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洋
【內容摘要】隨著數字化教室、微課、虛擬仿真平臺、教學APP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在實訓課程中的成熟運用,傳統實訓教學中“進不去、看不見、動不了、難再現”的難題已有效解決。但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新技術手段,學生能否通過實訓課堂教學獲得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還需要教師科學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新技術的功能和作用,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做到有效教學。
【關鍵詞】信息化手段電工實訓教學連接三相電機星-三角降壓啟動電路
連接三相異步電機星-三角自動降壓啟動電路是電工實訓課程經典內容之一,它既承接三相電動機等理論性知識,又連續機床、起重機等具體控制電路,同時也是中級維修電工資格考試的重要考點。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運用,體現了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的對接融合。踐行信息技術支持學習方式變革的理念,本節課我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依托微信和速課平臺,將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撥相結合。
接下來我將“拋磚引玉”,從教學任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方面展開本次實訓。
一、教學任務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船舶電氣技術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儲備上,他們能夠復述三相電機工作原理,按圖連接點動及連續運行電路;在學習習慣上,絕大部分同學重實踐、輕理論,動手欲望強,部分同學學習不能自律;在行為特點上,他們渴望被關注,思維跳躍性強,癡迷抖音快手,喜歡用手機接觸外界事物。
鑒于上述學情和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維修電工》的考核要求,結合歷年合作企業對船舶電氣技工的招聘需求,我制定本節課的達成目標是:學生小組合作,以連接三相電機Y-△自動降壓啟動電路為載體,提高低壓配電線路接線技巧,明確中級維修電工考核標準,不斷提升職業技能;促成目標是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學習,完成工作任務,培養團隊協作,語言表達,動手操作,信息采集與應用等關鍵能力,踐行新時代工匠精神。
為了更好落實職業教育人才改革“五個對接”培養要求,我對教材進行了二次處理,將電機自動降壓啟動應用到大功率起重電機控制環節,為此成立學生電氣裝配小組。在探究學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崗位認知,拓展職業能力,培養核心素養。
依據教學目標,我將符合中級電工考核標準,實現三相電機Y-△自動降壓啟動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將正確連接Y、△變換主電路,準確識別時間繼電器線圈及輔助觸點作為本次課的教學難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在于學生可以小組協作,利用微信和信息化資源自主完成工作任務單。
二、教學策略
1.教學策略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特點和職業教育學習要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本節課我采用翻轉課堂,學生線上探究新知,教師線下答疑解惑,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分別是任務驅動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
據此師生合力,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生動的課堂氛圍。
2.教學資源
針對上述策略和我校實訓設備,我準備的實訓資源有維修電工考核平臺、低壓配電工具;信息化教學資源有仿真電工操作平臺,微課,以及手機速課在線教學資源。
三、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先學后教
課前2天,在班級微信群發送關于電機啟動故障的新聞,讓學生了解大功率電機直接啟動潛在危險之后,引導學生思考,此類事故的本質是什么?該如何避免呢?在與同學線上互動中得出結論:電機啟動,磁場轉速明顯大于轉子轉速,造成啟動電流瞬時過大,進而引發故障。解決此類故障,關鍵在于電機定子繞組采用降壓啟動。降壓方法有很多,哪些又是行之有效的呢?趁著同學興趣盎然的時候,微信發送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指導學生預習掌握手動Y-△降壓啟動電路圖,預熱自動切換降壓電路等相關知識。
2.課中解惑強化提高
本節課我設置了一說、二探、三做、四評四個課上互動環節,分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協作探究、職業技能、認知評價四個關鍵能力,總計4學時180分鐘。
一說——師生互換角色,教師問,學生說。
上課伊始,請各小組派代表講解課前任務單中手動切換電路圖,提醒同學重點要講清楚主電路Y、△切換過程和電氣保護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情況,就存在的問題做針對性解答。隨后師生一起討論,指出該降壓啟動電路的不足,在于主電路Y-△變換的時間不能精確自動控制。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通過此環節設置,既引入新課Y-△自動降壓電路,又以學定教,對應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思維的表達中,深刻理解主電路 Y、△切換過程。
二探——創設工作情景,依托在線資源,課內翻轉,協作探究。
此時各小組劃分為電氣維修小組,教師下發任務書及評分標準,為港口起重機裝配Y-△自動降壓啟動電路。要求各小組先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任務書中理論評估環節。要實現電路自動切換,關鍵在于學生能夠掌握延時時間繼電器,及其他配電設備接線原理。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我在任務書右側設置了精心制作的微課及大量線上教學資源,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完成課內翻轉的同時,有效實現了分層次教學。
教師要巡視指導,積極回應學生問題,確保學生認知的準確化和清晰化。
三做——仿真在前,實操在后。做中有學,學中有做。
至此授課已經進入核心環節,為了降低實操時的安全隱患,各小組先要利用虛擬電工平臺,模擬連接電機Y-△自動降壓啟動電路。小組成員要集思廣益,嘗試不同的接線方法,借助平臺分析判斷功能,完善仿真操作步驟,不斷積累經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仿真試驗后,我要參照中級電工考核標準,安排學生在維修平臺上實際操作,就接線關鍵步驟和走線順序、技巧做講解,幫助各小組做好分工。經師生討論后,按照元件檢測、導線裁剪處理、端子連接和功能測試四步驟分解任務,統一上進下出,左進右出的接線標準,這樣既降低了操作的難度,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職業操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教學效果
這次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借力信息化教學手段,依托電工仿真平臺,改變傳統電工實訓枯燥的現狀,也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協作探究,信息采集與處理等關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