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月華 薛巍
摘 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青島許多民族文化特色如舞蹈、民族音樂、民族藝術等都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逐漸消失,如何能完整地保存下青島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每個人的責任。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舞蹈融入幼兒教育中,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傳承的同時,也讓幼兒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有助于幼兒在未來社會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舞蹈;民族特色;青島;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85-02
引? ? 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通過口傳心授而世代流傳下來的遺產,如舞蹈、技藝、美術、音樂、傳說、知識等,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根”與“魂”,也是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被世界文化組織稱為“人類精神的家園”。青島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其獨具特色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在長久的發展中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傳統文化。近年來,傳統文化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和發揚,一些傳統文化已經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傳統舞蹈閆家山地秧歌、溝崖高蹺、孫家下莊龍舞、寶山地秧歌、九獅圖、膠州秧歌、萊西花棍、扛閣、萊西秧歌、燭竹馬等。
幼兒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把傳統文化舞蹈融入幼兒教學中,既能很好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能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舞蹈代表著青島人民生活和發展的歷史和民族文化特色,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舞蹈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中,能夠激發幼兒對舞蹈學習的興趣,也能讓幼兒從小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
一、幼兒園舞蹈教學現狀分析
在幼兒舞蹈教育的研究中,筆者采用了觀察法觀察和分析幼兒舞蹈的學習。青島幼兒園舞蹈教學有三個特點。第一,很多家長讓幼兒學跳芭蕾舞、街舞,這些舞蹈展現出西方文化的發展與內涵,從舞蹈的動作及表達的內容蘊含著濃郁的西方色彩。青島傳統舞蹈也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代表著青島的文化、歷史和民族特色,但一些家長的認知存在偏見,不愿意讓孩子學習青島傳統舞蹈。第二,幼兒園舞蹈教學內容幾乎不涉及青島傳統的民俗舞蹈,許多舞蹈教師的專業是芭蕾、拉丁舞,對地方傳統舞蹈了解并不全面,因此,青島傳統文化舞蹈在幼兒園教育中沒有被正確認識和對待,因此,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揚。第三,青島傳統民俗舞蹈的繼承者在教學中缺乏相關經驗,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只教授技術動作沒有講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傳統民俗舞蹈的教學應在文化基礎上進行,才能展現舞蹈的意義。
二、中國傳統舞蹈元素在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方法研究
1.用傳統文化故事融入傳統舞蹈元素教學
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成長發育特點,把舞蹈背后的故事講述給幼兒,從故事情境中引申出傳統文化元素,再由傳統文化元素演化出舞蹈動作[2]。例如,學習青島膠州秧歌,教師可以先給幼兒講相關故事,讓他們通過故事了解舞蹈的發展過程,同時了解到先人的生活狀態,之后教師再展示舞蹈用的大鑼、堂鼓、鐃鈸、小镲和手鑼等民族樂器,讓幼兒對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組織幼兒邊玩游戲邊學習簡單的舞蹈動作和步伐,最后形成系統的教學。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傳承了傳統文化,同時提升了幼兒的文化底蘊。但是,在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生理結構,幼兒的大腦皮層神經系統分析綜合能力較成人差,掌握復雜的、精細的動作比較困難,所以兒童的協調性、節奏感相對較弱,教師要保護好幼兒的安全,盡量不讓他們學習有較大難度的動作。
2.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在生活中
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在于耳濡目染,為了能更好地把青島傳統舞蹈元素融入幼兒的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聲、形、意等形式將中國傳統舞蹈元素融入幼兒教學中。例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大鑼、堂鼓、鐃鈸的聲音融入幼兒游戲,把大鑼、堂鼓、鐃鈸的形狀展現在幼兒面前,也可以通過播放有關的視頻或者音頻,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進行模仿,在幼兒中間形成互動。3~6歲的幼兒對音樂較為敏感,教師把輕松、愉快的民族音樂融入幼兒課程教學中,容易讓幼兒接受并學習。有了較為輕松、愉快的舞蹈學習氛圍后,幼兒就會用較為積極的態度來學習中國傳統舞蹈。
3.家庭和學校相結合,培養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家庭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成長。研究表明,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對幼兒的影響遠大于沒有傳統文化氣息的家庭。同時,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開展傳統舞蹈教學前能夠寫出更加完備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對傳統元素的滲透也更加自然,容易讓幼兒接受和理解。在幼兒教育中充分發揮家庭的影響作用和學校的引導作用,能很好地培養幼兒對傳統舞蹈的興趣。
結? ? 語
從幼兒教育開始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歷史使命,幼兒在成長早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把青島傳統舞蹈融入幼兒教育不僅能很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文化,也能塑造幼兒健康的心靈,從而促進他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張血玲.幼兒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則與路徑[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03):120-123.
李娟.幼兒園藝術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1):37-40.
基金項目:本文為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非遺文化在幼兒園中的美育傳承研究”(項目編號:ZD201906343)階段成果;“青島黃海學院特色專業學前教育建設”(項目編號:HHTSZY2017005)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葛月華(1986.9—),女,山東青島人,講師。
薛巍(1982.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