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礦山生態修復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避免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從穩定礦山生態結構和修復植被等方面出發,分析了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07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171.4? ? ? ? 文獻標志碼:A
1? 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主要內容
1.1? 邊坡穩定與加固
在開展礦物開采工作時,如果工作人員不保護施工場地,施工場地周邊地質會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引發山體滑坡等災害,因此工作人員完成開采后,要及時保護礦山周邊的地質,具體情況如下。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全方位了解受損山體附近的地質狀況,并分析各種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詳細勘察現場,分析礦山中受損山體的分布情況和規模,并對可能出現的事故類型和災害程度進行分析評估。相關工作人員根據之前評估結果制定合理的應對方案,修復受損山體[1]。
1.2? 礦山植被修復
礦山植被修復是目前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礦山生態修復效果也最好。在修復礦山植被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具體目標,之后勘察礦山的土壤和環境條件。通過分析礦山周圍的環境,可以確定植被的種植方式。在種植植被時,工作人員要全面調查礦山周邊的土壤情況,選擇直接種植或覆土種植兩種方式。在這兩種方式中,直接種植的方式成本較低,并且相對于覆土種植方式,直接種植操作更為簡便。如果礦山土壤肥沃,就可以使用直接種植的方式種植植被[2]。
1.3? 礦山土壤生物修復
在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土壤生物修復工作主要包含兩個方面。首先,保證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的微生物達到標準,礦山土壤生物修復工作才能起到效果。在該項工作中,為了避免對礦山的生態結構造成破壞,需要了解礦山土壤中的各種原有微生物,保證植物順利生長[3]。其次,恢復土壤中的動物種類。土壤動物種類得到恢復,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動物分解后,還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2? 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技術措施
2.1? 邊坡穩定性治理
工作人員完成礦山開采工作后,礦山周邊的巖體會因為開采工作出現分布不均的現象,嚴重時可能會發生各種地質災害。因此,在治理邊坡前,工作人員應對邊坡進行全面檢查,并統計所有的數據,隨后開展邊坡穩定治理工作。邊坡治理工作的種類有很多,最常使用的有以下幾種。①工作人員要對邊坡進行全面調查,如果在調查期間發現了不穩定的巖體或者出現邊坡較陡的情況,工作人員在治理時,需要削坡。如果坡度不大,也可以使用填方壓腳的方式處理。②如果邊坡附近的含水量較高,很有可能影響邊坡的治理工作。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制定合理的排水策略,排放地表和地下水。③治理局部受地質構造影響的破碎帶時,需要清除危巖或錨桿。④如果邊坡的巖石被風化較嚴重,治理邊坡時容易出現小范圍塌方,這就需要修建擋土墻[4-6]。
2.2? 生態修復技術
植生槽技術就是在適當的位置種植一定數量的槽板,并在槽板中加入人工土作為基質,之后再向槽板中移植適合當地氣候的植株。在使用該技術時,要以生態學作為基本理念,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結合到一起,以此達到修復礦山生態的目的。在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時,一般先由專業人員修建排水溝和架設排架,這樣可以降低降雨天氣對植被的破壞,使植被能夠更好地生長。在實際操作時,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砌筑排水溝。砌筑排水溝使用的主要材料就是砂漿和磚,應用相同厚度的砂漿對排水溝的內部和外部進行抹面。
此外,搭建排架的過程中,排架應沿著坡面傾斜,再使用合適的工具鉆孔,將鋼筋放入孔內。種植時,工作人員需要注意槽板內的生態環境,并選取適宜的植物種子進行栽培,最大程度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提高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在修復礦山生態時,工作人員需要注重工作的合理性,避免對礦山的生態環境造成二次破壞[7]。
3? 修復礦山生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3.1? 工程實踐中的問題
3.1.1? 監管力度不大
在礦山修復工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礦山修復工程的落實和順利開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管理部門沒有認識到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重要性,阻礙了礦山修復工程的開展。如果在實際修復工作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修復礦山生態,就會導致修復工程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8]。
3.1.2? 監管礦山修復治理資金流向較困難
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規模較大,并且工程量較大,需要大量工程款,如果沒有實力強大的投資方,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就無法順利進行。修復礦山生態有時會大量浪費工程款,也會影響礦山修復工作。如果在修復礦山生態的過程中沒有控制成本,就會降低資金的利用率,增加成本。施工單位沒有做好相關申請的備案工作,也會對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落實造成影響[9]。
3.1.3?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缺乏科學性
在一部分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由于施工單位沒有對礦山附近的生態環境進行調查,或者沒有對技術進行創新,都會對礦山生態修復工程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對礦山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3.2? 確保工程落實的策略
3.2.1? 加大監管力度
為了提高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質量,有效管理施工成本,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監督,嚴格管控施工過程,以此保障礦山修復工程得到落實。
此外,在礦山修復工程中,相關部門還要監督施工單位,確保施工單位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修復礦山生態環境,保證修復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3.2.2? 明確礦山生態修復責任
管理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時,應制定相應的責任機制,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的身上,使工作人員認識到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最大程度保證礦山修復工作的質量。
3.2.3? 避免濫用費用
管理人員要制定嚴格的制度,時刻跟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杜絕工作人員浪費資金的現象,保證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順利進行。管理人員要仔細閱讀申請資金的報表,防止出現資金問題。
3.3? 解決礦山邊坡生態修復問題的措施
3.3.1? 細致清理坡面
對于礦山修復工程來說,邊坡治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為了保障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整體質量,工作人員應提高邊坡生態修復工作的質量。開展邊坡生態修復工作時,工作人員應事先勘察邊坡的地質情況,之后再根據邊坡附近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邊坡的土質較為松散,工作人員應在治理工作開始之前清理坡面,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3.3.2? 構建科學的植被群落結構
工作人員應合理選擇植物的種類,優先選擇適宜在邊坡環境中生長的植被。喬木和灌木類植物可以很好地適應礦山邊坡復雜的生態環境,且生命力頑強。因此,在邊坡種植植物時,應優先選取喬木類和灌木類植物。
3.3.3? 修建截水、排水設施
礦山中有大量的地下水資源,工作人員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下水資源或其他水資源對生態修復工作造成影響。
3.3.4? 做好工程驗收工作
為了保障礦山修復工程的施工質量,工作人員需要規范施工流程,加大對施工過程的管理力度。修復完成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嚴格審核各個施工環節的質量,做好驗收工作。
4? 結束語
在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勘察礦山的實際情況,并明確修復目標,保證修復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保證修復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許祥云.淺析礦山生態修復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云南省陸良縣為例[J].中國土地,2019(3):39-40.
[2]劉軍,王壽成,楊自安,等.河北張家口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生態修復治理對策[J].礦產勘查,2019,10(2):370-377.
[3]李文君.礦山公園的生態恢復與景觀營造——以淄博四寶山礦山公園為例[J].現代園藝,2018(19):146-150.
[4]游德福.讓廢棄礦山變為綠水青山[N].贛南日報,2019-11-20(5).
[5]聶守智.礦山邊坡的生態修復淺析[J].山西建筑,2019,45(19):58-59.
[6]趙罡.礦山邊坡及排土場的生態修復研究[J].有色金屬設計,2019,46(3):95-96,102.
[7]廖隆榮.探討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及技術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9(29):213-214.
[8]陳舒.礦山修復切莫拔苗助長[N].中國自然資源報,2019-09-17(3).
[9]方曉明.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及技術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