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指出了會展產業集群是城市會展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研究會展產業集群對提升城市會展發展水平至關重要。運用區位熵法對鄭州會展產業集群水平展開測度,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培育重點產業展會和會展核心企業、優化產業布局、發揮政府行政職能等方面入手促進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化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區位熵;會展集群;鄭州市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19) 24-0252-03
1 研究現狀
關于產業集群的研究最早追溯到古典經濟學派的馬歇爾,其產業區位理論較為系統地研究了產業集群現象。韋伯提出產業集群是某個區域內相互聯系的企業聚集體;波特和克魯格曼為代表的經濟地理學,運用模型研究產業集群,使產業集群研究趨向動態、實證。
國內產業集群研究起步較晚,王緝慈等是較早關注產業集群的學者,提出了集群發生在特定產業,表現為具有產業關聯性的企業在地理空間的集聚,并產生持續競爭優勢[1]。進行實證研究的學者大多選擇發展較成熟的產業或產業發展較成功的區域。如史焱文等研究山東省農業產業集群特征[2];陳勁等對中關村的創新產業集群展開研究[3]。在會展產業集群研究中,鄔燕認為會展產業集群實質是會展產業鏈上的企業在空間上的一體化發展[4]。姜仁良認為會展產業集群是空間組織概念,是會展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5]。會展產業集群實證研究集中在會展成熟的區域,如李智玲等研究北京市三大會議產業集聚區的形成、發展[6];方忠權分別對珠江三角洲、廣州市和廣州市流花區的會展企業空間集聚進行研究[7]。
基于國內外產業集群的相關研究,產業集群被認為是地理臨近且產業關聯的企業及其相關機構組成的群體。結合會展產業的特性,會展產業集群為地理臨近且以會展業務為主的企業及相關機構組成的群體。目前會展集群研究多集中在會展發達城市,對中西部區域會展產業集群的研究較少涉及,因此本文以中部省會城市鄭州市為研究對象展開集群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
2 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的形成條件
2.1 基礎設施條件
鄭州市目前經營展會的場館分別是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和中原國際博覽中心,這兩個展覽場所可使用面積雖然僅有12.7萬m2,但依托良好的會展活動配套設施,場館利用率在2018年分別實現了43%、40%,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圍繞著豐富展會資源,會展產業集群逐步發展。隨著鄭州在建的超大型展館新國際會展中心即將完工,未來鄭州市將形成以這三所展館為依托,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會展產業新布局,這些會展場館資源為會展產業集群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
另外,鄭州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作為全國僅有的鐵路和高鐵“雙十字”中心,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高鐵、航空組成的交通樞紐體系為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發展帶來強有力的公共基礎支持,這些都是鄭州會展產業集群化的優勢所在。
2.2 優勢產業條件
鄭州會展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優勢產業。會展發展緊密結合河南省主導產業、鄭州市五大戰略產業和七大工業主導產業,積極配合主導產業品牌展會的引進舉辦,推進核心產業的展會項目培育,增強核心產業影響力。鄭州作為全國農業強省的省會,依托河南現代農業強省建設規劃,積極開展與全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博覽會以及世界豬業博覽會等的合作;依托工業產業基礎,培育出獲得UFI(國際展覽聯盟)認證的鄭州工業裝備博覽會;依靠優良的商貿基因,大力發展全球跨境電商大會。
此外,中國(鄭州)國際汽車后市場博覽會、鄭州糖酒會、中原廣告展等展會的成功舉辦,都依賴于鄭州市相關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區域產業優勢奠定會展發展基礎,為會展項目提供好題材,吸引參展商和觀眾。會展產業的大力發展,反哺優勢產業,最終實現會展產業與優勢產業的互利雙贏。
2.3 市場環境條件
鄭州會展集群化發展得益于優越的市場環境。良好的市場環境條件主要體現在:第一,鄭州經濟形勢大好,2013~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9. 85%,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為會展產業發展提供溫床;第二,鄭州的會展產業市場化程度高。據統計,2017年該地展覽業進行市場化運作的達到98%,其中民營企業舉辦展覽項目211個,占全市展覽數量的89%;民營企業辦展面積201. 82萬m2,占全市展覽總面積的78%。鄭州市會展產業市場化水平高,民營企業在會展行業的參與度高。第三,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臺會展相關政策,既為會展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又表明政府大力發展會展產業的決心,增強企業投身會展業的信心。
