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良 袁宗勝 蔣天雨 朱曉如 陳瑞炎 陳向航 張國防



摘要:以芳樟195# -年生扦插苗為研究對象,通過二次正交回旋組合設計試驗研究了接種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對芳樟地徑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4種微生物茵劑對芳樟地徑生長影響極顯著(P-O. 001),芳樟的苗高增長最大的是處理12(固氮菌=40億只/盆、巨大芽孢桿菌=60億只/盆、膠凍樣芽孢桿菌一40億只/盆、枯草芽孢桿菌一40億只/盆),其地徑增長量為4.80 mm,比對照組高出95.92%。微生物菌劑對芳樟的地徑促生效果顯著,且在不同生長期,不同的微生物茵肥組合對芳樟的地徑生長有不同的促生作用。
關鍵詞:芳樟;微生物茵劑;地徑;二次正交回旋組合設計
中圖分類號:S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19) 24-0041-04
1 引言
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系樟科樟屬的一個生化變種,其含有豐富的芳樟醇(C10H180),故稱為芳樟[1]。芳樟其木質利用和非木質利用的歷史悠久,樟樹的木材堅實、紋理美觀、氣味芬芳、防腐、耐濕,是家具、樂器、板料、造船、雕刻手工藝品的良材;樟樹非木質利用主要包括綠化和精油用途,因此樟樹是集園林綠化、珍貴用材、天然名貴香料于一身的多用途樹種[2,3]。
微生物菌肥既能提高肥效,達到增產和提質的目的,又能節約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減輕病害,是發展新型農業的理想肥料。微生物菌劑可直接或通過產生次級代謝產物間接作用于宿主植物,促進宿主植物的生長發育、提高宿主植物的抗性[4]。本研究通過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歸正交旋轉設計,研究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在不同水平條件下對芳樟栽植成活和抗逆性的影響,以確定微生物菌劑最佳方案,為芳樟產業化提供理論依據。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來源
盆栽試驗供試材料為一年生芳樟195#扦插苗,材料來源于永安種苗中心。單一成分微生物菌肥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來源于滄州旺發生物技術研究所。
2.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農林大學南門妙峰山苗圃地(設施育苗大棚),試驗苗圃所處區域位于東經118°08′~120°31′,北緯25°15′~26°29′之間,屬亞熱帶海洋氣候。
2.3 試驗設計
芳樟盆栽試驗采用二次回歸正交旋轉試驗設計(表1)。共設23個試驗處理+1個對照空白處理(不施菌劑)(表2),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10個盆栽。盆缽規格為:38.5 mm×30 mm×30 mm(上緣直徑×下緣直徑×高),每盆統一裝消毒后的黃心土5.5kg和10g有機質,每盆栽植1株芳樟苗。
2.4 試驗方法
將微生物菌肥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按照試驗設計方案與盆栽土壤均勻混合作為栽植芳樟的基質。試驗苗于當年10月栽植,翌年6月份結束。每周澆水和拔草1~2次,保證試驗苗的正常生長條件。
2.5 芳樟地徑的測定
在每個試驗組中隨機選取6株芳樟苗,并標記記號用于測量地徑,在試驗期間,每個月的15號測定試驗組的芳樟地徑,并將數據整理保存。
2.6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Exce12017和DPS7. 05數據統計軟件。
3 結果分析
3.1 芳樟不同月份的的植株地徑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對不同試驗組不月份的芳樟地徑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在10月時不同試驗組的地徑P值為0.0724,在顯著性為0.05的水平下,地徑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所選的不同試驗苗的地徑較均勻,符合試驗要求。12月時不同試驗組的地徑P值為0. 0361,在顯著性為0.05的水平下,地徑存在顯著性差異。1月、2月、3月、4月、5月和6月時不同試驗組的地徑P值分別為0.0063、0.0026、0.0002、0.0002、0.0004、0.0001,在顯著性為0.01的水平下,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表明在微生物菌肥作用下,不同試驗組間的芳樟的地徑生長差異較大,不同的微生物菌肥處理對芳樟的地徑起著不同的作用,且影響顯著。
