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芹
摘 要:結合實際情況,構建了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為提高農產品全程質量管理水平提供思路。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質量管理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11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2 ? ? ? ? 文獻標志碼:A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是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分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涉及到很多影響因素,包括“三品一標”認證及其他認證監管等,還涉及到硬件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的配套軟件系統,比較常見的是技術標準體系等。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發現,在構建和具體應用過程中,軟件系統可以看作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系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子系統之一。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相互之間的有效結合,可以實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過程管理。
1? 全程質量控制的基礎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環境標準
在日常生產過程中,農產品的質量、產量直接影響農產品的整個銷售情況。在分析和研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產地環境問題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證產地環境的質量標準可以真正有效地落到實處。在制定和具體應用該標準時,需要注意構建和落實各種不同類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生產基地執行標準[1]。在制定過程中,要想保證該標準的有效落實,就必須要制定和落實符合實際要求的有機產品或其他的綠色食品等標準,不可對產地環境采取強制性的國家標準要求。如果環境質量達不到標準要求,那么就無法構建和落實符合實際要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基地。
1.2? 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標準
制定和具體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標準,就是要實現對生產技術的有效管理,保證生產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效果,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在該標準提出及落實過程中,生物生產與加工全過程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具有非常重要的聯系。由于受到這種聯系的影響,可以結合實際要求,制定和落實符合實際情況的標準。應用這些標準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必要前提條件。同時,這些標準在應用時,可以促使種植、養殖等各個環節生產實踐操作的順利開展,還可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技術和規范要求達到最基本的標準。該標準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在各個地區的作物種植、畜禽、水產等各個不同類型的生產技術、經驗等基礎上對其進行總結和分析,還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資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準則或要求等進行有效結合[2]。科學合理地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者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通過生產指導,開展一系列的加工活動,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1.3? 質量安全農產品、食品標準
在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時發現,我國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狀態比較良好。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這種形勢下,要想保證質量,就必須要通過質量安全產品的標準檢測,滿足其在產品合格方面提出的要求。質量安全的農產品或食品標準在制定及具體應用過程中,要將國家標準作為基礎,還要與國際標準結合。在實踐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要結合與產品相關的標準,保證標準可以達到國家現有的衛生標準,這樣才能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
2? 全程質量控制的措施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各種不同類型農產品自身的質量。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時發現,在實踐中實現對農產品質量的全程監督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的整體質量。這樣不僅可以在實踐中實現經濟效益的有效增長,還可以為食品安全和人們的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2.1? 構建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
為了保證全程質量控制措施可以真正有效地落到實處,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在實踐中要推廣和落實ISO9000質量標準體系。同時,還要與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標準體系進行有效結合。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各個環節按照規定的要求和標準來進行約束和管理,而且從田間地頭一直到餐桌,都可以實現全程的有效管理,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2.2? 生產前的產地環境檢測
分析和研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時發現,在生產前必須要結合土地環境。在進行土地環境檢測時,對應的檢測機構必須要分析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產地問題。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有針對性地監測和分析環境質量,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保證生產地域范圍內沒有遭受任何污染[3]。同時,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基地,實現對各種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另外,還要有效結合現有的各種不同類型高新技術手段。這樣不僅可以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保障,還可以滿足農產品在生產時對農業投入品的要求。構建和落實符合實際情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要求,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企業內部生產的資料自供系統。該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部分資料可以被看作是商品,將這些商品逐漸納入到流通領域,對其他農產品的質量產生積極影響。
2.3? 生產中生產技術的監控
在正常的生產活動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監督和管理生產技術標準的具體實施情況。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由委托管理機構安排檢查員對生產者的具體生產情況、是否按照標準要求和生產技術標準來進行執行等進行檢查。在檢查時,發現不符合實際標準和要求的行為,要立即控制和處理這些行為。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還可以滿足產地對環境質量提出的個性化要求。
2.4? 生產后的產品質量監測
農產品生產后,直接交給定點的產品監測機構進行產品最終的質量監測。只有達到監測合格標準,才能實現產品的流通。在監測過程中,為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可以達到標準要求,要有效結合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包裝標準,對達到標準要求的農產品,進行恰當的包裝。
3? 結束語
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農產品的質量達不到標準要求,不僅會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會威脅人們在食用農產品時的健康安全。因此,農產品生產、包裝等環節,都要根據標準要求進行,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強,雷小青.果蔬質量安全監控體系構建淺析[J].價值工程,2019(28):187-188.
[2]徐楠,王才舉.我國農產品貿易突破新壁壘途徑探析[J].農家參謀,2019(19):6,35.
[3]陳利.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9(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