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第三高級中學 李多才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古詩文教學,需在傳授學生古詩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與古詩文化相關的素養。本文主要以高中古詩文教學為主題展開分析,立足于核心素養具體要求,從誦讀、講解等幾個方面,探討了高中古詩文教學策略,供相關人士借鑒。
所謂“語文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古詩文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過程中,除了需要掌握古詩表面意思之外,還需要重視古詩文素養的提高,才能不斷發展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如何在高中古詩文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我結合人教版高中語文古詩文具體教學案例,提出幾點拙見,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借鑒。
誦讀作為高中古詩文教學中常見方法之一,在古詩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在古詩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關于高中古詩文教學,我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外加長期一線教學經驗所得,認為教學實踐需以誦讀為主,無法熟讀如何深層次理解。因此,教師在講解古詩文之前,需引導學生正確朗讀古詩文,并且每天進行放聲朗讀,自然成誦。同時,古詩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對稱性、規律性,學生長期誦讀后,再次進行朗讀古詩文,必然會朗朗上口,有助于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因此,語文教師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需深刻認識朗讀的重要性,并在教學過程中,需將朗讀貫穿課堂始終。例如:人教版王羲之《蘭亭集序》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賞帖導入:字如其人,說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很多人想到這是部書法作品,被譽為“天下一行書”,觀書貼,悟性情。在此基礎上,簡單介紹王羲之字的特點:古雅秀美,瀟灑自然,古人常用一個字來形容它——“雅”字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門[其伯父為東晉元勛王導“舊時王謝堂前燕”(王導.謝安)其父王曠,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譽,自然興起名士之雅。通過這種方式,初步了解王羲之個人,進而結合王羲之的經歷和思想,感悟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感慨,但深沉的感慨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誦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朗讀過程中,產生新的感悟,進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詩文內容。這樣一來,學生除了掌握古詩文知識之外,還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高中古詩文教學,作為一個教師需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作用,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除了問題解答之后,還需要重視啟發教學,即通過點撥方式啟發學生理解古詩文內容及其相關內容,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知識面,并且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從而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我長期一線教學實踐中,發現倘若古詩文教學,僅是簡簡單單的古詩文意思、結構講解,學生在學習完成之后,僅能學到一首古詩而已,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語文教師唯有在教學實踐中,圍繞古詩文從作者經歷、寫作風格、思想境界等進行展開教學,并誘導學生自行通過網絡、書籍等多種渠道查找相關資料,才能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提高古詩文素養,并不斷豐富古詩文寫作技巧等,進而有助于學生古詩文鑒賞能力的提高。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學生在長期的古詩文學習中,每一次都是深挖古詩文的寫作風格、思想境界,了解作者經歷等,自然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例如:人教版《赤壁賦》教學時,教師需在通過提問方式導入:人生是由不連續的幸與不幸組接而成的。當不幸降臨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是自怨自艾,消極躲避還是樂觀豁達地積極面對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收集蘇軾相關資料和赤壁賦寫作背景,以此為后續的學習夯實基礎。緊接著,教師需引導學生品味古詩文,如對美景,客卻借簫聲奏出了不和諧的音響,并使“蘇子愀然”。那么客人因何而悲呢?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古詩文內容,并掌握寫作技巧、寫作風格等,以此整體提高學生古詩文核心素養。
古詩文閱讀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古詩文中蘊含的情感。我認為在古詩文情感理解中,著重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古詩文本身入手,著重理解古詩文題材內容、表達手法等;二是從古詩文相關內容入手,即從作者人生經歷、古詩文創作背景等。尤其是作者生平經歷和創作背景,更是鑒賞古詩文的核心。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高中古詩文時,需重視方法的傳授,引導學生鑒賞古詩文,更好地理解課文。例如:人教版《琵琶行》教學時,基于內容角度而言,主要講述了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基于情感角度而言,作者是借助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這里,詩人把一個倡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寫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給人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覺。另外,知人論世。白居易,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在此情況下,創作了琵琶行。因此,在鑒賞該古詩文時,教師需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生平進行理解。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雖表面寫出琵琶女的心碎,道出琵琶女復雜的內心世界。但是實質上何嘗不是作者內心情感的流入。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深層次鑒賞古詩文,把握作者情感,從而實現個人情感升華,進而有利于學生古詩文素養的提高。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古詩文教學需逐漸摒棄傳統理論知識講解方式,引導學生加強古詩文情感態度等的賞析,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古詩文內容,掌握古詩文蘊含的文化、寫作技巧等,以此有效提高學生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