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文娜 葉文文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心內科;生活質量;滿意度
心內科為醫院重要科室,主要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相關文獻表示,心內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運用有良好效果,既能舒緩患者不良情緒,還能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一舉兩得。為了驗證具體療效,本文選擇近一年到我院中接受治療的心內科疾病患者100例作為分析對象,分為兩組,對比患者預后,詳細探究如下。
1.1基本資料選擇近一年到我院中接受治療的心內科疾病患者100例,隨意分為甲組與乙組,前后年紀最大分別是75歲、76歲,前后年紀最小分別是55歲、54歲,前后的男女比例皆為3:2。所有研究對象皆滿足心內科疾病診療要求,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并無重大疾病,能夠參與實驗分析,且基本資料相差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乙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給予降血脂、降血壓治療。甲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方法,其中有:①營造個性化環境,提升患者的歸屬感,降低患者的緊張情緒。另外在病房內設置指向標,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并安置相關用品,提供良好服務。②給予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患心內科疾病患者多半是老年人,受外在因素影響嚴重,易出現心理壓力,導致緊張和抑郁的情緒,降低治療依從性。所以護士需多同患者溝通,傾聽患者的內心想法,掌握患者問題之后進行有效疏導。另外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基于不良反應、病發機制等知識為主,提升患者對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提升患者治療依性。③指導患者正確用藥,諸多老年人服藥意識弱,易記錯服藥次數,增加危險因素。所以,護士需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定期發放藥物,并指導其服用,告訴其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服藥后患者的血壓會降低,告訴其能盡可能少更換體位,確保動作輕緩,服用鎮靜等藥物的患者盡可能臥床休息,避免下床運動。
1.3評定標準第一,對比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第二,對比兩組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情況。運用醫院自制的評分表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生存質量進行評價。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x。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兩組相比,治療前,甲組與乙組生存質量評分相差不大P>o.05,治療后,甲組的生存質量評分同治療前相比數據變化更明顯,目數據差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情況兩組相比,治療前,甲組與乙組SDS(抑郁情緒)、SAS(焦慮情緒)評分相差不大P>o.05,治療后,甲組的SDS(抑郁情緒)、SAS(焦慮情緒)評分同治療前相比數據變化更明顯,目數據差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人性化護理為一種新興的護理方法,是立足患者需求為護理中心,從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護理。結合患者病情進行個性化護理,能夠縮短患者康復時間,且保證臨床療效。將其運用到心內科護理中,既能保證患者治療效果,還能保證患者正常生活,值得醫護人員高度重視。以上結果顯示,兩組相比,治療前,甲組與乙組生存質量評分相差不大,治療后,甲組的生存質量評分同治療前相比數據變化更明顯,且數據差較大,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相比,治療前,甲組與乙組SDS(抑郁情緒)、SAS(焦慮情緒)評分相差不大,治療后,甲組的SDS(抑郁情緒)、SAS(焦慮情緒)評分同治療前相比數據變化更明顯,且--數據差較大,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分析,心內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運用效果更突出,一方面可以保證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保證生存質量,為優質的護理方法,可以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