3.2 芳樟不同月份的植株地徑比較分析
由表4可得知,芳樟試驗組在不同月份的芳樟地徑平均值分別是3. 04 mm、3.19 mm、3.48 mm、3.83mm、4.15 mm、4.51 mm、4.69 mm、6.48 mm,表明芳樟試驗組的地徑在10~12月的長勢較緩慢,因為芳樟苗移栽后需要一定的緩苗期;在1~4月的長勢較強,且各個月份增長率較均勻;在5月的長勢較小,因為5月期間受天氣影響,致使芳樟苗的地徑生長減緩;在6月,芳樟恢復生長。
3.3 微生物菌肥對芳樟地徑的促進效果分析
試驗組16在10~12月時的地徑比對照組的地徑小,至豎年1月,試驗組16的地徑比對照組的地徑大,且試驗組16的地徑在6月時分別排第9,表明微生物菌肥可促進芳樟的地徑生長。
芳樟試驗組在微生物菌肥作用下,不同月份的芳樟地徑生長不同。10月、12月、1月和3月的芳樟地徑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3、12、6;2月的芳樟地徑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3、12、5;4月、5月的地徑值較大的前3組是試驗組12、6、3;6月地徑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3、14、8;4月地徑值較大的前3組是試驗組3、6、12;6月地徑值較大的前3組是試驗組12,6、3。同時其他不同試驗組的地徑的生長情況在不同月份中也是不同的,表明芳樟在不同生長期,不同的微生物菌肥方案對芳樟的地徑生長有不同的促進作用。
4 結語
微生物菌是對植物生長發育有益的一類生物菌劑。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um)可將空氣中的氣態氮轉化成可直接被植物利用的氨態氮[5];膠凍樣芽孢桿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有解鉀、解磷、固氮等多種作用,也能提高植物產量和品質[6 ];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 magaterium),是一種植物根系促生細菌,具有降解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磷和鉀的功效[7,8];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既能抑制植物病原菌,又能促進植物生長[9,10]。
經過不同微生物菌肥處理后,芳樟的地徑增長最大的分別是處理12、處理6和處理9,其地徑增長量分別是4. 80 mm、4.64 mm和4.18 mm,對照組的地徑增長量為11. 59 mm。處理9、處理6和處理12的地徑增長量分別比對照高出95. 92%、89. 39%和70. 61%。表明,微生物菌劑對芳樟的地徑促生效果明顯,其中處理12(固氮菌=40億只/盆、巨大芽孢桿菌=60億只/盆、膠凍樣芽孢桿菌=40億只/盆、枯草芽孢桿菌=40億只/盆)對芳樟的地徑促生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江燕.芳樟醇型樟葉精油中主要成分變化規律的研究[J].香料香精化妝品,2018,171(6):7—9.
[2]張棟,高秀芬,不同樟樹無性系造林效果比較及施肥對其幼苗生長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19, 186(3):31—33.
[3]林孝典.香樟苗木培育及造林技術[J].綠色科技,2018( 15):119--120.
[4]萬琴,蕭偉,王振中,等.氣相色譜法測定金銀花中芳樟醇的含量[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4):317-318.
[5]梁闐,何為中,譚宏偉,等.不同施氮水平下固氮菌劑對甘蔗的應用效果試驗[J].熱帶農業學報,2019(5):11-16.
[6]李馨園,王守義,王淑榮,等.根瘤菌配施膠質類芽孢桿菌對大豆葉綠素熒光特性、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4, 33(4).
[7]王金玲,劉曉平,趙鳳艷,等.解磷巨大芽孢桿菌液體發酵培養條件的優化[J].中國農學通報,2013(15):68~72.
[8]江麗華,王梅,張文君,等.固氮、解磷、解鉀混合菌株協同固定化技術[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2):18-21.
[9]孫中華,趙鉑錘,陳仕紅,等,枯草芽孢桿菌B67對黃瓜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瓜菜,2017(2):15~18.
[1O]李瑞芳,田泱源,張慧茹,等.枯草芽孢桿菌BS50la代謝物生防效果與理化特性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6):678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