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周家初級中學 毛海斌
初中階段是學生語文認知能力提升與情感態度培育的關鍵時期。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形勢下,很多語文教師與學生依然不能很好地處理語文閱讀與語文教學的關系,導致由于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夠充分而直接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借助信息技術素材及工具的輔助,利用科學閱讀方法的指導,通過家校之間的有力協作,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已經成為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更好開展的不二選擇。本文重點就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的具體措施開展探索,以期為促使初中語文閱讀效率的提升及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提供幫助。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新課標對于初中學生語文閱讀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其中,有關語文閱讀方面的指導,已經成為指引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作為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群文閱讀策略指導、信息媒介資源應用、閱讀路徑拓展等措施,優化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語文閱讀實踐中,獲得語文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正處于認知轉折階段的初中生,隨著信息攝取量的不斷提升,閱讀興趣對于其閱讀課教學效率的鞏固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初中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懂得“以趣導學”,將興趣培養作為基本突破口,進而為全面提升學生閱讀效率奠基鋪路。教師在具體教學中,不僅要注意閱讀氛圍的營造,更要注意正確的策略引導,然后以“群文閱讀”策略為推動,促使學生形成主動閱讀的意識,找到閱讀的樂趣和自信,使閱讀效率獲得顯著性提升。
目前,“群文閱讀”的作用已經得到諸多教育研究者的普遍認可,其在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和閱讀效率提升方面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提升。“群文閱讀”主要指在有限的時間內,借助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多方面具有關聯性的文章。和傳統的閱讀策略相比,“群文閱讀”可以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數量獲得大幅提升。同時,學生通過多篇具有關聯性文章的閱讀,對于不同閱讀內容之間的內涵和主旨獲得深刻認識,然后重新建構知識框架,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具體閱讀內容教學時,可以通過有機組合,讓學生在系統性閱讀相關文本內容的同時,不斷提升其閱讀掌控力,克服由于閱讀的單一性而產生的枯燥和乏味,一方面增進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有意識地強化了學生對于不同體裁、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知識的理解。通過“群文”的組合,為閱讀效率提升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指導初中七年級《春》一文閱讀時,可以指導學生將與“春”相關的詩歌、經典語段、繞口令等閱讀素材有效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重點閱讀《春》的基礎上,全面了解不同形式之下不同作者、不同角度、不同情境之中對于“春”的認知,使學生的閱讀得到切實拓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春”的美好,增強其閱讀興趣。
在這一策略的具體落實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尤為重要。首先,教師必須進行針對性地組合,以學生閱讀實際和接受能力為基礎,將與學生閱讀需要相關聯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供輔助。其次,教師必須限定好閱讀的時間,進而讓學生在閱讀競爭中帶著任務與壓力去閱讀,為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帶來幫助。最后,教師必須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結合“群文”特點,設置具體性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結束之后開展交流與反思,為鞏固閱讀實效奠定基礎。總之,唯有高效的“群文”組合,方可激活學生閱讀的興趣,為閱讀興趣的培養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性支撐。
對初中生而言,其語文閱讀的意愿往往與其興趣有著很大關系。因此,教師在設計閱讀方向時,應該將學生興趣發展置于首位,然后通過對于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的引入,帶動學生激活其閱讀潛質,讓學生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體味閱讀的魅力,進而使其閱讀興趣得到更好培養。其中,如何篩選關聯性閱讀內容將顯得尤為重要。唯有比較切近學生生活,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關聯性閱讀,才會使閱讀教學的效率大幅提升。
例如,在進行初中七年級下冊課文《紫藤蘿瀑布》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對于文本的解讀,引導學生分析紫藤蘿花的形態、特點等具體內容,并且引入對于描寫方法的分析,然后提出問題:如果讓你來寫自己所喜歡的“花”,你會怎么寫?大家還知道或者讀過哪些有關描寫“花”的文章,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最后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課外借助互聯網、信息媒介的資源,自行總結可以與寫“花”有關的美文進行賞析,為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創設機遇。
借助以上任務指引,學生可以將課文閱讀之后的知識與生活關聯起來,然后拓展至課本之外,使閱讀的關聯性更加密切,閱讀的范圍更加寬泛,其對于這些事物探求的意愿也會更加迫切,閱讀效率自會獲得更大提升。
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媒介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教學需求及學生實際,適時借助信息資源、媒體素材,為實效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注入新鮮血液。
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教師的指引固然重要,學生的興趣驅使也必不可少。然而,閱讀內容的增多,學生在具體閱讀活動開展時極易出現對應的認知疲勞。此時,如果依然采用單一性朗讀、誦讀、默讀等方式進行閱讀,勢必會導致學生出現閱讀倦怠,對應的閱讀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具體閱讀教學中,可以結合閱讀內容實際及學生狀態,適當融入具體性媒體素材,借助圖片、視頻、音頻、動漫等諸多媒介輔助,給予學生閱讀過程中視覺、聽覺、思想等方面的強大沖擊,讓學生獲得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進而實現閱讀教育的優化與閱讀效能的大幅提升。
目前,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很多初中生對于網絡資源也是情有獨鐘。對此,教師可以結合閱讀需要,為學生布置諸多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通過上網的方式,及時獲取有用的語文知識,讓網絡閱讀成為學生閱讀活動的一部分。這一閱讀方式的變革,既可以給予提升學生閱讀信息的攝取量,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又可以給予學生正確的網絡行為指引,對于學生進行正確價值思想指引,讓學生更好地處理上網與閱讀的關系,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與信息時代的無縫對接。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應該以生活實際為基礎,然后通過生活的引領與帶動,實現閱讀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具體閱讀活動開展時,應該切實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作用,盡最大努力調動各方面有利條件,積極拓寬閱讀路徑,為學生閱讀效能提升提供幫助。例如,教師可以以家校互動活動為載體,倡導家長參與至學校閱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借助“讀書月”“讀書周”等活動路徑,讓家長在參與中深切感知閱讀對于初中生認知發展的重要性,然后建議家長與學生一起開展閱讀活動,在家庭中為學生創設更為有利的閱讀氛圍。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養老院、社區等地域,向孤寡老人、社區民眾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講述那些具有正能量的閱讀故事,引導整個社會投身至閱讀的健康環境之中。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融洽了師生、家校、社區之間的關系,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了一舉兩得的良好作用。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優化,既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引,也需要學生、家庭、社會的緊密配合與大力支持。同時,對于閱讀方式的變革,對于信息媒介的利用,也是實現閱讀優化的有利途徑。因此,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思考、善于發現、敢于創新,進而通過諸多有力措施的落實,為初中學生語文閱讀效能提升帶來更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