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周吉萍 任佳麗
以“創新檢調對接,規范刑事和解,探索繁簡分流”為重點,重新審視不訴權,注重辦案效果,充分發揮檢調對接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推進“多元聯動依法和解”,這成為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檢察機關創新落實和發展“楓橋經驗”和南通“大調解”經驗的自我加壓的責任擔當與創新進取。
2018年,南通市檢察機關共受理刑事和解案件894件,審查逮捕106件,審查起訴788件。辦案中,檢察機關積極開展檢調對接,組織達成和解并主持制作《和解協議書》44件,參與和促成公安、法院、人民調解委員會、社會矛盾調處中心、相關單位等組織達成和解395件。
強化案件管理,針對和解特別程序的審查重點和節點,制定、完善和推廣辦案規范性文件
1.推動矛盾化解工作前移到最基層的公安接警受理階段。
楓橋經驗的重要一點就是政法工作對接基層,化解矛盾。矛盾是否能在基層化解,基層公安機關是關鍵。為此南通市檢察院檢調辦狠抓基層檢察、公安聯動開展刑事和解案件受理審查工作,將楓橋經驗貫穿到公安接警開始的每一個程序之中。2018年4月23日,南通市委發文要求各縣(市)區“凡符合刑訴法277條規定的案件必須進入和解特別程序,規范辦理輕微刑事案件”。7月16日,南通市檢察院及時試點并向南通市檢察機關轉發推廣了如東縣人民檢察院、如東縣公安局《關于和解特別程序公訴案件受理審查簡快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推行表格式審查,提高效率和準確率。
2.通過專業化管理將楓橋經驗落到實處。
檢調對接是南通多年來堅持貫徹楓橋經驗,聯動對接公安、法院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矛盾調解中心等化解矛盾的有效機制。2018年以來,南通市檢察院進一步推廣規范性文件,聯動對接公安、調解中心與檢察機關統一使用刑事和解法律文書。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各基層院所辦刑事和解案件必須報備的16個法律文書,專業化、規范化推進和解不訴等工作,既進一步強化不訴權,又確保辦案質量防范輿情;既保障每個當事人的和解權利,又增強刑事和解的社會效果,將楓橋經驗落到實處。
3.總結辦案實踐,規范辦案流程。
南通市檢調案件每年近1000件,鑒于特別程序案件與一般程序案件的區別,及目前高檢院統一辦案應用系統沒有刑事和解特別程序辦案引擎和模塊的現狀,不少基層院建議南通市統一刑事和解辦案流程。為此,南通市檢察院與如皋、海門、開發區著手研究刑事和解辦案流程,讓每一個辦理和解公訴案件的干警都能熟悉特別程序,通過規范基層檢調對接及特別程序審查的每個節點落實楓橋經驗。
注重辦案質量,針對不訴案件、糾違案件、請示匯報案件等重點加大備案審查和管理力度
1.對刑事和解案件核心數據及時統計分析,指導基層院掌握和解不訴等執法尺度。
通過明確是否達成和解協議、是否主持制作《和解協議書》、是否和解不捕不訴、是否建議從寬及建議適用緩刑等檢調案件核心數據,反映批捕起訴的質量以及和解從寬的社會效果,反映楓橋經驗的數據樣本,為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打造檢調對接升級版提供方向。
2.對不訴案件和公安撤回案件重點做好備案審查,以質量管理增強和解不訴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要求各基層院做出不訴決定后3日內必須書面報備南通市檢察院,南通市檢察院一年來辦理備案審查案件60余件。如海門請示匯報的一件胡某交通肇事公安撤回案件:因證據發生變化、涉嫌交通肇事罪證據不足,海門公安撤回起訴。南通市檢察院及時提出了三點指導意見,指出認定證據變化為“犯罪事實重大變化”有爭議,應以糾違通知或檢察建議或與公安召開座談會形式監督公安干警提高執法水平、確保不再出現類似的明顯錯誤;基層院可對此類案件直接作不訴決定。備案審查中,還著重審查當事人自行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不訴的風險輿情評估等,強調不訴案件必須“一案一評估”,確保矛盾化解在基層的質量與效果,用和解不訴案例切實宣傳楓橋經驗。
3.加強對請示匯報案件的實質性指導,以人民為中心落實楓橋經驗。
