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煬 張遠



摘要:分析了企業在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規范化、標準化的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工作進行了重點闡述,并就關鍵工作環節給出了示例,以期為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的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重預防機制;風險管控;風險分級;隱患排查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 74-9944( 2019) 24-0148-04
1 引言
隨著全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于安全生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越來越重視。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企業進一步強化安全風險防控,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同年,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又連續印發了《關于印發標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等文件,要求著力構建企業雙重預防機制,科學評定安全風險等級,切實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管控安全風險[1]。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文件精神,各地在推進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上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2 問題分析
當前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標準清單編制質量不高,體系運轉不夠順暢,企業自主排查治理隱患的水平不高等[2]。
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工作的企業主體參與度不高。現在很多企業更多的是把雙重預防當做一個任務,大多都委托第三方進行風險辨識,首先第三方對企業了解程度不高,編制的風險管控清單針對性不強;其次員工對這項工作參與度不高,導致無法把風險清單有效轉為檢查標準。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設想,首先是全員參與,風險辨識分級的過程需要安全管理員、設備管理員、崗位操作人員共同參與,整個雙重預防機制的編制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梳理和培訓教育的過程。其次是提出在風險管理與隱患之間搭建橋梁,在分析風險的同時,根據風險的管控措施缺失或者弱化尋找出對應的隱患,制定企業隱患庫和隱患排查表,這樣做可以將隱患清單直接用于檢查,消除一線員工在檢查過程中將風險清單進行二次消化這一過程。
3 企業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過程
3.1 企業建立雙重預防機制的工作流程
將雙重預防機制工作通過全員參與、自下而上的方式開展,從初期建立機構、開展培訓,中期風險識別、分級管控,后期隱患排查、整改落實,均體現了全員參與的理念。而建立隱患識別庫則是將風險這一無法直接排查的內容落到了實處,具體工作流程如圖1。
3.2 完善組織機構,夯實全員參與基礎
企業全員參與是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有效運行的基礎,企業首先建立組織機構。在企業原有的安全管理架構基礎上,保障該項工作有效落實和常態化運行。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應由企業負責人牽頭,由分管負責人、各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安全、設備、工藝等各類管理人員和全體一線操作員工作為成員開展實施,確保人員全參與,專業全覆蓋。對技術力量相對欠缺的企業,可以借助社會化服務力量參與其中。
之后建立覆蓋所有層級的全員安全責任制,明確各類人員在工作小組中的職責,領導層負責保障工作落實的各項資源需求,做好監督決策;管理層負責落實各自部門的雙重預防機制管理工作,定期開展風險評估、隱患排查、隱患整改、信息上報等工作;崗位員工負責參與危險源辨識,實施隱患排查治理等具體工作[3]。
為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能力,解決員工想不想、會不會查隱患的問題,組織公司部門、車間、班組和崗位人員,開展針對雙重預防機制工作的目的意義和方法兩類培訓。
3.3 融合風險與隱患,建立崗位隱患管理識別庫
以崗位為基本單元,組織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崗位員工以科學的方法,全面、詳細地剖析崗位設備設施、場所環境和作業活動的危險因素,并予以準確描述。制定本崗位的風險辨識表,進而形成企業風險辨識表。危險源辨識可采用的是作業危害分析法,將崗位工作分解成若干個節點,然后分析各個節點的風險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采用風險矩陣法(表1、表2、表3),按照全行業統一標準對本企業的安全風險進行的分級。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4個等級,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將生產崗位存在的風險標示平面布置圖上,形成企業風險分布四色圖,在公司、車間進行公示。
低風險:藍色區域(可容忍與有條件容忍),不需要采取措施或需確認程序或控制措施已落實;一般風險:黃色區域(不希望發生),采取工程或管理措施;較大風險:橙色區域;重大風險:紅色區域(不能容忍),立即整改降低風險至一般風險以下。
