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戈,葉繼元,黃建年,李煒超,謝靜云,楊 斐
我國學位論文索引研究及其標準制訂經過了較長的演進過程,有必要梳理其歷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外都不重視學位論文索引。侯漢清教授最早倡導在我國推行學位論文索引編制,他不僅從事索引學理論研究和教育,還身體力行地從事學位論文索引編制實踐,其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索引成為我國學位論文索引編制的范例,產生了深遠影響。
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衡中青博士在學位論文完成之際,導師侯漢清要求其為學位論文編制內容索引。衡博士參考圖書內容索引編制方法,為其論文《地方志知識組織及內容挖掘研究》編制了內容索引[1],開了學位論文索引先河。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中文數據庫檢索,發現《地方志知識組織及內容挖掘研究》索引是目前能檢索到的最早的中文學位論文索引。在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數字化博碩士論文數據庫,PQDT)外文數據庫中檢索,隨機選取30多年間的數百篇英文博碩士學位論文,沒有發現一篇附有標注頁碼的內容語詞索引。中國索引學會秘書長、復旦大學圖書館楊光輝副館長介紹,國外學位論文一般不要求編制內容語詞索引。據此推測,衡博士的論文很可能是最早附有內容語詞索引的學位論文,論文有主題索引、書名索引和人名索引等3種索引,是目前檢索到的附有索引類型最多的學位論文。
在導師侯漢清的要求和指導下,南京農業大學李華的博士論文《面向知識服務的傳統農具數字博物館設計與構建》(2008)[2]、劉竟的《面向概念檢索的農史信息門戶的設計與構建》(2008)[3]、黃建年的《農業古籍的計算機斷句標點與分詞標引研究》(2009)[4]等三篇博士論文均采用二級標目編制了綜合索引。
2008年,在導師侯漢清教授的指導下,衡中青博士撰寫了學術論文《應該為學位論文編制內容索引》,并在當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上作報告。報告指出學位論文的撰寫格式和內容深度與學術專著相近,應當編制內容索引;分析了學位論文索引在學術檢索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紹了學位論文索引的編制方法;建議研究生培養單位應對學位論文索引編制制定規章,開設選修課程,從多方面普及學位論文索引編制[5]。這是我國最早探索學位論文索引的研究成果,闡述的觀點得到中國索引學會副理事長、情報學家邱均平教授的認同:通過內容索引,能全面了解學位論文論述的重點、要點和不足,是便捷地檢索學位論文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徑[6]。
2012年,索引界推出兩部著作涉及學位論文索引編制。溫國強教授主編的《索引編制規則(總則)應用指南》,第十章“學位論文索引編制應用示例”[7];侯漢清教授主編的《索引編制手冊》,第五章“學位論文索引”[8]。兩書是最早討論學位論文索引編制的學術專著。
2012年起,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葉繼元教授在研究生“信息組織”專業課堂中嵌入學位論文索引教學內容。每班學生數約30人,每次3課時,選課學生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以碩士為主。葉教授在教學中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先講解索引編制方法,然后讓學生當堂動手編制一段索引,現場指導并和學生討論相關問題。課后布置相關作業,要求每2名研究生一組,自選南京大學往年的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為其編制索引,索引編好后還要寫編制體會。這門課程至今仍在進行,是我國最早在研究生課堂中講授學位論文索引的課程,也是堅持這項內容最久的課程。
受侯漢清教授和葉繼元教授影響,2015年起,王雅戈教授在蘇州大學情報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法討論”課程教學中嵌入學位論文索引教學內容。每班4~6名碩士研究生,每期12~15課時。蘇州大學學位論文索引教學方法與南京大學相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薩都剌生平及著作實證研究》(2001)[9]編制了索引,即將出版;在此基礎上,李煒超等發表了研究論文《學位論文內容索引編制研究——以<薩都剌生平及著作實證研究>索引編制為例》(2018)[10]。
復旦大學圖書館是中國索引學會秘書處駐地,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楊光輝副館長高度重視學位論文索引推廣。在他的推動下,復旦大學圖書館與研究生院合作,以科研立項方式開展學位論文索引教育教學,面向全校文科類研究生舉辦多期“學位論文索引編制”培訓班,課程內容主要有索引概論、索引軟件應用、文史類學位論文索引編制等。中國索引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印刷學院教授王彥祥,常務理事王雅戈等均參加授課。課堂教學既有理論講解,也有上機實習,教學效果良好。多數學生反饋,課程內容具體翔實,可操作性強;既理解了索引的重要性,也掌握了索引編制技能,為自己從事索引編纂打下了基礎。
隨著學術論文索引實踐的開展,制定國家規范迫在眉睫。在楊光輝、葉繼元、溫國強、王彥祥、侯漢清等學者倡議下,中國索引學會積極推動國家標準《學位論文索引編制規則》的研制。學會委派王雅戈主持起草《學位論文索引編制規則(草案)》及相關申報文件。標準將適用于學位論文類文獻索引編制,博士學位論文推薦采用,碩士學位論文建議應用,學士學位論文參考試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于2018年9月28日對《學位論文索引編制規則》予以批準立項[11],要求于兩年內提交正式文本。在《學位論文索引編制規則》編制過程中,多位研究生院領導、博碩士導師、學位管理部門負責人、高校圖書館館長、文獻收藏單位管理者一致認為該標準在培養索引人才、促進學位論文規范化、論文內容開發與利用等方面將發揮作用,并表示一旦頒布將積極配合推廣實施。
由于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作者熟知論文內容,自己編制索引能更好地揭示論文的主題,因此,學位論文索引要求由作者本人編制。但是,索引編者——論文作者——研究生人數眾多,且往往缺乏索引基本知識和技能,讓他們盡快掌握索引的基本原理、規則和編制方法,僅靠課堂教學和學術講座難以全面實現,需要索引平臺的支撐。為此,中國索引學會創新實踐基地在葉繼元教授帶領下,利用新技術條件,搭建了學位論文索引平臺,開發了學位論文索引編制軟件,有力地支持了學位論文索引的推廣工作。索引軟件以學生群體為主要目標用戶,多用戶并發,操作簡便。軟件成功研發后,組織碩士生、本科生,以《薩都剌生平及著作實證研究》等10多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為樣本編制內容索引,既用于軟件測試,也為學位論文索引教學和軟件應用手冊編寫積累經驗、準備素材。測試結果顯示,過去手工編制一篇10萬字左右的學位論文索引,從試標引開始,經過確定標引深度、正式標引、校對初稿、排序,到校對終稿結束,需要近30小時;在索引平臺上利用軟件編制索引,只需約6小時即可完成,標引準確率更高。
學位論文索引是索引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位論文索引研究和實踐時間不長,目前從事學位論文索引事業的人不多,學位論文索引規模仍然不大,但前景可期。開展學位論文索引編制、教學和研究,能為培養索引人才、促進索引事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適逢《索引編制規則(總則)》頒布十周年之際,欣聞《學位論文索引編制規則》立項。回顧過程,搜羅資料,撰成此文,以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