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艷 楊英姿
【關鍵詞】循證護理;兒科護理;實踐應用
循證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它是將循證醫學應用到臨床護理服務過程當中,從20世紀以來其發展迅速,因為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因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循證護理會比較關注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據此來制定有針對性且比較全面的護理方案,所以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程度較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明顯提高。基于可靠和真實的數據信息,護理人員才能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專業技能,在贏得患者信任和滿意的同時,也能總結出最合理的管理經驗,便于以后的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促進傳統護理方式的變革,該模式對于臨床護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一般資料選擇的研究對象為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間在我院兒科接受過治療的兒童,總共選取其中的252例,并將其均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即每組兒童患者均為126例,在保證兩組兒童患者基本資料近似相同的情況下展開實驗研究。對照組兒童患者年齡分布在5~11歲,平均年齡為(6.2±3.3)歲,實驗組兒童患者年齡分布在4~11歲,平均年齡為(5_3±3.0)歲,對照組中男性兒童患者62例,女性兒童64例;實驗組中男性兒童為66例,女性兒童60例。兩組兒童患者的基本資料近似,具有可比性。經臨床檢測均未患有其他先天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
1.2研究方法對照組的兒童患者,進行病情、體征觀察以及藥物等方面的正常護理,并做好每天的數據記錄。在此基礎上,在實驗組的護理方式上增加循證護理這—項目,其具體的護理方法及流程為:
1.2.1建立護理小組。建立專門的護理小組對實驗組兒童患者進行護理工作的展開,循證護理小組的組長則挑選資歷較高、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擔任,護理小組長的主要職責就是根據實驗組兒童患者的具體病情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組織小組內的成員實施跟進兒童患者的具體資料,制定護理計劃。以上的每一個步驟,需要經護理小組所有人員的共同探討,并應當有相應的文獻資料作為理論支持,保證循證護理項目的可信度。
1.2.2明確護理流程。首先,護理人員可以參照制定的護理流程表進行護理工作,但需要了解不同兒童患者的個體差異,針對兒童不同的機體疾病情況進行個體化的護理工作,并做好數據記錄。其次,完善并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以及家屬的溝通渠道,針對家屬的疑問,護理人員應當耐心溝通講解,以提高滿意度。
1.2.3做好環境干預。兒童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對兒童患者的護理應當注重環境干預,避免噪音、強烈的燈光等不良的環境因素對兒童患者造成刺激而不利于病情好轉。應當為其在接受治療期間營造舒適平穩的環境,使兒童患者處于一種放松狀態,更加利于護理效果的提升。
1.3評價指標評價指標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1)觀察兩組兒童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是否有護理不良反應狀況的發生,比如壓瘡、發燒等,并記錄發生時間;(2)兩組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是否存在不規范行為或者出現護理差錯,具體評價指標有正確填寫兒童患者資料、熟練掌握兒童患者護理流程、嚴格遵守護理規范等;(3)調查兩組兒童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記錄是否有投訴狀況發生。
1.4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的所有資料均采用軟件SPSS21.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方法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兒童患者家屬投訴、護理差錯情況以及護理不良反應率都比對照組低,尤其是實驗組兒童患者的護理不良反應率在本次研究數據中,其發生率為零,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研究數據差異顯著,(P<0.05)且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如表1所示:

3.1對護理行政管理的啟示兒科護理工作的良好展開不僅依靠護理人員專業的護理技術,更需要借助于人力、財務、后勤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一是良好的護理行政管理給人員提供了較好的工作氛圍,使他們能夠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工作,從而發揮出各個人員的最高能力。循證護理將護理人員的技術與科學的管理模式銜接起來,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更好的應對護理中發生的問題,并據此做出相應的對策。
3.2對護理查房管理的啟示護理查房的作用就是定期跟進患者的基本資料,及時與患者溝通病情,對收集到的護理信息資源總結分析,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案,它也是護理教學的一種方式。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它將理論與實際臨床經驗相結合,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及綜合素質,也提高了護理的科學性、有效性,使護理資源的應用更加合理,護理學科的發展更加規范,循證護理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