3.4 制定控制措施,形成風險管控清單
企業在風險辨識分級的基礎上,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采取隔離危險源、采取技術手段、實施個體防護、設置監控設施等舉措,達到規避、降低和監測風險的目的。企業應對安全風險采取分級、分層、分類、分專業進行管理,制作領導層、管理層、員工層的風險管控清單。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措施。重大風險、較大風險由公司直接管控;一般風險由車間管控;低風險可由班組管控釘。
圖2介紹的是電梯企業中一個工序較小的崗位:電控車間控制柜組裝崗位,辨識小組將崗位劃分為物料搬運、模塊裝配、通電調試和外殼裝配4個節點,然后對每個節點進行風險描述,預判可能的后果以及討論目前現有的安全保障。之后進行風險分級,這里使用的就是上述的風險矩陣,然后按對應的風險等級制定相應的建議措施,原則上要求紅色和橙色等級必須用工程技術措施;黃色等級推薦用工程技術措施,也可以使用管理類措施;藍色等級視為可接受風險,建議使用管理類措施,也可以繼續原有防控措施管理。
3.5 風險防控分析,建立崗位隱患庫
在風險管控的基礎上,組織管理人員、設備技術人員、崗位員工對崗位風險點防控措施(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應急處置措施等)失效或者弱化的可能進行全面的辨識,同時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論證,之后再進行梳理匯總,形成崗位隱患庫。圖3是電控車間的隱患識別庫,其中控制柜組裝中的隱患描述內容就是風險管控清單中摘錄出來的。
3.6 隱患分級分類,制作隱患排查表
結合企業實際,將隱患庫的內容按照設備、作業環境、作業情況、制度落實等方面進行分級分類,建立覆蓋公司、車間、班組、崗位等各層級的隱患排查表。將隱患排查表發放到各層級人員手中,并通過培訓等方式不斷增強各層級人員的隱患識別能力。圖4為崗位檢查表的內容,其中檢查的項目就是隱患識別庫該崗位的內容。
4 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現實意義
以崗位為基本單元開展風險辨識和評估,根據風險情況制定安全風險管控措施清單,強化風險與隱患之間的關聯度,對風險管控措施失效的情況進行分析、梳理形成崗位隱患識別庫,對隱患進行分類,制作覆蓋公司各層級的隱患排查表,這是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有效提升。通過這個模式的運用,將風險管理和隱患排查進行有機融合,進一步激發員工參與隱患排查的主動性,有效提升了企業隱患管理水平。
4.1 科學風險評估,企業本質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過去試點企業風險管控措施針對性不強,尤其是在風險較高場所風險管控措施存在缺陷,通過這兩方面的舉措,采用更為科學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5],對重點場所的安全設備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本質安全性。例如一家電梯制造公司通過風險評估,及時發現了機器人崗位存在安全風險,通過技術手段增加了門機連鎖裝置,很好的提升了企業安全條件,提高了法律法規的執行性,又提高了企業的本質安全性。
4.2 連通風險隱患,隱患排查操作性進一步增強
運用這兩方面舉措,將風險與隱患進行有機融合,試點企業對崗位風險點防控措施失效可能產生的隱患進行梳理,建立起風險與隱患之間的聯系,制作簡單易懂的崗位隱患排查表,使風險、隱患情況呈現的更為具體,改變了以往企業隱患排查清單一線員工難以操作的問題,增強了隱患排查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4.3 落實機制保障,員工參與積極性進一步激發
以往企業的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主要由安全管理人員執行,一線員工參與度較低。運用這兩個舉措,讓一線參與隱患排查的員工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員工成為雙重預防機制運作中的主要執行者,極大程度的推動了一線員工隱患排查治理責任的落實。
5 結語
企業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不僅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表現,更是防范安全生產風險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規范的流程和標準化的步驟,企業才能將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落到實處,發揮其實質作用,為企業的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l]張明,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在水電建設施工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9,38(10):41-43.
[2]董德.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在工貿企業中的開展策略[J].數字化用戶,2019,25(10):74.
[3]張權.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體系建設及應用[J].中國化貿易,2019,11(6):111-112.
[4]張暢,企業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管理理論分析[J].中國商論,2018, (2):104-105.
[5]喬喜宏.加快構建雙重預防機制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J].中國科技投資,2017,(23):263.
收稿日期:2019-11-25
作者簡介:徐煬(1987-),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