依法開展和解不訴、化解社會矛盾是黨的綜治方針的要求,也是社會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環節。為此,南通市檢察院加大落實檢調對接,細化刑事和解各節點化解矛盾的要求,圍繞和解不訴、化解矛盾加強了指導。如如皋市檢察院請示匯報一件故意傷害案件,該案系家庭糾紛引起輕傷后果,承辦人擬作不訴處理,又因嫌疑人屬持刀傷害,遂請示南通市檢察院。南通市檢察院經了解案情、聽取匯報、查看法律文書和法醫鑒定等,及時指導,指出持刀輕傷案件只是“一般”不宜不訴,該案因夫妻瑣事引發矛盾,和解后可作不訴處理,有利于社會關系修復,同時提出六點意見:聽取公安建議意見;賠償到位;悔過賠禮;協議諒解;并認真聽取被害人、報案人及事件所涉全部人員對不訴的意見;做出風險輿情評估并填寫《評估表》后研究決定。該案達成和解后規范制作《和解協議書》和《不起訴決定書》,記載矛盾和解情況,責令犯罪嫌疑人當場具結悔過、賠禮道歉,公開宣布不訴決定,教育了群眾,并受到群眾好評,擴大了不訴的效果。
加強培訓指導,針對大部制、捕訴合一等改革過程中檢調機構、人員頻繁變化情況開展逐院培訓
1.要求各基層院無論是否單設檢調部門,均按特別程序專業化開展刑事和解。
一件不訴后被法院改判實刑的交通肇事案件由南通市檢察院檢調辦進行質量審查,發現某院刑一部檢察官大部分在2013年新刑訴法規定特別程序后沒有辦理過刑事和解案件,對交通肇事等案件應按和解程序辦理不熟悉。雖然南通市僅有個別院對刑事和解案件非專業化輪案辦理,但多數院刑三部(負責刑事和解、未檢等特別程序案件)人員重新組合,該基層院的問題也是南通市普遍問題。為此,南通市檢察院及時組織培訓。尤其針對關于公安機關事故認定有異議的處理程序,統一組織學習《江蘇省高級法院、檢察院、公安廳關于辦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等,加強交通肇事過失案件的刑事和解,同時明確“檢察機關應當認真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一般不輕易否認公安事故認定,若存在技術性疑問可要求公安機關做出書面說明或解釋,如發現事故認定書存在問題或結論不當可要求公安機關重新做出認定,若對認定書仍存疑問的應通過上級院商請公安機關進行審查”。
2.推廣輕微刑事案件和解不訴,樹立掃黑除惡與化解矛盾并重意識。
應基層辦案人員要求,南通市檢察院著重圍繞三個規范性文件,針對部分新到檢調辦的干警逐院講解、座談中央及省、市政法委關于楓橋經驗的相關指示精神和刑事和解相關執法重點、訴訟監督糾違重點等。不少基層院檢察長和分管領導均積極參加,對和解不訴權作了重新審視,做到掃黑除惡與化解矛盾并重。
3.強化問題意識,針對個案開展面對面培訓。
南通市檢察院突出依法規范和解等重點,對啟東一件公安撤案案件直接與承辦人做了具體細致地指導。該案系施某明、施某輝故意毀壞財物。啟東一供電所在某服飾有限公司建設供電塔基礎,路西為施某明的焊接公司。施某明因電塔影響其載重卡車出入,要求供電所東移未果,指使其哥施某輝將該基礎上的12根螺栓割斷,以達阻止立塔目的,造成損失14057元。兩犯罪嫌疑人歸案后如實供述,并采取補救措施,得到被害單位諒解。退偵期間,公安認為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決定撤銷此案。南通市檢察院對此做了認真審查。故意毀壞供電設施(雖在建設中)影響較壞,一般不宜撤案,宜作和解不訴等從寬處理。公安機關認為被損地基雖屬服飾公司地塊,但此地塊留出施某明電焊公司載重車通行位置是在建設時就經鄉政府協調并雙方同意的。南通市檢察院在查看相關法律文書、了解案卷情況后,及時提出四點審查意見:要求承辦人規范程序;請公安完善鄉政府協調的證據材料、價格認定材料、化解矛盾材料;補充當事人意見材料;對公安撤回做出同意撤回文書,并在內卷記載和補充化解矛盾等證據材料。該案妥善處理,公安、鄉政府及當事人對檢察機關重程序、重和解、重質量及不留后疑癥風險的辦案作風給予充分肯定。
另一個培訓重點是對輕微刑事案件的偵查、審判違法開展書面糾正,這是基層干警畏難情緒較大的問題。為此,南通市檢察院有針對性地加大了刑事和解案件糾違指導。
另外,為了不斷提升檢調對接,做好依法刑事和解,近年來,南通市檢察院積極開展法學研究,針對創新檢調對接機制、理論和實踐組織新時代楓橋經驗理論研討。在檢調網上明確統一“四個符合”以指導實踐:符合和解條件的堅持按刑事和解特別程序審查起訴;符合不訴條件的堅持聯動對接和解不訴;符合訴訟監督條件的案件堅持流程審查嚴格監督;符合起訴條件的刑事和解案件堅持繁簡分流,做到化解矛盾與提高效率并重。
南通市檢察院將與公安局、司法局及相關部門進行交流、研討制度化,全面推行“多元聯動依法和解”檢調對接模式。通過聯動對接共同落實“楓橋經驗”,促成和解到位,追求案結事了人和,南通市無一案件因和解引發涉法涉訴信訪或負面輿情。