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劉錫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校對于教育方式也更加重視,新課標的實施將情感教育代替了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將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出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通過新課標將情感教學引入課堂教學中之后,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也在隨著多樣教學為手段的引入而逐漸從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因此,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有所提升。但是因為教學模式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對于情感教育模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問題有:一些教師因為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對情感教育的重視度不足;部分教師對于開展語文情感教育的效果不佳;只有極少數的教師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是以情感教育為主題的。
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教學對于小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打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課堂,使學生更容易吸收相關知識,滲透理解課本所要傳達的情感意義。因此,借助情景創設開展輕松有效的語文情感教學的課堂氛圍,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中。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讀寫,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本中不同類型的情感。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體現愛國情、親情、友情等情感的內容,這些情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授課文的時候不能夠將所有課文都劃分為統一的教學方法,而是要針對不同的情感規劃出不同的教學內容。
通過建立豐富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活動,可以積極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氛圍,最主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相關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情感朗讀”的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挑選出要參賽的朗讀內容,對于這個比賽可以設置一些獎勵。這種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也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情感理解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正確的理解,而學生是作為在課堂中的主體,也就是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而情感的產生又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互動的頻率也更加頻繁,因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情感教育是互相形成的。例如,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不應該果斷地進行評判,而是要仔細地傾聽學生對情感的理解程度,再對學生予以適當指導。
語文教材中的有些文章比較長,而且情感的表達也不是特別明顯強烈,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發掘文章中隱含的情感。例如教師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候,教師就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們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不僅是為自己以后發展打基礎,更重要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讀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發現這篇文章的情感意義,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對文章情感理解的能力,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我們了解到良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有著深遠影響,良好的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有著重大的作用。創新改革小學教育模式是一項遠大且重要的目標。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有效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