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沁
【關鍵詞】乳腺癌;手術;護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對女性人群的身體及心理均造成了較大的損害。臨床治療乳腺癌多以手術為主。手術前后的護理需要護士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質和專科的護理操作技巧,積極開展人性化護理,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以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特別是術后綜合護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顯著,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利于病人的康復。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76例,均為女性,年齡25-82歲。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齡25-30歲2例、30-40歲12例、41-50歲26例、51-60歲27例,60歲以上9例。
1.2治療方法本組所選患者均符合手術治療標準,其中行乳腺改良根治術29例,乳腺癌根治術32例,乳腺癌擴大根治術15例。
2.1術前護理
(1)認知干預:依據患者對于乳腺癌知識的知曉情況,相關的醫護人員運用差異化的教育方法以及措施,譬如利用發放教育手冊,培養講座等形式向患者以及家屬充分地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
(2)心理護理:患者術前往往有焦慮、恐懼、緊張、痛苦心理,表現為人睡困難、沉默寡言、不思飲食、煩躁易怒等。要引導患者正確面對現實,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為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耐心解釋手術對根治的必要性,減輕患者的思想顧慮及恐懼心理,并幫助選擇合適的義乳,以備術后使用,爭取積極配合。
(3)術前準備:給予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豐富飲食,增強機體對手術的耐受力,術晨禁食。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術前、術后注意事項,使其理解術后加壓包扎、創腔持續負壓引流及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的重要意義。教會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如需植皮應備好供皮區,使用脫毛劑去腋毛,減少皮膚刮傷。
2.2術后護理
(1)基礎護理:患者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應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堵塞呼吸道,防止窒息。術后6h如無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可適當給予清淡流質飲食,根據患者消化功能恢復情況逐漸過渡到多樣化、高營養飲食,有利于及時補充所需營養,忌暴飲暴食。常規手術患者次日可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術后血壓平穩后建議選擇半臥位,以利于傷口引流和自體舒適。
(2)心理護理:術后由于形體改變,患者可能出現恐懼、緊張、悲觀的情緒,精神壓力巨大,甚至出現絕望、厭世的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及時發現,要告知患者乳房重建的可能,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現實,以積極樂觀的情緒配合治療。對已婚者,應同時對其丈夫進行心理輔導,讓丈夫多關心和鼓勵妻子,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
(3)切口護理:①手術部位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使皮瓣緊貼胸壁,防止積液積氣。加壓包扎一般維持7-10天,包扎期間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松解繃帶。觀察皮瓣顏色及創面愈合情況,正常皮瓣的溫度較健側略低,顏色紅潤,并與胸壁緊貼。若皮瓣顏色紅暗,則提示血循環欠佳,有可能壞死,應報告醫生及時處理。觀察上肢遠端血循環情況,若手指發麻、皮膚發紺、溫度下降、動脈搏動不能捫及,提示腋窩部位血管受壓,應及時調整繃帶的松緊。②術后需妥善固定引流管,應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有血塊堵塞,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尤其患者翻身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以防引流管脫出。
(4)功能恢復護理:①術后24h活動手指及腕部,可做伸指、握拳、曲腕等鍛煉;②術后1-3日:用健側上肢或他人協助患肢進行屈肘、伸臂等鍛煉,逐漸過渡到肩關節的小范圍前屈、后伸運動(前屈小于300,后伸小于15。)。③術后4-7日:鼓勵病人用患側手洗臉、刷牙、進食等,并做以患側手觸摸對側肩部及同側耳朵的鍛煉。④術后1-2周,開始作肩關節的活動,以肩部為中心,前后擺臂。⑤術后10日,循序漸進地作抬高上肢訓練。
(5)出院指導:①術后3個月內不宜在患側肢體測血壓、靜脈穿刺,避免皮膚破損;避免用患側上肢提拉、搬動過重物品。②宜穿棉質寬松內衣,以防患肢回流障礙。③5年內避免妊娠。④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按要求定期復查。⑤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隨訪,教會患者自我檢查乳房。⑥保持樂觀心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舞蹈、打太極等增強身體免疫力。⑦良好的生活規律和合理的營養。注意膳食平衡: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刺激性食物:酒、咖啡、濃茶、辛辣、肥膩、煎炸、霉變、腌制食物。遠離激素類食物:燕窩、蜂王漿、羊胎素等。
76例均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按要求參加功能鍛煉,切口I期愈合出院。
乳腺癌術后患者病情較重,護士不僅要有熟練的專科技術,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操作過程中注意患者細節上貼心服務,運用良好的溝通,及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指導。臨床護理人員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出發點,加強這類患者的生理、心理個性化護理,以幫助其獲得一個更好的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