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 張艷紅
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其最鮮明的表達方式即為——成語。小學語文課程中應當加強對成語文化的教學,深化學生對成語的認識和積累。隨著當今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應與時俱進,結合信息時代的產物——微課程一道,加強微課程與語文成語教學的聯系,發揮微課程的重要作用。
“以人為本”是全新的核心教育理論,但這種新的教育方式與傳統教育不同,主要是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設定每個孩子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合作學習、合作小組及同學間的學習、合作以達到激發學生對于成語學習的興趣。將微課程寓于成語教學中,再加以融合,利用微課程的便捷性和多樣性,以一種獨特的、適合每位學生個人發展的教學理念,將成語文化傳承到每一位學生的腦海中,是學生產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成語的濃厚興趣,鉆研其中所蘊藏的內容,從而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成語素養。
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基礎思想品德養成的重要階段,學校要通過各方面的教育和培養,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古往今來,有很多值得學習的道德涵養融合成為成語,所以講好成語道德故事,發揮好微課程的便捷性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在講授成語故事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微課程教學,加深學生的道德意識,提高成語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的末尾,以微課程形式為學生播放一個五至六分鐘的“成語小故事”的微課程視頻作為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逐步積累成語詞匯量,加深學生成語理解能力。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會成語故事,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成語意思。
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需要老師協助開發和引導,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挖掘。微課程的切入,也是對于學生智力培養的一種實用方式。微課程的多樣化教學,能夠讓學生不同程度地接收到不同水平,不同教學風格以及不同的課堂知識的熏陶和影響,再將成語教學融入其中,以成語教學為主體,能夠通過微課程的切入,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學生對于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豐富學生的成語積累。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很多人認為微課程與成語教學很難能夠聯系起來,看似這兩者不可能有機結合,實則不然。學生成語素質的培養和發展,與微課程協助教學是息息相關的,學生在進行語文課堂中的成語學習的時候,以小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是以“游戲”“活動”等為載體,利用微課程教學,學習成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課文學習中的內容,自行設計課堂活動。
近年來,“美育”工作對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開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對于成語學習中的“美育”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成語表面,而應當更深層次的挖掘成語所表達的含義中的“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微課程為輔助,將成語中所蘊含的美學觀點和美學思想,向學生展示出來,能夠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發揮成語的“美學”價值。
綜上所述,基于微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成語教學,需要深刻結合時代需要,融入新的理論觀點,將其與融合教育,與“新課標”的重要要求聯系在一起,才能夠真正將微課程的作用充分發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學生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觀念和微課程引入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組織學生深入學習成語,培養成語素養,積累成語數量,為高年級以及以后的寫作能力培養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