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花 顧偉東
摘 ? ?要:從根本上來講水利工程建設在為社會發展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給河道生態平衡帶來影響,過去在進行河道整治以及工程施工時,出現白化、硬化、渠化的情況很普遍,因此也就導致河道生態出現失衡情況。基于以上,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理念,本文基于河道整治規劃設計,提出如何將生態理念應用其中,以供參考。
關鍵詞:河道整治;規劃設計;生態理念;應用
1 ?前言
將生態理念應用于整個河道整治規劃設計中,其目的并不是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因素消除掉,而是通過相應的規劃設計來逐步將生態理念融入其中,以此來避免未來在進行河道規劃設計所產生的消極影響。若生態理念能夠很好的應用與河道整治工程規劃設計中,并得到一定的實施和應用,這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 ?河道整治規劃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意義
在整個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河道在其中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意義,河道的行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為自然產生,另一種為人工開鑿。按照區域對河道進行劃分,可將其分為兩種河段,一種是城區河段,另一種是城郊河段,具有向城市供水、泄洪、水上運輸、對城市氣候的調節、對環境進行美化等等方面的用途。其中對環境進行美化對城市的建設具有重要性意義。從根本上來講城市的景觀建設與城市整體建設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性,基于此在河道整治規劃設計中,綠化部分就會顯得重要起來,通過綠化,一方面能夠美化城市發展面貌,改善城市人們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城市自身的生態平衡能力,例如凈化城市生活中使用的水源,有效緩解城市溫室效應問題等等。
3 ?河道整治設計原則
(1)在進行河道整治規劃設計時,應該盡最大限度保證河道處于自然走向的狀態,同時結合河道當前所在區域的地形特征來對水流的急流、緩流、彎道等部分進行設計,盡最大限度保證河道本身具有的生態多樣性,加強水體自我凈化的能力,若在整治過程中需對河道走向進行更改,應該根據少征地少拆遷的原則來進行。(2)在對河道工程進行整體設計時應與城市建設、交通規劃等方面相協調進行設計。(3)從根本上來講,河道屬于城市規劃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實際整治時應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確保生態環境與城市綠化兩者相協調進行。(4)根據河道堤岸周邊環境、河段特征等,加強對河道堤岸斷面和平面的和諧布置。(5)根據河道所處區域建筑物特征,與河道平面布置進行有機結合,在確保生態平衡的前提下,設立相應的滾水堰、跌水作為裝飾。
4 ?河道整治規劃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
4.1 ?在河道整治工程治導線設計中的應用
在以往河道整治工程中,對治導線進行設計時,比較重視對河道防洪問題上的考慮,一般情況下將原本河流多樣化特征設計成裁彎取直,使其形成統一性的方式進行處理,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自然河流中的淺灘與急流、主流與直流因格局被人為性的改變。從工程整體性利益來看待這樣的設計,不僅僅能夠縮短工程施工周期,還能夠切實降低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成本,但對于生態環境而言,就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其一,在一些廢棄河道周邊區域,動物和植物的生活環境出現一定的惡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田在灌溉方面受到相應的影響;其次,新建的河道無法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水土流失情況發生?;谝陨希瑧撘宰畲笙薅染S持河道生態功能,在進行實際整治過程中,應該切實保持河道原始狀態以及河道周邊環境,即使是對河道進行局部規劃調整,也應該針對河道實際進行充分論證。
4.2 ?在河道整治工程河岸灘地設計中的應用
就河岸灘地的性質而言,具有常年有明水,低下水位比較高等特征,基于此在進行實際河道整治時,應該積極運用河道灘地對緩解洪水以及河水儲蓄的優勢之處,在進行河道防護植物選擇時,可先結合區域環境方面因素選擇耐水耐淹性質的植物。就相關實踐結果表明,若在河岸灘地采用以往的漿砌片石護坡來對河道進行相應的防護,就會很容易因水流沖刷或熱脹冷縮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河道防護坡道經常進行修護,否則就會出現坍塌等問題發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運用耐水耐淹的植物來對河岸灘地進行防護,主要是因為這些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切實減免河道整治工程修復工作環節,有一定的治理成效。
4.3 ?在河道整治工程堤岸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在整個河道中,堤岸結構作為其中的骨架地位,是保證河道在防洪時的安全關鍵所在部分,以往的河道堤岸結構采用方式是運用土料的方式進行堤岸修筑,之后在河道的迎水面再設置一道漿砌片石或干器片石來作為河道護坡,以此來達到防護的作用,將河道中的水流控制在河道堤岸與堤岸之間的河槽中。隨著當前時代生態理念應用與河道整治規劃設計中,運用自然仿生原理,通過采用草皮等喬木、灌木相結的方式建設河道生態堤岸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由于這些植物的根部能夠切實保持河道水土,植物莖桿部位能夠切實提升堤岸中過水斷面的粗糙程度,有一定的應用成效。另外在進行河道整治工程堤岸結構改造過程中,也要確保植物的選擇符合實際,應當結合河道整治所在區域的氣候、水土等方面的條件適應能力以及防護自身的經濟性等等多方面進行選擇和考慮。另外采用生態堤岸的方式進行河道整治,能夠切實轉變原有河道自然面貌因人為因素的改變,對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處具有現實性意義。
4.4 ?在河道整治工程防護林設計中的應用
在進行河道整治規劃設計時,對防護林的設計應該按照河道的應用目的來進行相應的設計,可將其分為護岸林、防浪林等等。對于一般的河道外坡進行整治規劃時,其采用的防護林則是護岸林,這種防護林具有固堤、防風、防沙以及美化河道堤岸的功能,因此在進行河道外坡整治設計中,應該重視護岸林在其中的設置,這種護岸林能夠像高速公路兩側設置的防護林帶具有一定防風、防沙成效;而對于天然河道的凹岸位置而言,由于這部分區域所在位置的大堤經常遭受洪水的沖擊,在行洪過程中洪水經常出現順著堤岸下流的情況發生,基于此這就需要對河道的內坡堤腳所在位置進行堤腳防護林的設計,關于這部分的防護林植物主要選取灌木類植物來進行防護;而對于骨干河道來講,在其中的防護林設計則為防浪林,通過設計防浪林不僅僅具有一定固堤、防風防沙以及美化環境等方面的功能,同時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還要結合河道實際考慮其具有防浪沖刷的實際能力。
5 ?總結
綜上所述,在進行河道整治規劃過程中,生態河道是未來必然發展趨勢,因此在進行實際設計時,應該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為設計理念進行,隨著當前生態理念在河道整治規劃設計中的逐漸應用,已經初步適應當前時代社會發展需求,總而言之在進行河道整治過程中,應將生態作為主要原則進行,切實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為基本理念,這對于未來社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性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東海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7(11):67~70.
[2] 戴躍華,林顯兵,李成.淺談中小河流治理中生態理念的應用[J].廣東水利水電,2016(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