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
【關鍵詞】細節護理干預;神經內科;腦出血;并發癥;影響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也稱腦溢血,是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在全部腦卒中病患中,腦出血約占20%~30%,急性期病死率高達30%~40%。腦出血,發病與高血壓、高血脂等有關,且以中老年人居多,發病后,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增加治療難度,甚至危及生命。為了觀察分析細節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腦出血并發癥的影響,筆者以2017年11月~2019年5月為時間段,選擇70例患者并分成2組進行研究。現在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7年11月~2019年5月為時間段,選擇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70例腦出血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2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在42~78歲,平均年齡(51.92±4.12)歲。研究組,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在41~74歲,平均年齡(50.12±4.78)歲。比較二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及異常情況,協助醫師進行神經內科處理,并且遵照醫囑提供對癥護理服務。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配合給予細節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病人交流溝通,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宣泄不快情緒,獲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關系。護理人員傾聽患者訴說,認真回答其提出的問題,用成功案例鼓勵支持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穩定情緒,保持樂觀心態,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2)認知護理。護理人員綜合評估患者的個體情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腦出血知識,如誘發因素、主要表現及治療等,告知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同時,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指導患者進行吞咽能力訓練,如吞咽、咀嚼肌等,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3)壓瘡護理。由于腦出血患者的病情相對嚴重,需要一定時間臥床休息,增加了壓瘡發生幾率。對此,護理中,應該注意這一細節,監測生命體征,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并且按摩骨隆突處與雙下肢。(4)便秘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科學搭配膳食結構,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預防便秘。(5)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好轉情況,結合患者的身體健康總體水平,制定康復計劃,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如床上活動及日常生活訓練等,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1.3觀察指標統計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同時,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表,調查護理滿意度,總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滿意。
1.4統計學處理數據經SPSS 20.0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x±s),且x2檢驗計數資料[n(%)],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并發癥統計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二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2.15±4.01)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86.23±4.12)分,二組比較,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病癥,發病率高,且死亡率高,手術及藥物治療后,二次出血等并發癥風險系數高,而且腦出血具有特殊性,病人早期生活無法自理等情況,增加其身心負擔,降低依從性,不利于疾病治療一。因此,我們應該注意腦出血患者的護理干預。腦出血護理中,以往我們多采取常規護理,雖然基本上可以滿足護理需求,但是,由于其采取被動護理形式,強調護理,忽視病人,沒有切實考慮病人的利益,整體效果欠佳,不能適應新時代護理服務的發展。細節護理屬于新型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將患者的護理需求作為出發點,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細節問題,制定護理計劃,為患者提供全面且優質的護理服務。本研究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護理中,采取細節護理干預措施,著眼于生理與心理等方面,通過心理護理、認知護理、壓瘡護理、便秘護理及康復護理等系列措施進行干預,緩解其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加強康復指導與訓練,積極預防并發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給予細節護理干預,可以減少并發癥,而且患者的滿意度高,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