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建筑工程項目當中,框架結構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建筑結構,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梁柱結構為基礎,形成綜合化的承重體系。承重體系主要是利用梁柱結構的工程性和系統性對水平載荷和豎向載荷都要進行抵抗。在這種工作模式當中,框架結構體系的應用為建筑結構的施工和建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后期建筑結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介紹了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探討
1 ?建筑工程中框架結構設計要點
1.1 ?截面尺寸的選擇
框架結構設計的重要基礎在于合理的選擇梁、柱的截面尺寸,需要符合相關規定要求,需要盡量讓柱的線剛度和梁的線剛性都必須控制在1以上,另外如果遇上地震,梁端會出現塑性形變,柱端會產生非彈性工作狀態,而最終沒有屈服,依舊處于彈性工作的過程中,符合強柱弱梁節點的要求。
1.2 ?梁和柱的配筋率控制
在設計框架梁配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始終的原則,通常條件下,配筋率需要控制在0.4%~1.5%,框架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率需要控制在1%~3%.與此同時在兩端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超過2%的時候需要保證箍筋的最小直徑增大兩毫米,不管在什么條件下都需要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具體要求.
與此同時,框架梁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需要依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具體要求進行操作,梁的縱向拉力鋼筋最小配筋率和框架的抗震性能息息相關,另外還需要注意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以及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之間的比值。在設計的過程中,根據具體的規范要求合理對梁的最小配筋進行確認。
1.3 ?調整框架柱的配筋
通常條件下,框架柱的配筋率較低,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能依照此配筋結果來進行使用。因為地震條件下,框架柱特別是柱腳很容易受到扭轉剪力的影響,另外又會受到雙向彎矩的作用。在此過程中,產生雙向偏心受壓,會產生嚴重的破壞,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對角度進行設計。在雙偏壓計算的過程中,盡量取較大的值,使用對稱配筋的方式。
1.4 ?控制梁端彎矩的調幅
通過相關分析只有在豎向力條件下,梁端彎矩可以調幅,在水平力的條件下,梁端的彎矩就不能進行調幅。在計算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豎向載荷條件下梁端彎矩的調幅進行分析,接著分析水平載荷條件下梁端彎矩的疊加,主要使用的是兩種方式。首先,把端梁的固定彎矩調幅控制好,接著做好力矩分配工作,其次是就力矩分配法對梁端負彎矩進行計算,并且將所獲得的值乘以調幅系數。
1.5 ?合理設置混凝土保護層
設置混凝土保護層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鋼筋出現銹蝕,確保鋼筋具有較強的粘結錨固作用,對整個鋼筋的受力性能和混凝土的結構性具有直接影響,但是因為相關人員沒有對混凝土的保護層進行重視,常常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說梁柱當中只關注主筋的保護層厚度,沒有重視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最終出現保護層厚度不足或者部分外露等情況,其次主梁和次梁交叉位置以及板與鋼筋的關系沒有進行有效的處理,導致板附近保護層厚度無法達到要求或者構件有效截面剛度喪失,對構件安全性產生了直接影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柱子由于所處的環境具有較大的區別,需要依照合理的要求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保護層厚度的設計。
2 ?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技術分析
2.1 ?框架剪力墻結構工程施工中鋼筋的施工技術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鋼筋是使用得最為廣泛的建筑材料,在固定的時候,工作人員一定要通過定型模具來固定鋼筋,避免鋼筋產生移動,而造成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偏差,在工地工作完成之后,一定要定時檢查施工現場情況,避免鋼筋產生移位,在鋼筋材料搭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鋼筋搭接的長度和位置進行計算,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如果產生一定的誤差,必須要進行修改,以便達到設計的施工要求,在施工的過程中一般要通過預制砂漿塊的使用讓鋼筋的牢固度進一步增強,在焊接鋼筋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一定要對鋼筋的間距進行控制,防止鋼筋進入到箍筋加密區當中,對剪力墻設計結構進行破壞。在對密集梁柱節點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梁柱節點的位置進行明確,另外則是施工的時候,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對施工圖紙進行制作,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的確保工程質量達到要求。
2.2 ?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基礎模版施工是在墊層施工技術以后進行的工作,施工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首先相關的專業人員要按照標準,仔細的對水平基礎進行定日定時的測量,要將基礎平面遲應用到多個方面,然后仔細勘探建筑的邊線。其次,勘探測量完成以后,使用粉筆或者是油漆來對各個暗柱角進行標記,這項工作在進行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進行模版安裝的時候把誤差給降低,模版的穩定性才能夠得到保證。
2.2.1 ?主體結構模板施工技術
立桿支撐能夠很好的保證建筑的質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框架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將立桿一直處于堅實的水平面上,這樣就算長層模版和結構支架安裝結束了,建筑始終能夠有良好的承載力。相反的,如果立桿沒有處于堅實的水平面上,就會出現比如彎曲、壓垮的現象,沒有辦法承受支架和上層模版的壓力,使得建筑工程的整體安全和穩定性能降低。另外,如果要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結構體系施工順利,就一定要保證上下層模版的支柱是處于同一個水平線上的,并且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工序來進行工作,下一道的支模工序一定要在上一道的支模工序完全固定好以后才能進行,這樣才能夠保證建筑的穩定性。
2.2.2 ?模板的拆除
在建筑工程框架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工序來進行。一般情況下,模版拆除的施工原則都是先拆除后續支立模版,后拆除最先支立模版,對那些承重負擔輕的或者是不承重的模版優先進行拆除。還需要注意的是,在模版拆除以后,相關的施工單位一定要把這些已經拆除的材料放到一些安全和空曠的地方進行保存,這樣能減少資源浪費,并且避免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2.3 ?混凝土工程技術
混凝土的用量配比對施工質量是有很大的影響,在進行混凝土配置的時候,施工單位應該選擇擁有專業技術的施工團隊,這樣才能夠保證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以及強度。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用水量的影響造成混凝土體積發生變化,最終導致混凝土的配比受到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該將水泥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在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施工過程中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環節,在進行澆筑之前需要上級部門進行審批,這樣能夠保障這項工作處于最佳狀態。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施工質量是和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息息相關的,所以絕對不能出現誤差,不然的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為了避免這個問題,一定要嚴格按照程序和施工要求進行澆筑,預測可能會影響澆筑質量的因素,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3 ?結束語
無論是工業建筑還是民用建筑,在框架結構的設計施工是最關鍵的,這與建筑結構的施工效果息息相關,對建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工作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依照相關要求合理的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標準規范的控制,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質量,保證人們在入住或者應用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安全隱患,加快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軍鋒.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主體工程施工技術的探究[J].門窗,2018(4):111~112.
作者簡介:
周遵富(1965—)漢族,男,大學本科,現在職稱,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項目技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