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益炯
【關鍵詞】急救管理;急救質量;安全性;規范化培訓
引言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中院前急救為重要環節,而院前急救質量與患者生命安全相關,故加強院前急救管理以提高院前急救質量尤為重要。本文著眼于醫療機構硬件配置強化,并通過行相關制度完善、人才培養與宣傳等方面策略,以期使院前急救質量持續提高。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2例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實施常規急救管理模式搶救作為歷史對照,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102例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實施強化急救管理模式搶救。兩組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協議書。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102例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采取強化急救管理模式搶救,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年齡最小的20.4歲,年齡最大的78.8歲,平均年齡(47.46±4.26)歲,男61例,女41例。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2例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102例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采取常規急救管理模式搶救,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年齡最小的20.9歲,年齡最大的77A歲,平均(48.46±4.57)歲,男63例,女39例。兩組均包括交通意外事故、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腦梗塞等患者。兩組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2例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采用常規搶救流程進行拯救。2017年8月起針對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完善,確保120急救車只針對緊急情況調用,并可在2分鐘內出車。建立集流程化、時間管理聯合環節控制模式、時間量化、標準配置化與同質化于一體的管理模式,同時啟用信息化管理強化120急救車的出診,做好急救車的出診記錄與管理。其次開展院前急救規范化培訓,通過培訓強化急救人員的責任意識,提高急救隊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技能,加強急救隊成員對于急救藥品及器材的管理認識,建立集體責任感以及榮辱感,強化質量管控,著重于崗位職責以及職業道德的培訓,并且強化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能力,針對常見急危重癥搶救流程進行強化培訓,同時制定技能考試,針對急救隊成員進行考核。積極準備急救物品以及急救前的準備工作,確保急救使用藥物的標簽完整,藥物未過試用期。無菌消毒操作均需要確保合格,儀器設備的清潔度要符合操作。
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搶救用時、滿意度評分(自制滿意度量表,于搶救后成功患者出院時發放,滿分100分,分數越低對搶救質量越不滿意)以評價急救質量。
1.4統計學處理本課題204例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基線資料、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數據用“Mean±SD”表示。兩組獨立,正態,方差齊資料如急救質量指標等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患者搶救成功率、搶救用時、滿意度評分等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院前急救是對急危重疾病或者受到意外傷害的患者進行搶救的最前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患者搶救環節,對急危重疾病或者受到意外傷害的患者進行及時的院前急救非常重要,可提高急危重疾病或者受到意外傷害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本研究發現強化急救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有效提高急救隊成員的搶救應急能力,可降低急危重癥、意外傷害的風險因素。在急救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中,急救隊成員可將多項知識和急救技能操作充分運用起來,將其穿插于搶救過程中,加深自身理論水平與實踐操作的結合度,提高急救團隊成員的工作責任感一。通過在培訓下熟練掌握院前急救流程,加強對搶救器械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為有效在緊急狀態下展開工作提供相關經驗,有利于在院前急救中忙而不亂、沉穩冷靜的應對緊急狀態,在培訓中使急救隊成員工作積極性得到加強,可促進醫療服務不斷的改進,優化急救管理模式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徑,對減少醫患糾紛事件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加強院前急救管理對于急危重疾病或者受到意外傷害的患者的搶救十分重要和關鍵。增強對院前急救的管理的效果較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有利于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
結語綜上所述,優化急救管理模式可有效發揮對急危重癥、意外傷害患者急救質量的改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