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俊
新技術背景下,傳統法律上的原有權利邊界不再清晰,知識產權侵權形式也在“更新換代”。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控制風險,這是新興科技企業在快速發展時法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因此,筆者想借此機會拋磚引玉,與大家共析內容付費時代,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
知識產權聚焦四大板塊
知識產權是智力成果的概括性稱謂,智力成果的形式不同,其具體稱謂也有所區別。常見的知識產權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我國《著作權法》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巴黎公約》規定,工業產權的保護對象則有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標記或原產地名稱和制止不正當競爭。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宣布,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
從2012年至今,大家有目共睹,知識產權的發展在提速,其保護力度也逐漸在加大。筆者從1998年開始接觸技術秘密,至今已逾20年。以我的經驗來看,企業管理必然需要解決知識產權問題,而且知識產權的保護將在企業管理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若想了解知識產權,首先需要了解其類別。知識產權最主要的四大板塊是版權、商標、專利、不正當競爭。這也是中國知識產權訴訟領域目前最關注的幾個方向,在我國,初步看來98%的訴訟案件都圍繞這四個板塊。
一款酒,當其被設計出來推向市場之時,就與知識產權緊密相連。在生活中,我們一般把酒的設計工藝結果稱呼為“配方”,但配方實際上應該是技術上的用語,并不是知識產權上的專業術語。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角度考慮,酒的外包裝設計方案,具有版權,受著作權法保護。而酒工藝實質內容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保護:一種將其作為技術秘密保護,一種是通過申請發明專利的途徑,將其作為專利保護。通常采用技術秘密進行保護。這是所謂“配方”的兩種保護辦法,也是“配方”在知識產權方面可能具有的價值所在。
設計一款酒,一般會涉及商標,商標也是知識產權重要組成部分。一款酒的商標包括很多要素,比如文字、圖形、字母、數字、顏色等。
有辨識度的除了商標,還有包裝裝潢。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包裝裝潢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因此,就目前形勢而言,企業盡量不要隨意變更產品的包裝裝潢。根據法律規定,知名產品特有的包裝裝潢一定是產品特有的。所謂特有,必須有一貫性。比如一個人今天穿毛衣、明天穿西服、后天穿夾克,那就不能評判這些是此人特有的衣著打扮了。特有的包裝裝潢,符合專利法規定的條件的話,還可以申請外觀專利,授權后即能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上被查詢。如果企業確實需要修改產品的包裝裝潢,也建議企業不要變更主要的設計元素。
簡析知識產權常見問題
初步介紹了知識產權的內容后,我們來探索知識付費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首先了解兩個名詞:知識付費時代,知識產權保護。所謂知識付費時代,大眾最直觀的感受可能是發現很多音樂、電影幾年前可以免費下載,而現在必須付費使用。企業也會發現,很多軟件公司現在也不出售軟件了,而是按期限出租。付費成為大眾使用知識產權的先決條件,使用盜版軟件甚至可能觸犯刑法。知識產權保護,不妨從大眾最了解的專利開始談起。在中國,《專利法》主要規定了三種專利保護形態,一種是發明專利,細分為產品和方法的發明,另一種是實用新型專利,有物理形狀構造的產品才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最后一種是外觀設計專利,顧名思義,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也可以申請專利。
專利有兩大原則:一是專利必須要公開,任何人在國家知識產權網站上都能查到專利。公開的目的是促進技術的進步,分享知識與科技。版權保護的是作品,專利保護的是技術方案和新設計,專利甚至可以是不需要將技術方案所承載的產品制造出來,而是提出一些現在可以實現的構想,等到未來條件成熟了,再制造相關的產品,授權的專利再以許可的方式去獲得收益,很多大公司以此進行專利儲備。
二是專利具有地域性。在全球范圍內公開的一項技術,如果僅在其他國家申請了專利,在中國沒有申請專利,那么在中國地域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該“專利”,就技術方案而言,不存在侵權風險。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除發明人以外的其他人將該專利在中國進行申請,應當如何處理?
既然專利可以免費地被使用,那么是否任何技術都能被申請為專利?其實并非如此。專利法規定技術方案符合條件就可以被申請,但是并不意味著專利權人能想當然地享有該技術的專利權。以指南針舉例。指南針早就出現了,如果有人拿指南針去申請專利授權了,他能夠享有這項專利權嗎?沒有創新的專利,顯然不能享有專有權。同時,確實有上海、廣州兩個案例判決過已被公開的技術不能被授予專利權,因為已被公開的技術是公有的技術,任何人不得享有專利權。
知識產權應為企業必備技能
在知識付費時代,企業經營尤其需要注意對知識產權的處理,才能做到合法使用他人知識產權,同時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首先談合法使用他人知識產權。企業經營中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公司需要開發一款與其他企業產品一樣的產品。在知識付費時代,直接取用顯然不妥。應當先檢索該產品是否申請過專利。如果申請過專利,就應當取得許可后使用;如果沒有申請過專利,也不能直接使用,而應當在公證人員的見證下封存該款產品的樣本,證明這個產品在何時何地銷售且未以專利形式進行保護,以備未來出現糾紛時作為證據。如此,防范法律風險意識也需要專業。
方才談合法使用他人知識產權,并未涉及商業秘密。何以?因為商業秘密一般僅存在于在產品推向市場之前,特別是部分機電產品一旦推向市場,該產品就被公開了,而商業秘密必須具有保密性。因此,保護自己知識產權,尤其是保護商業秘密,需要十分重視其保密性。如果公司規模較大,下屬子公司較多,那么其知識產權保護就可能涉及子公司之間商業秘密的交流問題。從公司集團層面,它必然希望子公司之間資源共享,一般也會從宏觀對子公司技術信息、經營信息進行掌握,保密。但這往往也造成下屬子公司之間并沒有制定自己的保密制度,技術信息都放在集團內部的總服務器上,各子公司通過ID的管理自由訪問。也就是說,子公司之間缺乏保密制度。萬一出現兄弟鬩墻的子公司矛盾,就會引發很大爭議。因為商業秘密的條件一是秘密性,二是采取保密措施。缺乏保密措施的子公司之間如果發生A子公司盜取B子公司商業秘密的糾紛,即便同是子公司,B子公司也很難維權。因此,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對本公司的商業秘密制定保密措施并落實到位,十分必要。
申請專利多多益善
另外關于專利申請,為了增加競爭企業攻擊專利的成本,針對一項技術或設計,企業一定不能僅申請一項專利,而要多多益善。如此,試圖無效該專利的競爭企業就需要花費更大成本去無效該專利,對手成本的增加,就是我們專利保護傘厚度的增加。舉一個夸張的例子,如果圍繞一個核心產品申請1000項專利,面對如此大的專利規模,對手很難無效所有專利。
上面所講的版權、專利、商標,與反不正當競爭都是緊密相關的,比如,外觀設計專利,往往會牽涉到版權或者商標。所以,企業也要注重知識產權的一體化保護。對待知識產權,企業應當謹慎小心。權利的存在不代表可以當然的使用,做好前期工作,抵御法律風險十分必要。同時,企業一定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創新和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