術藥物方面的科研團隊和創新型企業,讓更多“圣極基因”“華越醫療”類型的企業來徐進行科技研發或落地產業化。
遵循十九大報告的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進一步發展制造強國建設,推動實現經濟從數量和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和效益提升[22]。徐州經濟近年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展現了強大的韌勁和深厚的潛力。徐州產業轉型深入人心,加快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徐州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莊兆林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徐州在產業強市建設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樹立了‘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鮮明導向,進一步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堅持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和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動力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3-08(1).
[2]王竹韻.徐州市“淘寶村”空間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3]汪曉文,李明,張云晟.中國產業結構演進與發展:70年回顧與展望[J].經濟問題,2019(8):1-10.
[4]郭克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趨勢與“十四五”時期政策思路[J].中國工業經濟,2019(7):24-41.
[5]張業猛.徐州低碳城市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6]魏寧,范海杰.新體系新活力新動能[N].徐州日報,2019-01-10(4).
[7]臧肖肖.徐州市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7.
[8]吳林珂.徐州市智慧旅游發展中的政府支持策略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9]王玉紅.PPP模式下江蘇睢寧縣精準扶貧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10]王樂華.淮安市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11]盛潔.徐州政府助推企業上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12]黃碧艷.徐州市生態城市建設的政府責任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8.
[13]邱磊.醫養結合模式下機構養老設施空間適應性設計策略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6.
[14]蔡鄂生.從融資角度簡述當下民營企業的現實困境與解決途徑[J].人民論壇,2019(9):87.
[15]本報評論員.打造“徐州服務”品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N].徐州日報,2019-06-21(2).
[16]劉媛,鮑彤.徐州高標準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EB/OL].[2019-07-08].http://www.cnxz.com.cn
/newscenter/2019/20190708140591.shtml.
[17]2019年江蘇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9-01-24].http://js.people.com.cn/n2/2019/0124/c360300-32570359.html.
[18]曲美慧,魏寧,王文佳.發展實體經濟,徐州路在何方?[EB/OL].[2018-01-07].http://www.cnxz.com.cn
/newscenter/2018/20180107127083.shtml.
[19]“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EB/OL].[2019-07-08].http://www.xuzhoufabu.com/html/2019/201907097921.shtml.
[20]王正喜,趙梓翔.快速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N].徐州日報,2019-09-14(1).
[21]陳沛然,魏婧.實體經濟怎樣轉型升級[J].人民論壇,2019(6):92-93.
[22]金碚.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J].求是,2012(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