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條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聽”以“說”為基礎,“說”是“聽”的升華,兩者相互促進,不可分割,只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才能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34-02
引? ? 言
聽、說、讀、寫、看能力是衡量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五大要素,五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其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條件。如果忽視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就不能準確掌握詞義辨析、介詞填空、語法運用和固定詞搭配等技巧。因此,“聽”以“說”為基礎,“說”是“聽”的升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必須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強聽力訓練,夯實英語基礎
在培養(yǎng)初中生英語聽力的訓練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既要注重夯實學生的基本功,又要針對聽力中出現的背景知識、詞匯、語法和心理等障礙采取相應的措施。
1.聽前預測,未雨綢繆
在開展聽力練習前,教師應該通過圖表、題目以及問題選項等聽力材料進行預測,使學生圍繞訓練材料的重點和難點參與學習,有效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
2.難度適中,有的放矢
教師選擇聽力訓練材料的難度一定要適中,難度太大,會讓部分學生“聽”而生畏,增強學生的緊張心理;材料太易,則會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情緒。因此,教師應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聽力材料,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選擇的材料要豐富多彩,既可以聽歌曲、聽新聞,又可以聽對話、聽故事,從而讓聽覺形象牢固地儲存于學生的腦海里。
3.“精泛”結合,突出重點
所謂“精泛”結合,是指精聽與泛聽有機結合。學生在“精聽”時,可以在反復聆聽一段錄音的基礎上,聽清講話者的連讀、弱讀、重讀和語調等細微的變化,聽熟常用詞匯、基本詞組和典型句型。雖然“精聽”比較費時,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水平;“泛聽”的本質就是了解所聽內容的大意,不要求學生聽懂每一個詞義和每一句內容,只要基本厘清其主要信息即可。實踐證明,只有“精泛”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學會筆記,觸類旁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學生要注重記筆記。由于較長的獨白與對話涉及的內容很多,尤其是表示人名、年齡、價格、日期、時間、數字、地名等關鍵詞語產生混淆。所以,教師只有讓學生在試卷的空白處記錄相關內容,才能加深學生的印象,為準確判斷、選擇正確答案奠定堅實的基礎。
5.復習聽寫,鞏固知識
聽寫是培養(yǎng)學生聽力的常見方式,一般可以通過缺詞聽寫、聽寫句子、聽寫對話、聽寫全文等形式進行[1]。許多英語教師在“復習舊課”時采取聽寫形式,并要求學生聚精會神地參與聽寫,做到手、心、耳三者并用,從而有效提升記憶能力和書寫檔次。
6.課外活動,拓寬視野
課堂上安排學生聽力訓練固然重要,但由于時間有限,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專項訓練,如進行聽廣播、聽力比賽等課外活動,從而拓寬學生的聽力視野,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
二、把握早讀契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培養(yǎng)學生記憶力的黃金時刻,教師不能讓早讀流于形式,首先教師應在早讀前精心設計好早讀內容,要求學生圍繞早讀目標完成閱讀任務。如果教師不能明確早讀目標,那就會出現一盤散沙的混亂現象,導致早讀效果微乎其微。在整個早讀過程中,教師要起到主導和督促的作用,千萬不能采取“趕鴨子”的管理模式,力爭讓學生完成早讀任務時目標明確、步調一致、重點突出、攜手奮進。一旦發(fā)現部分學生出現閱讀誤區(qū),教師就要予以及時、耐心地指導,避免學生出現“厭讀”現象。當然,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的優(yōu)勢,鼓勵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帶動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共同解決語音、語調、語法等方面的問題,促使早讀成為師生互動合作的樂園。
三、努力愉悅氛圍,促進學生樂說
相對于城市教育形勢而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的口語基礎比較薄弱,甚至用英語回答問題時還有羞澀感,長此以往,自然會產生“啞巴”英語的奇怪現象,不利于學生將來更高層次地學好英語。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創(chuàng)設自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消除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觀點時候的窘迫感。為了與學生打成一片,構建平等、信任、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把握以下環(huán)節(jié)。
1.注重言傳身教,發(fā)揮示范功能
教師應盡量用標準的英語講述課文,這有利于學生模仿教師的發(fā)音用英語回答問題或者大膽質疑。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力爭多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逐步讓自身標準化的語音、流暢的語調、活潑的肢體語言感染學生;其次,在展示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和點撥指導過程中,教師所用的英語描述要通俗易懂,語速也要適度放緩,重點內容要反復強調,并積極引導學生用英語開展熱烈的討論,從而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鑒賞“The Story of Xi Wang”時,先說道: “Please read the full text aloud, first divide this article into four parts, and then say the central idea of each part.”話音剛落,學生們一邊誦讀,一邊思考,最終用英語歸納各段主旨:① Xiwang's hobbies; ② Xiwang's growth process; ③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giant pandas; ④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giant pandas.英語互動式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聽說能力。
2.借助直觀教具,誘發(fā)聽說興趣
青少年的感性意識比較強烈,他們對模型、掛圖和實物等直觀性教具容易產生好奇心。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常見水果名稱時,先把梨子、橘子、蘋果等放于袋子內,然后讓學生走上講臺通過觸摸用英語猜測相應的水果名詞,學習效果喜人。
3.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強化聽說訓練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化的生活情境,以利于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聽說訓練[2]。例如,筆者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常規(guī)化的通話語言,拿出了兩部手機分別交給兩個學生練習通話時的日常用語。生1: Hello! My English repeater is broken. Can I use it?生2: No, I need it tonight.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use and use it together? 生1: good! I'm next door to you. I'll be here at seven that night. Excuse me! 生2: you're welcome. I'll see you in the evening.類似生活化場景的創(chuàng)設,不僅創(chuàng)設了交際性用語情境,而且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
結? ? 語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任重而道遠。因此,教師應該想學生所思,給學生所需,努力營造民主、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聽”有所獲,“說”有所悟,同步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陳冬梅.提高中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2(22):62-64.
周艷紅.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品質的研究[J].名師在線,2019(05):55-56.
作者簡介:王春紅(1982.1—),女,江蘇啟東人,中學二級教師,先后獲得啟東市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啟東市第十四屆陳范瑄倍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