3 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水平的測度
3.1 研究方法
作為新興服務業的會展產業發展時間短,產業關聯強,缺乏獨立的統計數據,考慮研究目的和數據的可操作性,本文選擇區位熵為會展產業集群水平測度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式(l)中,LQ為區位熵系數,表示i產業在一區域所占份額與i產業在全國所占份額的比;ei表示該地區i產業的總產出;表示全國i產業的總產值。若LQ <1,表示該地區i產業的專門化程度比平均值低;若LQ=1,表示i產業在該地區的專門化程度和平均水平不相上下;若LQ>I,則i產業在該地區的專門化程度比平均值高,該產業存在比較優勢;當LQ>1.5,則說明該地區的i產業已經具有較高的集聚水平。
計算鄭州市會展產業區位熵時用到的數據主要源于《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3 - 2018)、《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3 - 2018)、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年度數據以及企業信息網搜集的企業信息。
3.2 研究結果
會展企業集聚度的測度。通過企業信息網查詢到2018年的企業數據,其中鄭州市會展企業487個,鄭州市全部企業約為545800個,全國會展企業約27477個,全國企業數量約為3434萬個,代入區位熵公式,LQ=(487545800)/(2747734340000)≈1.12>1,說明會展企業在鄭州市的集聚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會展企業集群呈現規?;厔?。
展覽集聚度測量。展覽業是會展產業極為重要組成,展覽面積是衡量展覽業的重要指標,因此展覽面積能衡量城市會展項目水平及其規模,選擇與會展場館相輔相成的展覽面積為指標具有一定可信度。2013年鄭州市展覽面積為149萬m2,到2018達到365.6萬m2,鄭州市展覽面積到2017年一直呈逐年遞增趨勢,雖然2018年略有下降,但是平均增長率仍達到2.5%,會展產業區域內穩步發展。
將相關數據代入區位熵公式,得到鄭州會展產業區位熵系數,2013~2018年分別為1.76、2.07、2.53、2. 68、2.58、2.12(結果保留兩位小數),區位熵系數均大于1.5,由此可見,鄭州市不僅已經形成會展產業集群,而且產業集群水平較高,規模較大,對鄭州市經濟發展貢獻重要力量(表1)。
4 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的問題分析
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發展雖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產業優勢突出,發展潛力足,但與會展產業發達區域相比,還是存在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4.1 缺乏核心企業,企業間黏性不強
根據鄭州市會展網查詢的優秀辦展企業名錄,可以發現目前活躍在鄭州的商貿類展會主辦企業、會展服務企業多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他們在競爭力方面,與大型展會公司存在差距,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發展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
除此之外,鄭州市會展公司之間,以及他們與會展相關機構之間溝通協作能力不足,缺乏產業集群發展的“黏性”。會展企業數量不多、營銷能力弱、缺乏有效溝通,學習創新能力相對不足,這與快速發展的鄭州會展產業集群存在一定差距,還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2 集群的網絡化協作和品牌創新不足
鄭州市會展集群發展目前存在企業網絡化協作程度低、展會品牌創新低下,整個集群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的情況。鄭州市具有會展從業資歷并從事展覽主辦業務的會展企業約100多家,這些企業多是中小微企業,實力不強,再加上策劃、選題等諸多因素限制,服務內容同質化嚴重,如主場服務、展位設計、搭建展臺等服務企業,服務內容幾乎沒有差別,只能打價格戰以爭取客戶,這樣容易造成企業的惡性競爭,難以形成網絡化協作關系。在展會品牌方面,主辦方之間存在項目同質化競爭關系,不利于整體集群創新力的提升。鄭州2018年舉辦的200多場展會,主要分布在汽車、房產建筑裝潢、教育培訓藝術、機械工業加工、家電家具日用品等領域消費展中,專業展會開發不足,招商能力和推廣手段落后。再加上無法提供差異化、特色化服務,導致展會品牌創新水平低下,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無論是企業缺乏網絡化合作還是展會品牌創新力低,都不利于整個區域產業集群的創新,也無法提升整體集群水平。
4.3 與同級城市相比會展競爭優勢待提升
鄭州市會展市場雖然具有一定競爭優勢,市場規模在逐步擴大,會展產業在持續發展,國際會展名城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但是其周邊處于同一發展序列的中西部省會城市的競爭力也不容小覷,無論是南部的武漢,還是西部的成都、重慶,在整體經濟水平、城市產業發展規模以及會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這使得鄭州市亟需加快會展產業發展步伐,提升本地市場對外部市場的輻射強度和拉動強度,這樣在激烈的會展產業競爭中鄭州市才能勝出。
5 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的發展建議
5.1 培育核心企業,提升會展企業競爭力
產業集群的形成壯大,離不開行業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的支持,鄭州市會展產業集群化需要培育核心會展企業。對于大型會展企業,要通過引導其以兼并、收購、參股等方法組建大型會展集團,集團除了經營會展核心業務,還可以涉及酒店、餐飲、旅游、廣告等衍生業務,形成緊密的會展產業鏈企業,完成資源的快速聚集;對小微企業,要進行梳理整合,把散亂的企業資源集合起來形成若干核心會展企業。企業間除了建立網絡化企業組織、協同化發展方式以及全產業鏈的服務供應,還應該在集群內部推廣國際通用的標準服務體系,促進會展企業提供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服務,利用集群內部的合作交流,可以提升整體創新創造,進而全面提升區域內會展產業的競爭力。
5.2 加強重點產業展會培育,擴大市場影響力
鄭州市打造品牌展會,既要內部培育,又要外部主動謀求合作。對內方面,需要積極發揮鄭州市優勢產業集群的作用。加快發展以煤化工、電解鋁、裝備制造、農資、現代物流、高新技術等具有產業優勢或地域特色的產業產品為主的展覽會,加強營銷、提高服務水平、提升專業化程度,促進其向品牌展會發展。同時,推動鄭州市會展企業的對外合作,加強與國際會展組織以及國際知名會展企業的交流,為鄭州市會展走向國際中高端會展道路創造機會。大力支持會展企業參加國際展覽會以開拓海內外市場,利用會展活動宣傳鄭州品牌,鼓勵企業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指引,參加沿線國家展覽會,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和空間,提升鄭州市會展市場的綜合影響力。
5.3 優化產業布局,聯動周邊城市
精準定位、超前謀劃、科學規劃鄭州會展業發展。充分發揮鄭州市鐵路、公路、航空多線聯動的區位交通優勢,放大“一帶一路”起點、連接點、市場腹地等的優勢,依托臨空經濟,精準定位、超前謀劃、科學規劃,將鄭州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會展中心城市。其次,加強鄭州市與周邊城市開封、登封、洛陽等大鄭州圈區域內的城市聯動,共享各地的優勢資源,擴大鄭州會展集群的影響力,形成以鄭州為核心的會展城市群,以提高與同序列城市的競爭優勢。
5.4 充分發揮政府行政職能,集聚會展資源
我國會展產業發展與政府行政管理密不可分,政府在建設基礎設施、發布行業政策規定、規范秩序以及良性引導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促進鄭州會展產業集群化發展,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共交通、場館配套等設施建設的步伐,吸引會展企業在會展場館設施附近、交通方便快捷的地區形成規模集聚;加強會展行業法規建設,在對行業發展進行規范引導的同時,出臺相關扶持和鼓勵政策,助力產業做大做強;政府還可以進行產業規劃方面的引導,促使其形成產業集聚,如設立會展產業集聚區或會展產業園,用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鄭州會展企業入駐園區;或者在優勢產業突出的地區周邊發展對應的會展企業,培育對應會展項目,形成圍繞優勢產業的會展產業集聚。
參考文獻:
[l]王緝慈,童昕.論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產業群——地方競爭優勢的源泉[J].戰略與管理,2001(6):28-36.
[2]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農業產業集群創新效率及影響因素——基于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的實證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4.33(7): 1000~1008.
[3]陳勁,吳航,劉文瀾.中關村:未來全球第一的創新集群[J].科學學研究,2014.32(1):5-13.
[4]鄔燕.基于產業鏈理論的會展行業“縱橫”一體化發展戰略[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5(5):73-75.
[5]姜仁良.會展產業集群的產業鏈屬性及創新驅動力[J].商業經濟研究.2016(1):192-194.
[6]李智玲,周避,王春才.北京會議產業集聚區的形成與發展研究[J].經濟縱橫,2009(12):73~75.
[7]方忠權.廣州會展企業空間集聚特征與影響因素[J].地理學報,2013,68(4):464-476.
收稿日期:2019-11-07
作者簡介:胡啟蕊(1995-),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會展運營管理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